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後,除了獲得西方軍援最多的烏克蘭,還有一個國家也獲得鉅額援助,就是位於烏克蘭西南方,和羅馬尼亞接壤的摩爾多瓦。這個全球能源自給率最低,以及歐洲最窮的國家,能積極綠色轉型,背後竟是一場親西方與親俄政治路線的拉拔戰。
人口約250萬的摩爾多瓦,國際能源署(IEA)指出,是全球能源自給率最低的國家之一,99%的石油、100%的天然氣,都是進口的,國內還只有一座位於分離主義盛行的「聶斯特河沿岸」發電廠。
摩爾多瓦的天然氣產業受俄國影響深遠,這也讓莫斯科牢牢控制國內民生產業。
摩爾多瓦和俄國關係為何如此緊密?
摩爾多瓦是前蘇聯國家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加入獨立國家國協,但境內仍存在分離主義勢力,讓國內情勢持續緊張。
其中,與烏克蘭西南部相鄰的聶斯特河沿岸,受到親俄分離主義分子控制,但大部分國家仍將當地視為摩爾多瓦的領土。
俄烏戰爭爆發後,摩爾多瓦民眾擔憂,自己將成為俄國下一個目標。
畢竟,摩爾多瓦與烏克蘭一樣,近年加速向歐洲靠攏,加上國內存在親俄分離主義勢力,讓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有發動戰爭的藉口。
俄烏戰爭讓國內經濟雪上加霜
早在俄烏戰爭前,摩爾多瓦就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國內有20%的人口生活在貧窮中,去年8月通膨率甚至高達34%。
戰爭爆發後,超過10萬名難民湧入摩爾多瓦,讓當地社福系統和醫療體系承受巨大的壓力。
此外,國內政權的更迭,也讓來自俄國的威脅加劇,烏克蘭情報單位就警告,俄國有企圖破壞摩爾多瓦穩定的計畫,摩爾多瓦情報單位隨後也證實這項說法。
摩爾多瓦能源轉型的優勢在哪?
儘管受制於俄國的能源掌控,摩爾多瓦還是存在些許優勢。
《時代雜誌》分析,與其他國家相比,摩爾多瓦的能源消耗量,為歐洲平均水準的一半,再加上電網、天然氣等基礎設施與鄰國相連,使得國內使用再生能源的代價相對較低,難度也較為容易。
舉例來說,300MW(瓩)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就能提供約30萬戶的家庭的民生用電,政府需要做的,就是設法吸引投資者投入能源轉型。
2022年,美國提供摩爾多瓦超過1億美元(約新台幣960億元)的援助資金,其中4050萬美元(約新台幣13億元)就與能源有關。
今年2月,美國宣布,向摩爾多瓦追加3億美元(約新台幣96億元)的援助,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也提供援助,再加上民間私人投資,摩爾多瓦的能源轉型將如虎添翼。
2035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將面臨哪些挑戰?
摩爾多瓦總統桑度(Maia Sandu)2022年底向歐盟承諾,2035年前要實施碳中和的目標。
為實現目標,摩爾多瓦每年需要約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0億元)的資金,儘管外國援助有許多限制和條件。但在西方協助,尤其是民間私人投資的支持下,摩爾多瓦有可能成功擺脫俄國的控制,同時推動減碳事業。
然而,綠色轉型過程中,摩爾多瓦仍有許多變數。
除了親俄分離主義,摩爾多瓦政府存在許多貪汙腐敗問題,人口販賣事件,也時有所聞。
目前,摩爾多瓦總統桑度正採取一些具體行動,來藉此擺脫俄國天然氣巨頭Gazprom的控制。
今年6月,摩爾多瓦聘請來自烏克蘭的柯伯列夫(Andriy Kobolyev)擔任顧問,過去他成功讓烏克蘭擺脫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摩爾多瓦期望他能複製成功經驗,到國內能源轉型上。
除此之外,過去20年來,投資摩爾多瓦的能源公司,多半以失敗收場。
舉例來說,西班牙天然氣公司(Gas Natural Fenosa)是摩爾多瓦電力供應商之一,由於與政府存在電價爭議,損失就超過1億多歐元(約新台幣34多億元)。
《時代雜誌》分析,如果摩爾多瓦可建立一個有力的監管機構,來管理相關再生能源投資項目,並擺脫俄國束縛,來自西方國家的援助,就能幫助摩爾多瓦轉型。
為進一步吸引更多投資,摩爾多瓦可為生物燃料、風力發電、太陽能等領域的投資者,提供更多獎勵措施,如此一來,銀行也願意提供擔保,使交易更順利。
這一刻將是前所未有的難得機會,摩爾多瓦擁有乾淨、環保和碳中和的願景目標,並有大量資金挹注,如果能源轉型成功,加入歐盟的腳步也將指日可待。當然,這也代表摩爾多瓦的親俄傳統路線要退場了。到底親西方與親俄陣營誰會贏到最後?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