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高鐵檢修「小橘人」固守安全,除夕也值勤 

郭逸
user

郭逸

2023-12-23

瀏覽數 2,950+

台灣高鐵車輛大修課長李輝龍加入公司20年,固守維修工作崗位,甚至犧牲家庭時間。黃菁慧攝
台灣高鐵車輛大修課長李輝龍加入公司20年,固守維修工作崗位,甚至犧牲家庭時間。黃菁慧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高鐵運量在疫情之後大爆發,已是大眾首選的交通工具。而每班車之所以能平順行走、準時抵達,仰賴身著橘色制服的檢修人員默默付出,這些「小橘人」的工作內容繁雜,更會排擠與家人的相處時間,他們如何成為台灣高鐵營運的重要螺絲釘?

除夕夜,家戶圍爐,台灣高鐵列車還在挑燈夜戰,南來北往呼嘯而過;公司還有一群人,在四周一望無垠的高雄燕巢機廠與待修車廂為伍,他們是高鐵的檢修人員。

台灣高鐵車輛大修課長李輝龍也是其中一員,入行後已經習慣全年日夜輪班的工作型態,逐漸淡忘例假日或節慶連續假期,還排擠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所幸,家人的全力支持,成了工作最大的原動力,他靦腆笑說:「小孩看到高鐵的新聞,都樂於分享爸爸是高鐵維修人員!」

李輝龍認為,家人都理解檢修人員堅守崗位並默默付出,爲返家心切的異鄉遊子或四處奔走的旅人,提供安全與舒適的列車服務,「『安全』就是台灣高鐵的營運重點!」他再三強調。

台灣高鐵車輛大修課長李輝龍加入公司10年,固守維修工作崗位,甚至犧牲家庭時間。郭逸攝

台灣高鐵車輛大修課長李輝龍加入公司10年,固守維修工作崗位,甚至犧牲家庭時間。郭逸攝

大修開始,小橘人全員出動

為了貫徹安全的經營理念,台灣高鐵定時整修車廂,2007年通車至今16年,現正進行第八次車輛大修。

每一組高鐵列車行駛里程累積到60萬公里或18個月,就要執行轉向架檢修(簡稱BI),累積120萬公里或36個月,則會執行車輛大修(簡稱GI)。

包括李輝龍在內,500位身著台灣高鐵企業色「橘色」工作服的「小橘人」全員動起來,從車廂裡面的座椅、行李架,到車體的轉向架、高壓設備、三電系統,如同身體健康檢查,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12月21日,高雄燕巢機廠內,高鐵維修團隊正在進行承載車體重量並引導車輛沿鐵路軌道運轉的「轉向架」檢修,2人一組輕推7噸重的轉向架,就定位後,透過液壓裝置,緩緩安裝於車廂。

經過檢整,煥然一新的車廂30天後,將繼續投入營運行列。

2004年加入台灣高鐵至今20年,李輝龍對這些工作習以為常,即便過著夙夜匪懈的忙碌生活,熱情依舊不減。

其實,李輝龍原本在國籍航空公司擔任維修員,由於SARS重創航空業運量,員工必須強制休假,接著再放無薪假,年屆不惑的他開始思考「還有本錢再次面對工作的不確定性嗎?要怎麼面對未來生活?」

恰逢台灣高鐵發包動工並準備營運,李輝龍毅然決定加入高鐵團隊,加上機械維修的基本概念相似,經過職前訓練,讓他快速融入全新職場。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為了貫徹安全的經營理念,台灣高鐵定時整修車廂。黃菁慧攝

為了貫徹安全的經營理念,台灣高鐵定時整修車廂。黃菁慧攝

一場地震,震撼檢修人員

高鐵營運每日不間斷,維修人員也得繃緊神經,而且有一件事,可是讓李輝龍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那就是2010年高雄甲仙地震。

「我當時在高鐵左營基地執勤,正要開始晨間會議,忽然一陣天搖地動,」電視上的速報寫著「芮氏規模6.4」,李輝龍心想不妙;果不其然,團隊接到高鐵行控中心通報,全縣7個班次停駛,還有1輛列車出軌,他們旋即依照緊急應變機制,成立技術工程隊與編組,奔向事發地點救援。

李輝龍回憶,他負責鄰近台南站的事故列車,但突來的地震也影響公路交通,維修團隊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抵達現場,所幸經過搶修,車廂、軌道恢復原狀,更重要的是旅客安然無恙。

近年來,台灣高鐵主動優化設備,利用客製化設計的專用車頭維修平台以及量身打造的轉向架移載車,大量減少人力,增加維修效率。

近年高鐵利用客製化設計的專用車頭維修平台以及量身打造的轉向架移載車,大量減少人力,增加維修效率。黃菁慧攝

近年高鐵利用客製化設計的專用車頭維修平台以及量身打造的轉向架移載車,大量減少人力,增加維修效率。黃菁慧攝

優化檢修設備,無人機2024年上路

除了車廂,高鐵也打造新科技,運用無人機巡檢橋樑與軌道,持續升級安全性。

約一個圓形托盤大小的無人機飛在燕巢機廠的天空,這是台灣高鐵與工研院6年前合作推動「智慧無人橋檢運維系統」的成果,經過兩期開發測試,4台無人機、9名專責操作人員,將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上線。

台灣高鐵全長350公里,其中252公里、73%是橋梁、高架橋段,無人機巡檢作業透過AI放大功能,辨識橋墩劣化的潛在因子,龜裂或瑕疵都能一覽無遺,拍攝畫面並即刻回傳電腦,解析度高達4K。

即時拍攝的數百張照片還能建成3D模型,呈現軌道、橋梁及周邊環境的立體圖,專業人員藉此進行「快篩」,快速註記異常處,再安排檢修。

台灣高鐵經理陳文澤指出,橋梁巡檢過往每一至兩年安排一次人工作業,一天勘查20個墩柱、約700公尺;未來改採無人機,則可在20至25分鐘內,巡檢至多5公里,節省3倍至5倍的人力及時間。

「本列車即將抵達終點站左營站……。」台灣高鐵的末班車廣播響起,再次完成載運任務,每一趟旅程,都是來自百名員工的全心付出。

高鐵運用無人機巡檢橋樑與軌道,持續升級安全性。黃菁慧攝

高鐵運用無人機巡檢橋樑與軌道,持續升級安全性。黃菁慧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