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出爐,新竹縣榮獲年度「富裕首善之城」。不只在「經濟與就業」、「生活品質與現代化」兩項指標居冠,「環境永續」、「環保與環境品質」也是全台進步最多的黑馬。在縣長楊文科的擘劃下,在第一個任期結束前完成「文化‧科技‧智慧城」的階段性願景,並朝「科技首都‧幸福竹縣」的新願景邁進。
在10項最受關注指標中,新竹縣在地方稅收成長率、營利事業家數年增率、人口社會增加率等指標,皆拿下全台第一。今年上半年失業率更從3.7%下降到3.4%,續創全台最低,顯示新竹縣在高就業吸引力與城市宜居的長足進步。
宜居環境+福利政策 吸引青年落地生根
新竹縣民人均所得已超越台北,名列全台第二,為了讓「富裕首善之城」的能量來打造宜居城市,縣府推出十大交通建設、一鄉鎮一特色公園補助計畫、綠色海岸風景遊憩區、頭前溪南岸及濱海自行車道等公共基礎建設。同時,對於交通壅塞問題,楊文科縣長也感同身受的說:「來竹北工作居住的人更多了,我們要讓民眾有宜居便捷的生活」。高鐵直通竹科道路預計113年農曆年前開通,台一線替代道路也開啟工程及用地取得公聽會,過程中楊縣長親自與縣民溝通,協調出最佳路線規劃。
針對老人、婦女、兒少、身心障礙者等整體社會福利支出,從4年前的32.73億元,到明年將成長到57.75億元。除了堅持準時發放敬老津貼,讓長青縣民安心,更同時提供生育津貼、平價化托嬰服務、幼教供給量也超過實際需求;並新增及擴建多所中小學,解決學區劃分問題,充實整體教育量能。中小學提供免費的聰明營養午餐,更獲得民調高達91.5%的支持。
此外,新竹縣首座綜合社會福利館於今年8月13日開幕,加上婦幼館擴建及拓展服務。楊文科縣長表示這一切都為了支持青壯家庭,讓他們「願婚、敢生、樂養」!
五大面向構築智慧城市 感受美好便利生活
甫公布的「2023智慧城市卓越貢獻獎」,新竹縣長楊文科榮獲「智慧治理獎」。此外由IDC(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主辦的「未來企業大獎」,新竹縣政府也以「竹北交流道周邊智慧交通管理控制系統建置計畫」,榮獲智慧城市類別最佳互連城市獎。
楊縣長指出,新竹縣擁有得天獨厚的科技優勢,得以打造智慧城市。從智慧交通、智慧產業、智慧教育及文化、智慧醫療照護、智慧治理共五大面向,透過科技化與智慧化加速城市數位轉型,發展更貼近縣民生活需求的智慧城市應用服務。明年五月「新竹縣AI智慧園區」也將陸續營運。
「新竹縣縣民要求高,這是我們的動力,持續努力、進步,讓人與產業湧入。」如在智慧數位治理上,楊縣長說,今年開始消除淤泥效應,減少不必要的程序、附件,羅列126項簡政便民的改善措施,縣府也應用My Data,例如民眾要替孩子報名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上網即可;同時成立新竹縣雲端聯合服務中心,民眾申請或陳情公文案件進度查詢將更快速、便利。
打造特優永續城市 全面提升環境品質
新竹縣落實永續發展的政策,著重在「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等四大施政主軸。為打造人本永續智慧綠運輸,縣府推動 YouBike2.0、高鐵自駕接駁運行實驗計畫、導入大數據分析人車流量和AI智慧號誌系統、新闢市區公車路線及提升運量、規劃大眾捷運系統、發展電動運具基礎建設、推動老舊車輛汰舊補助等,建構低碳、節能、智慧、安全的交通環境。
頭前溪整治後成為全台第三名乾淨河川,今年也爭取到中央支持,增設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支管,預計關西淨水場可從原先每日7,800噸出水量擴增至3萬噸,讓關西、新埔鄉親都能用好水、喝好水。此外,提升污水下水道接管率、興建水資源回收中心、推動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OO案、焚化再生粒料再利用、加速芎林鄉五華工業區產業轉型,及朝低碳節能與綠色經濟發展等。
「我的信念始終如一,首先就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時時惦記民眾需求;再來就是『向下扎根、向上結果』,重視基礎建設更勝於煙火式的政績,因為只有基礎建設做好,產業未來才會發展得更好,也才能普遍提升縣民生活品質;第三就是『上合天意、下順民心』,做人民所需要的、對地方發展有好處的施政。」楊文科縣長感性總結他的施政理念。
「百年大計需要通盤考量!」楊縣長強調公共建設與政策需要長期規劃與執行,即使過程屢有挑戰,但縣府仍將戮力前行,為新竹縣未來三十年奠定最好的基礎,將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繁榮與全體縣民共享。
(新竹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