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被中共「經濟日報」評選為一九八七年「十佳」中外合資企業之一。全公司有員工二千人,從事生產的直接人員占三四%。不參與生產的間接人員占六六%,也就是說,每一位直接人員便需要兩位間接人員支援,這種「奇畸」在十大最佳合資企業尚且如此,其他國營企業的狀況就可想而知了。
懶人的國度
中國大陸有許多「大企業」,例如:長春第一汽車廠有五萬名員工,每年生產十萬輛各式汽車。每名員工一年才生產兩部汽車;武漢重型機床廠有一一二00名員工,每年生產一八0台NC搪床及銑床,也就是每六十二人一年才生產一台。
這些「大企業」有很多部是設在密封的山溝裡,自成一個天地,企業裡自設市場、托兒所、學校、醫院等,儼然是一個國度、這些部是毛澤東當年為了備戰的產物。
隨便到中國大陸任何一家工廠參觀,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
早上八點上班,九點鐘許多人才姍姍來遲,問他們怎麼現在才來,他們說:「有來就不錯了。」
中午十二點吃飯,十一點半就已經有人吃飽飯在休息了,一直等到下午二點才開始準備上工,下午五點下班,四點就開始收工.準備等五點下班了。
而上班中很多機台部停在那裡,原來有些人沒來上班,有些人在聊天,有些人在睡覺,有些人則一邊工作一邊抽菸,看見領導帶客人來參觀,仍然照聊、照睡、照抽不誤,根本視若無睹,領導也無可奈何!
中國大陸已成了一個「懶人國」。
上海工人因「熱」得福
走進中國大陸的工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天氣預報資料。原來在中國大陸,如果氣溫超過攝氏三十二度,每人可發一支冰棒解渴,如果氣溫超過攝氏三十七度,可提早兩個鐘頭下班消暑。
今年七月底,熱浪襲擊上海,上海工人因熱得福。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夫子政治哲學的精髓,雖然中共曾經大力「批孔揚秦」,但對此名言卻貫徹得最徹底,尤其表現在工資制度上更是淋漓盡致。
中共的工資結構分基本工資、獎金、津貼三種,雖有分別,但基本上同一級別的工人,總工資是一樣的,就算表現優良的,在「獎金」的名分上要給他多一點,他也不敢要,因為不平均,別人會講話,這就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平均主義下,捧著鐵飯碗,吃大鍋飯」。
中國大陸電訊非常不發達,所以有人說:「從成都到北平,搭火車比打電話快。」雖然只是一句謔言,但與事實也相差不遠。
在中國大陸要購買一項物品,必須採購員騎著單車或搭乘公司公車去採購,同樣的,客戶要向公司購買產品,也要親自來一趟,才知道有沒有貨可買。
研究研究.菸酒菸酒
另外,在中國大陸做生意基本上仍屬於「買賣」階段,票據不流行,不同省分的支票無法流通兌現,所以很多客戶用大麻袋裝著現金到公司來「買賣」。
在中國企業裡常有這樣的對話:
領導:「……這件事就照這樣去辦。」
屬下:「沒有問題。」
隔了一段日子。
領導:「上次那件事辦得怎麼樣了?」
屬下:「問題不大。」
再隔一段日子。
領導:「事情完成了嗎?」
屬下:「問題不小,再研究研究。」
於是就這麼「研究研究」下去,便變成「菸酒菸酒」了,因而在大陸有九成以上的成年男子都是抽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