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興起「大聲離職」風潮,意指員工不滿公司作風,不但離職且公開表態不滿。但,台灣職場我倒是看出一種扭曲版的「大聲離職」:通常公司裡大聲抱怨這不對那不好的,都是走不了的庸才,真正聰明的員工反而這樣做。
近期美國吹起一陣「大聲離職(Loud Quitting)」潮,有別於安靜離職只是無聲的抗議,大聲離職潮則公然表態自己對公司的不滿,甚至公然表態自己正在找工作,激烈一點的員工還會透過社群媒體等公眾平台發表對公司的負面評價,吸引網友們關注公司的負評和討論。
蓋洛普近期一項調查指出,全球大約18%員工,會公然表示對於公司高層的不滿,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心聲能夠被傾聽,意見能夠被重視,他們的目的是希望訴諸行動,改善公司有毒的企業文化,讓公司不再隨波逐流,但真實的台灣職場中,身為員工多麼不滿,要不只能換家公司隨波逐流,不然就自行選擇創業,不要天天心生不滿,成為公司真正毒瘤。
但是,國內職場的情形,可能有點微妙。不知你是否發現,台灣許多公司裡口頭上大聲抱怨要離職的人,通常是公司裡無為又無能的老臣,甚至是老賊不為過。這些人的慣性就是抱怨公司或老闆,但又無能力離開這樣的公司,以便去尋求更好的前途或者高薪跳槽成功,可能算是台灣扭曲版的「大聲離職」。其實這群人是最值得人痛斥的對象。
過去我曾經跟過一任主管A,坦白說我特別看不起他,他會跟我抱怨公司高層,做什麼事情都是突如其來地要他完成某項任務,但是他又不幫下屬擋劍,沒成效就往下甩鍋。離職的時候,我只記得他跟我說礙於經濟壓力,他根本中年無法換工作,只能要求下屬配合他的「無為」,跟我同部門的其他年輕同事,3個月半年就會走掉一批人,無止盡地換血,殊不知問題從來都是出在特定公司高層,完全是劣幣驅逐良幣。
聰明員工,懂得這樣離職
過往我曾經在面試跟大型活動中,跟主管A提出各式各樣創新的提案,還被其他主管支持,卻在A底下從來沒有被執行過。他會表面上說你很棒,但根本不給資源幫助你成功,在這家公司任職期間內,我比起想追求小確幸,安靜離職的員工來說,至少還對自己的職涯有期望,因此最終提前看破紅塵轉職。這些口頭上大聲離職的員工,才是逼走其他有為員工的根本原因,聰明的員工傾向「小聲離職」。
在勞權持續高漲的年代,離職代表著員工無聲的反抗,勞資雙方是對等的,名聲不好的公司,持續招募不到新人,雇主更應該檢討自己企業文化,是否讓員工缺乏心理安全感,要學會把員工的意見聽進去,不然所謂的大聲離職根本無法解決公司問題,只會讓老臣得志而已。
你問我鼓勵台灣人仿效歐美人的大聲離職嗎? 其實現在的求職平台那麼多,像是求職天眼通、面試趣,處處都揭露著大聲離職的前員工,所有赤裸的真心話。可看出,一家公司真的很好、相當尊重人,員工要不根本不會走,就算離職也會帶著心懷感恩的心情,還薦朋友去那家待過的公司上班,可以體諒這些前員工的心情。
不過,我個人覺得,身為勞方,如果你真的有能耐,處處都是你發揮的空間,你夠搶手、強大,在工作上才有選擇的自由,你很弱,說穿了只有抱怨跟忍耐公司的份,道理不過就是如此罷了。至於是否要離職順便發聲,以便為前東家帶來改變?就請自行考量是否值得了。
(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