輕輕闔上已有11天未關機的筆記型電腦,剛離開服務八年的大愛電視台,卸下總監職務的姚仁祿透露了個大祕密:五年內,電視將不再是主流媒體。
自嘲沒有任何電視人願意相信這個祕密,姚仁祿在無意間看了身旁的電腦一眼,答案似乎就藏在其中。
這並不是姚仁祿第一次領先眾人的思惟與邏輯。建築出身的姚仁祿,曾在30多年前,沿著台北市中山北路,「叫賣」室內設計的概念,但或許因觀念太過前衛,整個夏天一無所獲。
然而,沒有人可以擋住趨勢。隨著室內設計概念逐漸普及,最早提倡的姚仁祿,便以28歲的年紀,英雄出少年地成為台北市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並接下花旗銀行、IBM等跨國企業的大案子,在室內設計界中享有一定的地位。
把沒人要的東西變成主流,這樣的智慧與努力,也發生在姚仁祿進入媒體圈後。
1999年擔任大愛電視台總監後,姚仁祿重新「叫賣」沒人要的「善良節目」。長期把握精緻包裝、不以商業利益為出發點的策略,讓大愛台的節目,從沒人要看,變成佳評不斷。之前的八點檔《明月照紅塵》,甚至拿下同時段收視第1名寶座,打敗其他無線、有線台。
發現:部落格開始擠壓電視
總是看到趨勢,甚至是創造趨勢的姚仁祿,這次則是看到了部落格(blog)在未來的影響力。
以過往經營電視台的心得,反讓姚仁祿發現,電視將會不敵部落格的影響,而逐漸成為非主流媒體。
「大愛電視台,每年要付上億的費用,才能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們的內容,而部落格呢?費用是零!」姚仁祿認為,懸殊的成本差異,將吸引更多人參與部落格,同時也讓電視式微。
除了成本之外,部落格所能傳遞的知識濃度,也非電視所能及。姚仁祿指出,如果是用電視來傳遞知識,40多分鐘的節目,重點可能只有5分鐘。
姚仁祿舉例,英國BBC有一個節目,如果在是電視上播出,每集約30分鐘,但如果是在網站上播出,每集僅有1、2分鐘的精華,然後再加上一個網頁的解釋與連結;也就是說,透過網路來獲得知識,不僅省時,甚至更能進一步主動連結、搜索,獲取更多知識。
不過,姚仁祿也不認為電視會就此消失。精緻而深入的作品,將會是未來的電視內容,與部落格上快速而多樣的內容,形成對比與互補。
建立:部落格是溝通與分享
看準部落格在未來的影響力,姚仁祿不讓年輕人專美於前,以56歲的年紀,經營起自己的部落格。今年的3月15日正式開台。
過往30多年來的建築經驗,也讓姚仁祿在經營部落格上,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姚仁祿指出,很多人以為他的建築,是在做「設計」,但他的建築,其實是在做一種「溝通」。
「建築最難的不是畫出漂亮的設計圖,而是要『溝通』出雙方都喜歡的概念,」姚仁祿指出,缺乏溝通的設計,容易流於孤芳自賞。
而為了不讓自己的部落格流於孤芳自賞,甚至是自言自語,姚仁祿總是親自回覆他部落格上的每一則留言。姚仁祿笑著表示,一則一則回覆,雖然有點累,但也是透過這樣,才能與讀者溝通想法。
在姚仁祿的部落格上,你可以跟隨姚仁祿前往日本古剎一遊,或分享他推薦的幾本好書,甚至是補充最新的科技趨勢。
內容或許多元,然而閱讀姚仁祿的部落格,最大的共通點,或許是會讓人思考。建築出身的姚仁祿,在部落格上發表的每一篇文章,不是完整的設計圖,而是像能刺激思考的草圖,總是丟給讀者許多啟發。
姚仁祿的部落格,取名為「漫步」,想要傳達的,是「自在」的概念。
期待:內容夠好就有影響力
「我一直期待一種境界:行動快速,心境緩慢,」姚仁祿在他的部落格中,倡導生活就該像麥可.喬丹打籃球一樣,看起來是非常快速的切入上籃,但是他的「快」卻是用無數個「慢」組合起來。
「在高速的世界,自在的開慢車」,是姚仁祿認為現代人可以努力的方向。要準確、快速,同時又要優雅、緩慢,姚仁祿認為這是要功夫的,是要每天「練球」的。
與一般人的部落格不同,在姚仁祿的部落格上,你看不到累積的瀏覽人數;而這些累積人數,卻往往是年輕的部落格主人,相當在意的指標,因為愈高的瀏覽次數,代表著自己擁有愈高的人氣與影響力。
不過對姚仁祿而言,「不在意」瀏覽人數,反倒能讓自己在部落格上有更好的表現。
「不在乎瀏覽人次,就如同我在做建築時,大都是等完工後,看對方高興給我多少錢,我就收多少錢,事前很少先簽合約,」姚仁祿指出,不把精神放在能有多少收入,或是瀏覽數字的增加,才能做出最好的作品,才能表現自己的風格。
「好的東西,自然會有影響力;就算我的部落格只有五個人看,但只要東西夠好,就會一直連結出去,」姚仁祿認為,部落格的厲害就在於,永遠不知道自己創造出來的影響力有多大。
經營:每天凌晨4點到8點
透過部落格,不花費任何成本,就能讓全世界的人就看到自己的想法,但也因為「免費」與「方便」,不少人在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時,也容易流於「信手拈來」「隨便寫寫」。
在姚仁祿的眼中,這是一個缺點,但同時卻也是勝出的機會。引用老子《道德經》「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姚仁祿認為,如果你能在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上,找到「很難」的關鍵去深耕,那你就贏了。
而目前要擁有一個部落格很容易,但真正難的是,要認真的去寫其中的文章,言之有物。
為了在部落格上「圖難於其易」,每天凌晨4點到早上8點,是姚仁祿固定為部落格打拚的寫作時間。
不過姚仁祿也笑著表示,經營部落格以來,最超乎他預期的,就是4個小時還不一定能寫完一篇文章,因為在部落格的文章要好,必須同時兼顧深度與廣度,除了自己有感觸之外,還要找許多網站與資料,讓有興趣的網友再做進一步的搜尋。
不間斷地練習,一直都是姚仁祿致勝的祕訣。曾經是建中橄欖球校隊,姚仁祿笑著回憶,建中都能拿冠軍的理由,他最清楚,因為他們每天下午4點到6點都固定練球,風雨無阻,贏球是上天給他們的報酬。
用打橄欖球的精神經營部落格,加上從建築界一直到進入媒體圈,都不斷練習「溝通」,姚仁祿雖然目前已離開電視台,但看來他所經營的舞台,將是愈來愈廣,影響的觀眾人數也將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