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風扇大王」艾美特拚轉型,「房東加股東」戰略心法揭密

深圳台商跨足房地產,更想當天使投資人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4-02-17

瀏覽數 3,450+

艾美特將舊廠改建成產業園區,董事長史瑞斌(右二)在新園區舉辦集團50週年慶典。艾美特提供
艾美特將舊廠改建成產業園區,董事長史瑞斌(右二)在新園區舉辦集團50週年慶典。艾美特提供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2月號雜誌 放空 美國最紅腦科學

1991年,台商艾美特西進深圳設廠,多年來熬出「風扇大王」地位。近年,靠著工業區成功都更,又打造轉型升級的新方程式,從製造業跨足至房地產,創造多贏。 

都更成功,無疑是地主和開發商的雙贏。對深圳台商艾美特,更是從製造轉至房地產的多贏。 

別號「風扇大王」的艾美特,自1991年西進深圳設廠,年產1500萬台電風扇和電暖器。在不斷洗牌、加速「內捲」的家電業,艾美特不只屹立不搖,董事長史瑞斌甚至訂下十年後營收成長至5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20億元)。 

深入探究艾美特的煉金術,就在於打造自有品牌與為國際家電大廠代工,兩者並行不悖。同時,兼顧「內循環與外循環」,除了中國大陸內銷平均年營收達18億人民幣,也外銷日韓等60餘國、收穫12億人民幣。更重要的,還有一批忠誠的客戶。目前,日本市場每三台風扇、韓國市場每兩台,就有一台由艾美特製造生產,放眼台商中,實屬罕見。 

「我們的發展重點,就是積極調整大陸經銷通路,並開拓新外銷市場,」史瑞斌說。 

舊廠房蛻變科技創新園區

2013年,海外台商回台掛牌風潮,艾美特也是首批響應,還順勢讓800多名大陸員工成為股東,「家族企業」變「企業家族」。  

「很多都是真金白銀血淚的經驗,其實真的很不容易,」艾美特共同創辦人、執行副董事長蔡正富回顧一路走來披荊斬棘慨然道。 

在台灣,知道艾美特的人很少,但在大陸,很少人不知道艾美特。或許正因為知名度極高,當艾美特在深圳廠都更成功,超過30年的老廠房,搖身一變成為高聳入雲的簇新大廈之後,竟然讓不少大陸人以為艾美特即將「逃離深圳」、搬到江西九江廠。這誤會引發各路網紅紛紛前來拍攝類新聞抖音,一時甚囂塵上。 

結果證實是烏龍一場,艾美特其實是將舊廠改造成海谷科技產業園區。自2016年啟動的土地開發案,建築物總面積52698.73平米(約1.6萬坪),艾美特分配到3.6萬平米,自有研發工業樓、研發寫字樓和製造工業樓等。目前該園區仍雇有300多位辦公人員、1000多位工廠工人,裝配生產線照常運轉,絲毫沒有要走人的跡象。 

用大陸語言形容,這場都更不比尋常,是「騰籠不換鳥」。證明一家公司對於進步的不懈追求,是通過重新定義過去的遺跡,找到前進的動能。 

「我們只租不賣,」蔡正富點出關鍵,園區內還有人才公寓,群樓做商業配套,艾美特把自己當成房東,一來兌現當初的承諾,賣地確實不是為了套現賺快錢;二則廠辦大樓出租,年收租金至少20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800萬元)起跳,每年都能收租滾進穩定現金流,為公司未來的營業額「開掛」。 

艾美特工廠打掉重練,升級成全新的產業園區,製造與商業地產並行。艾美特提供

艾美特工廠打掉重練,升級成全新的產業園區,製造與商業地產並行。艾美特提供

成功都更,意外賺上土地財

儘管「中國矽谷」深圳寸土寸金,艾美特都更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賺上一筆土地財。 

「其實是因為我們需要很大的倉庫,」蔡正富說,夏天用的電風扇和冬天用的電暖器是「兩季產品」,市面上在賣電風扇時,工廠就要準備生產電暖器;當電暖器熱賣之際,便是生產線準備製造電風扇的時候。要比同業更有競爭力,便需要巨大的空間備貨。 

艾美特在深圳的一廠占地5萬平方米,二廠10萬平米,倉庫得另外向別人租25萬平米。深圳的庫房月租,從每平米10元人民幣,一路上漲至40元,同時聘用倉管、保安,加上中轉費,每個月花費超過1.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5.3億元),所費不貲。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北上至江西九江設立新廠和倉庫。 

【遠見 x 未來少年】全家一起培養國際視野>趁週年慶入手加送1期,還送《未來少年》知識庫!

輔導台商多年的華信國際總經理袁明仁認為,截至202312月底,艾美特新的產業布局,是大陸台商唯一成功的「工改工」項目。工改工,是舊工業區改成新工業區的簡稱,又稱「舊改」。 

「因為大陸工改工愈來愈難操作,艾美特居然成了,」袁明仁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舊改在大陸要闖四關:首先法規對都更的規範愈趨嚴格,不再允許工廠變公寓「掛羊頭賣狗肉」。其次將近一半舊改的開發週期平均在五年以上,實施率低的關鍵是,大陸擁有廠房改建廠辦大樓等專業經驗的房地產公司偏少。 

第三關,舊改的成本高:拆遷費每平米約5360元(人民幣,下同),地價成本每平米約850元,建築安裝成本每平米約4500元。加總起來,每平米就要1.07萬元。 

第四,要保佑合作的開發商「別遇人不淑」。「之前萬一找到的是恆大、碧桂園,現在案子不就垮掉了嗎?」袁明仁說。 

像在深圳寶安區,與艾美特同期獲得批准的有五個案子,如今除了艾美特,其他全部停擺,因為開發商沒有資金繼續執行。 

以上四大關卡,艾美特盡數闖關通過,從計畫申請到確認立案,確實遵守法規;邀到國企TCL旗下房地產公司擔任開發商,絕對不會爛尾,並與央企、中際聯簽約,完成委外租賃事宜,也事先領到兩億人民幣拆遷補償費,就此立於不敗之地。程序複雜,也難怪蔡正富會說:「舊改是一個系統工程。」 

把企業引進園區,視為合伙人 

魔鬼就在細節裡,艾美特甚至還考慮到,工廠周遭的村民會不會因為都更產生民怨? 

深圳工廠的邊緣,有些畸零地屬於村委,當初是向村民承租50年。決定舊改之後,是邀請村民共襄盛舉,讓對方享有每平米同樣的福利跟待遇,因此消弭了歧見,連村委書記也協助推動。 

最後,村委分配到約7000平米的建築物,由於村民將近千位,每人分到0.7平米「有點奇怪」,艾美特便又拿出5000萬人民幣的拆遷補償款,分給想領現金的村民。共好思惟,減少都更阻力。 

舊改之於艾美特,不只是把老房子拆掉、再蓋新樓那麼簡單。這一舉措,令本是傳產製造的艾美特,直接解鎖商業地產的新模式。 

目前已有52家企業進駐園區,多為孵化型的新創公司,以及大陸稱為「專新特新」的中小企業。兩棟廠辦大樓也順利招商引資,計有另外八家工廠進駐,並已正式投產。 

開採園區的商業金礦,並不是躺賺租金那麼簡單,艾美特也希望跟入園企業共同發展,不排除成為新創公司的天使投資人。不只成為房東,還可能當上股東。 

蔡正富分享,入駐園區的企業已主動來拜訪,其中一位從事醫療器材的創業者,正在研發延緩失智等裝置,令他印象深刻。「我真的非常高興,引進園區的企業,未來可能會變成我們的合伙人。」 

都更,變成幫年輕人圓夢的加速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機會,也就在觸手可及之處。艾美特上一個百億營收,來自於電風扇和電暖器,或許下一個百億營收,可以寄託在「租戶的事業」。 

艾美特獨樹一幟的「房東加股東」模式,以都更為起點,卓越是終點。台商轉型升級的新方程式,已由土地紅利,悄然轉向汲取資本紅利和創新的紅利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