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長期穩坐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重鎮寶座,祕密武器之一,就是「縝密的國安情報系統」。眼見以色列因情報系統失靈而遭哈瑪斯突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深有所感,並表示星國面臨三大威脅,首要正是「恐怖主義」。
新加坡內部安全局(ISD)迎來「白金禧年」里程碑,作為資訊情報戰的重要防線,75年來經歷種種考驗,外部威脅環伺,國內宗教、種族多元複雜,隨之而來的爭端歧見不在少數,若處理不當,恐引發國安危機。
參與慶祝晚宴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演說中直指新加坡當前面臨三大威脅:「恐怖主義」「外國影響和間諜活動」,以及「國內脆弱性」。
恐怖主義防不勝防,星國曾遭遇「蓋達」威脅!
談及新加坡的恐怖主義威脅,應回溯到2001年震驚國際的911恐攻事件,李顯龍坦言,伊斯蘭激進組織是新加坡長期的潛在威脅。911事件後,ISD發現與蓋達組織(Al-Qaeda)相關組織,「伊斯蘭祈禱團」(Jemaah Islamiyah)在新加坡活動的跡象,該組織已鎖定數個目標、擬定詳細計畫,準備發動重大攻擊。十多年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崛起,部分星國民眾受該意識形態鼓舞,漸趨激進,更有人前往敘利亞參戰。
尤其,李顯龍點出,恐怖主義仍持續在東南亞伺機而動,包括鄰近新加坡的印尼、菲律賓,只不過組織型態、招募與籌資的方式,更多變而難以捉摸。近年常見模式已演變為小團體或「獨狼」為主,使用易取得的武器發起攻擊,更難以偵測與防範。
星國「矯正」激進與恐怖主義思想
與此同時,極右派極端主義也在新加坡社會興起,極右派多指針對少數宗教、種族的「仇恨團體」,也指稱支持反墮胎、反移民的激進團體。
2020年底,ISD防範第一起極右派激進攻擊事件,謀劃者年僅16歲,他受紐西蘭基督城清真寺槍擊案啟發,計畫襲擊兩座新加坡的清真寺。
「僅需一次恐怖行動,就足以摧毀數十年來辛苦建立的種族、宗教信任與和諧,」李顯龍強調,國際上有太多類似事件,星國政府不敢大意,而避免人民受極端思想鼓動,正是ISD的首要任務。
不只事先預防,ISD也與宗教改造小組(Religious Rehabilitation Group)、跨機構援助小組(Inter-Agency Aftercare Group)合作,協助受極端主義思想影響的民眾重返社會,包括改正遭誤解的伊斯蘭理念、消除極端與恐怖主義思想,並將容易相互影響的家庭成員,一併納入改正療程。李顯龍以數據佐證,2002年至今,有137名新加坡民眾遭《內部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逮捕,其中90%恢復進展良好,成功重新融入社會。
間諜活動四起,多元社會易遭擾動
對於第二大隱憂,李顯龍直指,近年愈趨嚴重的網路資訊戰與間諜活動,正對新加坡造成威脅,而ISD是「第一道防線」,必須謹慎判斷應對手段,包括應立即介入制止、避免傷害擴大,或是觀察網路動態、靜觀其變,以及行動時該如何維持與其他國家的雙邊關係,都考驗星國政府的決斷。
外部威脅之外,新加坡多元社會導致的斷層,形成李顯龍所指的第三大威脅「國內脆弱性」。尤其當前國際動盪,美中關係惡化、中東情勢升溫,在星國多種族的社會中,無可避免的激起漣漪。李顯龍以當前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為例,「對新加坡的穆斯林而言,是特別情緒高張的議題,他們與全球穆斯林社群相同,十分同情巴勒斯坦人。另一方面,猶太社群與基督教社群也躁動不安。」
種族與宗教之外,新加坡人與非公民摩擦日漸增生,不同事業與其背後的團體,透過分裂群眾打擊敵對事業。對此,李顯龍直言,「不可讓極端或不負責任的聲音,占據主導地位。」
新加坡的沉默英雄
當前仍未停歇的以巴戰爭起點,就是以色列引以為傲的情報系統,面對哈瑪斯突襲竟失靈!這個敲響國際警鐘的事件,也讓新加坡政府戒慎恐懼。
事實上,ISD今年7月底釋出的報告指出,新加坡目前仍持續受到伊斯蘭國的威脅,就連青少年的網路參與,包括社群網絡與遊戲平台,都可能成為極端主義蔓延的管道。
而監控外來威脅、維持新加坡的社會穩定,包括公共空間與社群網絡,正是ISD的管轄範圍,李顯龍也因此在演說中表揚ISD,直呼是星國的「沉默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