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關稅正式啟動,淨零碳排不再只是討論議題,而是影響著全球百萬家企業的生死存亡。面對這波強大的綠色革命,台灣的中小企業該如何因應,身為中小企業最佳夥伴的中租控股,10月4日於台中首次舉辦「中租中小企業ESG論壇」,以「邁向淨零轉型 打造永續競爭力」為題,集結政府、學者、產業多方專業意見,希望讓ESG、淨零碳排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去面對它、處理它,中小企業得以生存,並獲得商機。
中租控股以四大轉型目標落實ESG
「ESG是個責任;是任何一家公司的發展機會,亦是創新的趨動力及方向。」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表示,響應國家政策,中租控股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為四大執行目標,透過差異化發掘利基市場。
在環境面,自2014年投資太陽能電廠起,跨入售電、儲能,未來也將投入太陽能設備的回收利用。在社會關懷面,成立中租青年展望基金會,協助青年職能探索;長期舉辦中小企業論壇,投入中小企業研究,共享知識經濟。在公司治理面,由上而下,在董事會中設立ESG委員會,也成立ESG執行小組,整合各部門資源,落實推動。在人才永續面,與國外學術研究機構合作,例如,與泰國亞洲理工學院簽訂MOU,培育具有國際觀的人才。
企業淨零轉型 以大帶小結伴同行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在論壇分享時提出,目前眾多新時代名詞,包括,「淨零碳排」、「碳中和」、「SDGs」、「CSR」、「ESG」等,深深左右著企業營運與轉型,大家得先明白其意涵。
在嚴重氣候危機下,為加速淨零碳排,全球40多國逐步淘汰石化燃料,25國停止海外石化融資,國際基金自ESG表現不良產業撤資,其中,就包括加速淘汰石化能源產業。歐盟啟動碳關稅,美國、英國、加拿大,樹立起國際貿易門檻,制定邊境碳稅;微軟、蘋果、亞馬遜等國際知名品牌,要求下游廠商採用無碳能源,種種因素將促使產品終端價格提高,掀起接連而來的綠色通膨。
台灣推動淨零轉型也熱鬧滾滾,今年2月公告「氣候變遷因應法」,預期2050年達到碳中和淨零排放,簡又新強調,台灣中小企業唯有瞭解國際動態,掌握法規與政府財稅優惠,尋找企業夥伴結合同行,以打群架的方式,一起學習、一起來做,方能在這巨變中求得生存之地。
創新思維 合作共融 創造永續發展
源潤豐鑄造總經理黃獻毅分享,以歐盟的碳市場交易與配額發展為例,提出企業的資產將遭碳價所左右,唯有深入盤查碳排,利用新製程、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降低碳排,才能保障資產。
他舉例,特斯拉改變傳統汽車銷售思維,將建築物變身為虛擬電廠;台泥則是運用新技術,再次利用二氧化碳,在新思維、新技術輔助下,創造企業價值、維持資產。他提議,中小企業籌組永續發展聯盟,結合相關企業、合作夥伴,共同交流ESG議題,發想提出解決之道,一同實現淨零碳排。
此外,配客嘉創辦人暨執行長葉德偉則以不同的創新思維,創造藍海。隨著網購、宅配、物流蓬勃發展,所衍生的包裝材料垃圾,台灣一年達數億件,每天可以堆出5棟的101大樓,為此,葉德偉推出可循環使用的包材,與全台4,700家便利的歸還通路,以及,第一社會福利基金、伊甸基金會等社福團體合作。由通路協助回收使用過的包材,再交給社福團體清潔、增加收入,創造循環經濟。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署長何晉滄表示,「中小企業面對減碳的趨勢,已不是選擇題,而是是非題。隨著法案落實,製造業、科技業、服務業,均有其減碳目標,中小企業要保有競爭優勢,有賴完善的減碳淨零策略。」為服務中小企業及民眾,經濟部推出「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_碳服務 Line@」,提供相關ESG資訊查詢,讓使用者隨時掌握全球相關資訊,或可尋求諮詢診斷,課程資訊,補助資源等。
永續發展是一場無止盡的戰役,淨零轉型要越早投入就能掌握先機。陳鳳龍指出,建立永續理念、建立專責組織,並透過數據的蒐集、材料的循環利用、科技的導入,將產品使用模式轉型升級,從賣產品轉變到賣服務,再逐步落實碳減排,才能達到產品最高的使用價值。企業可從鏈結上下游產業,要找到一群合作夥伴,以共融共創的精神,一起提升產業競爭力、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