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精選本週三則國際大事:
▌一項國際調查顯示,18到35歲的受訪者中,有42%的人支持強人或軍事統治,這對全球民主發展是一大警訊。
▌美國參眾兩院就撥款法案陷入僵局,政府面臨資金短缺,瀕臨停擺危機。
▌30年罕見!銅的現貨價不斷下滑,暗示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麻煩。
對民主失望?破4成青年支持強人統治
目前看來,民主在全球仍受到歡迎,但面對各種不平等和氣候危機等一系列挑戰,相較於年長者,年輕人更不相信民主能解決他們關心的問題。
開放社會基金會(OSF)一項涵蓋30國、超過55億人口的民調結果顯示,高達86%的受訪者願意生活在民主國家,只有20%的受訪者認為,集權國家更有能力提供「民眾想要的東西」。
然而,18到35歲年輕族群,只有57%認為民主政體優於其他任何政體,在56歲以上的受訪者中,這項比例高達71%。
值得注意的是,有42%的年輕族群表示,他們支持軍事統治或強人統治,年長者支持強人統治的只有20%。
報告還指出,超過35%的年輕族群認為一位「強而有力領導者」,即使未經選舉,或是未被議會質詢,仍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好選項。
「我們的調查結果不但發人深省,也感到令人擔憂,」OSF主席、聯合國前副祕書長布朗(Mark Malloch Brown)說:「世界各地的人們仍選擇相信民主,但隨著各項挑戰來臨,民主的功能又這麼有限,讓愈年輕的族群愈不信任民主。」
在各項國際危機倍增之際,受訪者最擔心貧窮和不平等(20%)、氣候危機(20%)、貪汙腐敗(18%),超過一半受訪者(53%)認為,他們的國家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另外,有1∕3的受訪者表示,政府官員沒有為他們的最佳利益服務。
「民眾對民主的基本要素有信心,但對民主在現實生活的作用和影響,存在許多疑慮,」布朗表示。
撥款法案陷僵局,美國政府關門危機再現?
美國政府將再度面臨關門危機嗎?目前,明年政府預算因參眾兩院僵持不下,遲遲無法達成共識。但財政年度即將在9月30日到期,也就是說,如果在30日前無法達成共識,美國政府部門將會因資金短缺而關門。
這次兩黨為何都沒有共識?儘管眾議院目前由共和黨掌控,但黨內對預算計畫,有嚴重的分歧。
眾議員的右派團體要求大幅削減預算,並停止為俄烏戰爭提供資金,同時,他們也否決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提案。
右派團體指出,如果共和黨的溫和派和民主黨達成協議,讓任何一項措施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他們將會設法推翻麥卡錫的議長寶座。
兩黨現有12項預算法案在討論,但沒有任何一個法案取得足夠的支持,才能在民主黨占多數的參議院,以及共和黨占多數的眾議院表決過關。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為政府提供資金是國會基本職責之一,現在是共和黨人實現選民託付的時候了!」
回顧過往,美國自1976年以來,共發生22次聯邦資金卡關的情況,有10次導致不同程度的運作中斷。
最近一次政府關門,發生在2018年12月,時任總統的川普,和國會對美墨邊境圍牆的資金意見分歧,導致政府停擺35天,創下政府關門最久的紀錄。
假如美國政府關門,數百萬聯邦雇員並非休無薪假,而是繼續工作卻沒薪水可領。
對民眾來說,公家機關的服務會因此被打亂,比如針對婦女和嬰幼兒的社福服務等,都可能從10月1日起暫停。
但一些公共安全相關的「必要服務」並不會暫停,只是工作人員沒有薪水可領,包括邊境巡邏、醫療服務和執法部門等。
距離9月30日財政年度已邁入倒數,兩黨究竟會提出什麼解決辦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30年罕見!銅價滑落,全球經濟恐面臨困境
全球銅市場正發生30年來的罕見情況,有些人認為,這是全球經濟可能陷入困境的另一種徵兆。
目前,銅的現貨市場價格下跌,導致現貨價格與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的銅期貨價差,達到1994年以來的最大水準,進而將銅的期貨曲線出現「極端正價差」。
所謂極端正價差,就是原物料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的情況。
過去幾個月,由於LME位於世界各地倉庫的庫存不斷攀升,導致銅價一路下跌。
分析師表示,很大程度上,需求下降是中國大陸經濟疲軟導致,但有鑑於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鎖反應可能波及到歐美和其他地區。
LME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全球交易所倉庫存放約16.3萬噸的銅,相較9月初以來,增加50%。
國際金融服務企業ING分析師曼西(Ewa Manthey)在給客戶的備忘錄表示:「這顯示需求正在減弱,但按照歷史標準來看,庫存仍處於較低的水準。」
經濟學者羅森伯格(Dave Rosenberg)也將銅價下跌,歸咎於中國大陸經濟狀況惡化,他還指出,價格可能也反映出全球貿易的下滑。
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全球貿易在2021年8月下滑3.2%,是自2020年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多年來,銅一直被稱為「銅博士」,據說能在官方經濟數據公布前,提早得知全球經濟趨勢。
不過,也有分析師對銅預測經濟趨勢的能力提出質疑。
美國銀行上個月發布一份報告中表示,銅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的敏感性已減弱,也就是說,銅價的敏感性,對全球GDP的增長變化已開始降低,意味銅價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能反應全球經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