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補班日,許多週六上班的人士,可能會趁午休去蹭喝咖啡買一送一優惠,補償放不了假的怨。但是,曾幾何時喝咖啡已不再順便看報紙,總覺得失落了什麼。美國近期出刊的新媒體便以此情懷出發,回頭擁抱報紙形式誕生。在帶領讀者重訪印刷報業榮光力敵臉書時,它還訴諸「真.美國人」思維,那是什麼?
打著「美國唯一的報紙」(America's Only Newspaper)名號,實則為雙月刊的新生雜誌《County Highway》創刊號於今夏出刊。有興趣的讀者可付費遞送到家、或是向合作的實體書店與唱片行購買,但這份報紙在網路上絕對讀不到。
共20頁的大報以透明塑膠膜包裝,據稱讀者打開時,能嗅到報紙印刷的獨特油墨氣味。你可以將報紙握在手中,摺疊成適宜的大小,配上一杯咖啡在早晨餐桌上閱讀,並抽出幾頁與親友分享。報紙編輯室保證,這些內容都是由「貨真價實的人類」(actual human beings)撰寫的。
這迥異於現下一般使用者消費數位內容的體驗。主流社群平台多提供絡繹不絕的瀑布資訊流,其中哪些內容是機器生成,已愈來愈難以辨別。諸多優質內容被付費牆擋住,而免費內容的邊框廣告、內插廣告與蓋頁廣告也頻頻干擾閱讀體驗。
與知名設計公司Pentagram合作,《County Highway》從品牌定位到版面設計都營造著19世紀的懷舊氛圍,邀請讀者返歸印刷報業的過往榮光,就在一切都變成網路上的免費內容之前。包括字體、欄位安排與印刷品質,皆透露出一種非數位的獨特手製質感。
將雜誌內容印在報紙上,不僅是為了懷舊,也有著成本考量。捨棄高級紙質與繁複裝訂,《County Highway》更有可能在較小眾的訂戶基數上達成獲利。這種個體訂戶加上實體銷路的營利模式,也可以說是很19世紀的。
從地方出發,講述美國人的真實故事
《County Highway》於新冠肺炎隔離期間萌芽。許多人對大城市萌生退意,開始嚮往更自在的鄉間生活。編輯們認為,county(縣)是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尺寸,可能也是最適合述說一個故事的尺寸。
回顧美國文學史,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筆下真實存在的卡拉維拉斯縣(Calaveras County),以及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想像出的約克納帕塔法縣(Yoknapatawpha County)。一個縣大到可包納足夠的多元性,也小到居民有機會對彼此有所認識。
《County Highway》希望在這種基礎上述說美國人的故事。第一期的內容包括南加州仕紳化現象,探訪蒙大拿波爾森(Polson)的美國奇蹟博物館(Miracle of America Museum),以及一篇對美國20世紀知名賭徒湯普森(Titanic Thompson)的回顧;湯普森據說是音樂劇《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中Sky Masterson角色之原型。
除此之外,報導主題涵括美國政治、公民自由、民俗草藥、文學及藝術評論,以及一整欄的音樂版位。但沒有高度煽動的政治辯論,或是最新的科技產品開箱文。
抗拒簡化,在科技時代傳遞紙本體驗
《County Highway》的誕生,多少帶著一些對主流媒體攜手科技霸主帶來的閱讀體驗的失落及批判感。
兩名創辦人山謬爾斯(David Samuels)與基恩(Walter Kirn)皆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等知名雜誌撰稿多年。身為記者的山謬爾斯長年擔任《哈潑》(Harper's)特約編輯。基恩是小說家暨評論家,最知名的作品是改編為電影《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的同名原著。
許多雜誌扮演著將國際都會生活分享給「其他地方」居民的角色,《County Highway》則想反過來提供都市人口知曉其他生活型態的機會。
基恩對蒙大拿非營利媒體MTFP表示,在科技侵蝕下,社區變得更加空洞。許多人倚賴手機導航,對鄰近市鎮失去方向感與距離感。但即使是小地方,也有著自己的複雜性。
在主流論述中,地區常被簡化為「紅州」或「藍州」。「我們創辦這份報紙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厭倦了簡化。」基恩說,「我們報導的目標是:深入事物到能真實地展現其複雜性的程度,而不只是為了理解為什麼某些選區支持川普。」
如基恩與山謬爾斯所描述,人們在紙本與螢幕上閱讀的方式不同。一份報紙裡沒有演算法,沒有永無止盡地推送給讀者的突發新聞。讀者無從察覺這篇文章有幾個讚、幾次轉發。它要求的是一些專注的心力、一些獨處的時間。如此,你有可能發現一些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