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7更新:房屋稅2.0稅率到底繳多少?最近報稅季來臨,Threads上引發多屋族與房東們抱怨,指出被3倍金額的稅單嚇醒,還有人發現稅單跟真實狀況有出入。財政部指出,許多人忘記申請自用住宅,恐面臨最高4倍稅額,已寬限到下週一6月2日,剩不到3天做這件事節稅。到底房屋稅2.0會讓房價漲?與房東、多屋族與房客關係?自用住宅稅率?3張表與完整教學一次看。
2025年房屋稅繳納期限雖展延至下週一6月2日,然扣除例假日後,自27日起僅剩不到3個工作日。尚未完成戶籍登記之民眾,務請儘速辦理。一旦符合自住房屋優惠稅率條件,即可適用較低稅率,最高可減免超過五成的房屋稅負。
囤房稅2.0在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日前,財政部也正式公告囤房稅2.0課徵基準草案,在2024年7月正式上路,並在2025年5月課徵。此次的修法重點除了將全國單一自住的現行稅率從原先的1.2%下修至1%外,還將非自住的房屋改為全國總歸戶、全數累進,並將其法定稅率從原先的1.5%至3. 6%上調到2%至4.8%。
什麼是囤房/房屋稅?
論及囤房稅2.0對房市的影響,要先了解什麼是囤房稅。
囤房稅的制定,起源於《房屋稅條例》中的規定,除了對單一自住的住宅課徵房屋稅外,手上持有超過一定數量房地產的民眾,也希望針對所持有的數量額外加重稅賦。
推動這樣的稅賦目的是為了降低個人持有多套房產的情況,在稅率有別的情況下,抑制投資產房產炒作,維護民眾的居住正義。
依照現行房屋稅的稅制,自住或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者,稅率為房屋現值的1.2%,非自住的房屋稅率則依各地方政府規定,差別稅率為房屋現值的1.5%至3.6%間。
房屋稅2.0最新稅率與舊制差異
在今年上路的囤房稅2.0新制中,全國單一自住的房屋稅率從原先的1.2%下調至1%;針對非自住房屋的稅率則將原先的1.5%至3. 6%上調到2%至4.8%,全國各地方政府也「必須」訂定差別稅率。
在規定各地方政府必須訂定差別稅率的情況下,各縣市可針對不同持有戶數,適用不同稅率,到底差異在哪?以下一表簡單理解:
歸戶方式 | 住家用房屋 | 類型 | 原稅率 | 2.0稅率 |
---|---|---|---|---|
全國歸戶 | 自住 | 全國3戶以下 | 1.2% | 1.2% |
自住 | 全國單一自住房屋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 | 1.2% | 1% | |
自住 | 其他非自住住家用房屋 | 1.5%~3.6% | 2%~4.8% | |
非自住 | 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房屋 | 1.5%~3.6% | 1.5%~2.4% | |
非自住 | 繼承取得共有房屋 | 1.5%~3.6% | 1.5%~2.4% | |
非自住 | 建商新建待銷售房屋(2年以內) | 1.5%~3.6% | 2%~3.6% | |
非自住 | 建商新建待銷售房屋(超過2年) | 1.5%~3.6% | 2%~4.8% | |
資料來源:財政部 |
除了囤房稅率加重外,如果非自住房屋符合「出租申報所得達租金標準」或是「繼承取得共有住家房屋」的稅率,則從原先1.5%至3.6%,調整至1.5%至2.4%。
至於建商持有的待銷售餘屋,則將房屋稅率從1.5%至3.6%,調整至2%至3.6%。
另外,雖然房屋稅現行的全國單一自住稅率為1.2%,但在修法中雖然下調至1%,但也增訂戶籍要件,必須遷入戶籍才能適用新的自住稅率。
房屋稅怎麼計算?各縣市稅率與現值?完整教學
實際上房屋稅如何計算?要參考資訊除了各縣市規範的稅率還有現值。以下按照步驟簡單說明。
【第一步:了解什麼是房屋評定現值】
房屋評定現值的計算公式是:房屋評定現值 = 房屋標準單價 ×(1 - 折舊率×折舊年數)× 地段率 × 面積
簡單來說,房屋評定現值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 ● 房屋標準單價:用的建材愈高級,標準單價愈高。
- ● 折舊率 × 折舊年數:房子愈舊,價值扣除愈多。
- ● 地段率:地點愈熱鬧,地段率愈高,房價也被拉高。
- ● 面積:房子愈大,評定現值愈高。
地方政府會成立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依上述標準來評定每間房子的價值,並核定房屋評定現值。如果對核定金額有疑問,可以在收到通知後30天內,提出申請重新核計。
【第二步:計算要繳多少房屋稅】
確定現值後,請依照以下房屋稅的基本計算公式來算出:應納房屋稅額 = 房屋評定現值 × 稅率
說得更白話一點,就是:
1. 先算出你的房屋評定現值。
2. 再乘上適用的稅率,就知道每年要繳多少房屋稅了。
【第三步:注意各縣市的不同規定】
每個縣市的房屋稅率不一樣!即使你的房屋類型一樣(比如「自住房屋」),不同縣市適用的稅率也不同,必須依照房屋所在地的規定來計算。
縣市別 | 第1類(非自住住家用) | 第3.1小類(起造人持有年限) | 第3.2小類(戶數分級) | 人民團體等非營業用 |
---|---|---|---|---|
臺北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2戶內:3.2%;3-4戶:3.8%;5-6戶:4.2%;7戶以上:4.8% | 2% |
新北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2戶內:3.2%;3-4戶:3.8%;5-6戶:4.2%;7戶以上:4.8% | 2% |
桃園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2戶內:3.2%;3-4戶:3.8%;5-6戶:4.2%;7戶以上:4.8% | 2% |
臺中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2戶內:3.2%;3-4戶:3.8%;5-6戶:4.2%;7戶以上:4.8% | 2% |
高雄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2戶內:3.2%;3-4戶:3.8%;5-6戶:4.2%;7戶以上:4.8% | 2% |
臺南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2戶內:3.2%;3-4戶:3.8%;5-6戶:4.2%;7戶以上:4.8% | 2% |
宜蘭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苗栗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彰化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南投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雲林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嘉義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屏東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新竹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嘉義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花蓮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臺東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澎湖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 |
基隆市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2%;空置未使用2.5% |
金門縣 | 4戶內:1.5%;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1.5% |
新竹縣 | 4戶內:1.6%;5-6戶:2%;7戶以上:2.4% | N≦1:2%;15:4.8% | 1戶:2.6%;2-4戶:3.2%;5-6戶:3.8%;7戶以上:4.8% | 1.5% |
連江縣 | 4戶內:1.5%;5戶以上:2% | N≦1:2%;14:3.2% | 4戶內:2%;5戶以上:2.5% | 1.5% |
資料來源:財政部 |
單一自住房屋享有最優惠稅率,但有金額限制!
若你的房屋符合全國單一自住房屋資格,且房屋評定現值低於各縣市規定的上限金額,才可以享受1%的最優惠房屋稅率。
如果超過這個金額標準,則適用的稅率會提高到1.2%。
每個縣市設定的金額上限也不一樣,必須查詢當地稅務局公告的標準。
縣市別 | 114年期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 (單位:新台幣元) |
---|---|
臺北市 | 2842000 |
新北市 | 2350500 |
桃園市 | 1777400 |
臺中市 | 1481400 |
臺南市 | 1526900 |
高雄市 | 2179800 |
宜蘭縣 | 2496800 |
新竹縣 | 1829100 |
苗栗縣 | 1722000 |
彰化縣 | 1487900 |
南投縣 | 1785700 |
雲林縣 | 1892900 |
嘉義縣 | 1354000 |
屏東縣 | 1345000 |
新竹市 | 1878300 |
嘉義市 | 1823100 |
基隆市 | 1200200 |
花蓮縣 | 1456400 |
臺東縣 | 1413500 |
澎湖縣 | 2051000 |
金門縣 | 776900 |
連江縣 | 1038800 |
資料來源:財政部 |
房屋自住申請怎麼做?有寬限期?
近期許多網友在Threads上抱怨,收到稅單跟實際狀況有出入,到底問題在哪?財政部25日開記者會說,最近很多人收到房屋稅單,覺得稅額怎麼那麼高,明明房子是自己住的,也沒有出租或做生意,而且持有的房子也沒有超過三戶,怎麼沒有用到自用住宅稅率? 查了之後發現,主要原因是沒有辦理戶籍登記,系統沒辦法認定是自住。
對此,財政部特別說明,因為今年是新制度開始實施的第一年,為了讓大家有更多時間處理,已經把原本3月24日截止的戶籍登記和申報期限,延長到6月2日。 統計發現,現在還有超過90萬戶符合自住條件,但還沒有辦理戶籍登記,所以沒辦法使用自住房屋的優惠稅率。
因此第一個要注意的重點是:2025的自有住宅戶籍登記與申報最後日:6月2日。
另外,到底如何申請?以下是細節:
第一,先檢查自己是否符合標準?據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房屋稅要用自住住家用房屋的優惠稅率,房子不能出租或做生意,而且必須是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住在裡面,並且要有其中一人在這間房子設戶籍。如果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全台灣只有一間房子,而且房屋的價值沒有超過一定金額,稅率可以降到1%;如果持有超過一間,但在三戶以內,稅率就是1.2%。
第二,若發現符合,但是有些房屋並沒有讓家人辦理戶籍登記,請先辦理戶籍登記。具備資格的包括了:房屋所有權人本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請其中之一攜帶個人印章、身分證正本、戶口名簿正本、建物權狀正本,到不動產所在地的戶政事務所辦理遷入即可。
房屋稅2.0如何影響多房族?如何計算?
囤房稅2.0的修法,對於擁有多套房產的民眾將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舉例而言,由於改為以全國總歸戶數計算的原因,假設小明與配偶,還有未成年孩子,除了自住的三戶以外,還分別擁有桃園1戶、台中3戶及高雄2戶的非自住房屋。
因此,小明與家人在全國的「非自住」房屋總共有6戶,因此小明也必須以6戶,對照未來各地方政府針對戶數多寡所訂定的差別費率,做為課徵囤房稅的標準。
房屋稅2.0如何影響租屋族?
除了對有多戶房地產的民眾造成影響外,未來新規上路後,可能對租屋族造成影響。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多屋族一年可能多繳個幾千、幾萬元的囤房稅,這樣的金額若除以12個月,仍是可以轉嫁給租客的金額。就算公益出租人有優惠稅率,但是,並不代表申請公益出租人後,不能漲房租,因此未來當稅負轉嫁給房客後,租金可能再漲一波。
房屋稅2.0如何影響房市?房價會漲?
由於未來全國22縣市將分為甲乙丙三組,適用不同的稅率,因此,多屋族也可能在考量稅率的情況下,開始「分散」手中持有的房產,降低高稅率縣市的房產數量,並提高低稅率縣市的房產量,影響房市供需關係,造成房價波動,這也是值得觀察的面向之一。
至於同樣受到囤房稅2.0影響的建商,雖然短時間內面臨持有成本上升,但是,同樣也能將稅負轉嫁給買方,這將讓房租和房價等居住成本墊高。特別是低總價房屋將特別有感,容易反映稅賦成本,對一般民眾而言並非好事。
另外,由於囤房稅的稅基是房屋稅,房屋稅依照房屋現值評定,因此,房屋稅的計算將隨著房屋的年齡逐年折舊遞減。
因此,徐佳馨也提到,未來囤房稅2.0上路後,由於老房子的稅基更低,因此高稅率的影響不大,這可能讓投資客更喜歡老房子,進而專注在投資老屋,除了拉高房價外,更影響都更和危老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