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團隊,秉持著專業與熱忱,將台灣巨木的美,向大眾分享,恰恰與永豐實對永續的創新、堅持精神不謀而合,也讓永豐實和計畫團隊自2021年起,一路攜手擴充巨木地圖至今。
隨著「永續」成為顯學,全球政府、企業無不致力實踐各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但尋找出一棵棵台灣高樹,並製成巨木地圖,也能帶領這座島嶼走向永續嗎?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今年農曆春節,由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組成的「找樹的人」團隊,在鄰近大安溪源頭溪谷處,經由皮尺實地測量後,發現高達84.1公尺,足以稱霸東亞和台灣的第一高樹。所謂「倚天一出,誰與爭鋒」,這棵高樹後來被命名為「倚天劍」。而找到倚天劍的重要推手,正是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和永豐餘消費品實業(下稱永豐實)。
找出台灣巨木 探索生物多樣性
徐嘉君解釋,當初會展開「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僅是單純想找到「台灣最高的樹」,可台灣有逾九億多棵樹,該如何知道哪棵樹最高?於是,徐嘉君和成大的團隊,透過親自探訪、光達(LiDAR)測量,從盤點出65公尺高的樹開始,「後來我們又想,既然都盤點了台灣65公尺以上的高樹,不如就把資料公開,讓大眾知道台灣是一個森林資源豐富的島嶼。」她提到,台灣山勢陡峭,多的是人煙罕至的森林,加上一棵65公尺的巨木幾乎有22層樓高,上頭的樹冠層向來被稱為「地球的內太空」,有許多尚未被發現的動物、微生物,因此樹冠層是探索生物多樣性的絕佳場域,也讓計畫一路發展至今。目前巨木地圖上,已有941棵高樹的資料。
那麼,團隊與永豐實攜手合作的契機又為何?「永豐餘集團是造紙起家,台灣第一包抽取式衛生紙就是我們做的,所以我們對樹木向來懷有特別情感。」永豐實永續辦公室資深總監歐玉翬笑稱,2021年,永豐實認識徐嘉君和團隊後,發現對方願意撥出休息時間,將專業、熱情發揮在巨木上的堅持精神,與永豐實經營企業、生產產品的心情頗為相似,「我們也有看似簡單的產品,但為了實踐『永續』,必須持續創新且有所堅持。在心有戚戚焉下,永豐實興起支持他們的念頭。」
有趣的是,永豐實的加入,似乎為計畫帶來好運。徐嘉君特別提到,自從永豐實在2021年開始支持計畫後,團隊年年大豐收,每年都找到更高的樹,目前巨木地圖裡的樹,超過70公尺的有27棵,逾75公尺的只有12棵,「要發現70公尺以上的巨木非常不容易,僅有千萬分之一的機會。」
舉辦營隊向下扎根 激發孩子潛能
在團隊持續擴增巨木資料的同時,永豐實又認為,「找樹的人」應該向下扎根,讓珍貴的科普知識、團隊的熱情,被孩子認識、學習,因此興起舉辦營隊的想法。徐嘉君也認同,大眾通常不清楚科學家的研究內容,但她看遍台灣森林的美,對森林的情感極深,認為知識不該被鎖在象牙塔,應該向外擴展,讓愈多人知道愈好,而最棒的方式,就是從學生做起。
於是,在永豐實的全額支持與協助下,「找樹的人」已連續兩年分別在宜蘭南澳鄉、台中和平區的八仙山教育園區,針對12至18歲的孩子舉辦「自然科學營」。營隊中,只見原先不肯參與爬樹活動、只想滑手機的孩子,後來爬到欲罷不能;還有人拿著自己做的筆記,請徐嘉君簽名。徐嘉君認為,每個孩子都有無限潛能,而營隊是透過外在刺激,讓孩子知道未來有哪些方向能去思考。
永豐實進一步強調,在什麼時間點種下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其實不一定,「但必須給予機會,先種下再說,這就是永豐實談的『永續』。」尤其永豐實的產品本來就多以「家」為單位銷售,此次舉辦營隊,鼓勵父母、孩子一同投入,讓孩子親自感受父母曾經歷過的日常,讓知識被世世代代傳承,進而長出專屬自己的美麗花朵,就是永豐實的使命。
堅持永續原則 與消費者共創美好生活
除了支持「找樹的人」這樣的永續計畫,細看永豐實方方面面的策略,會發現「永續精神」不僅已被融入企業文化,還不斷從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等ESG三大面向優化、精進。以原料、資源利用來說,永豐實積極運用太陽能發電、再生水、天然性質的原物料,力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增加水資源循環使用;運用FSC驗證的永續紙漿,既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也達到友善環境目的;另外,清水廠還利用環保局修剪樹木後的破碎木片,做為替代燃料,致力「化廢為能」,「造紙業其實就是循環經濟的開始。」永豐實表示。
永豐實攜手「找樹的人」,不僅是為臺灣的巨木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提供貢獻,更是一段關於激發潛能、啟發未來世代的旅程,使未來世代成為關心環境、推動變革的力量,為永續和美好生活的實現開創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