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墓誌銘是創業、創業、再創業。
關於創業,我想談兩個觀念:一個是「新創和創新」,另一個是「投創和創投」。
新創就是創業,在台灣非常多見,但很多新創是沒有創新的。「新」不是創業本身的新,要創造價值,必須在新創事業裡添加創「新」的成分。
在創新的領域可以有幾個提升價值的方法: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營業模式創新。
在美國高科技產業已經非常成熟的市場裡,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創業,你必須想辦法創造新的價值──就像藍海策略,或是把餅變大來分享,或是從餅衍生出其他產品。美國在2000年左右,技術價值非常低;最近幾年來,創新則多見於營銷方式上。中國大陸的新創模式,就是靠著規模市場,走銷售上的創新。
另外,我要談創投和投創。創投是將基金投到新產業去;投創是因為自己喜歡做創業,所以走到第二線幫忙人家一起創業。
投創和創投都有成功的機會。現在台灣大概有兩百多家風險投資公司,但只有一個投資方式:等到公司快要上市、沒有什麼風險之後再投資。
不管是做投創還是創投,決定成敗的因素有三:第一是團隊。第二是市場,新公司最容易成功的機會,是在一個市場還小、大公司還沒注意時就先切入。第三個是技術,就是做出最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吸引足夠的資金把事業做成功。
早期創業都是閉門造車,環境單純、競爭者少;現在隨著技術發達,做產品時要同時考慮給顧客什麼樣的售後服務。做一個創業者,要有技術、能力團隊,還要和上下游廠商策略聯盟,在有限財力裡把產品做到最好。
未來,如果大家要創造科技技術的話,新的方向就是能源的發現和發明。(尤筱瑩整理)
陳五福
● 陳五福為矽谷知名創投家,1950年生於台灣南港
● 1986年至今創立了十多家公司。包括1996年和吳錦城共同創立的箭點(ArrowPoint)通訊,被思科以57億美元併購
● 2000年被美國創投雜誌 《Red Herring》選為全球十大創業家,並獲美國光纖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