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迎接超高齡社會,台東縣攻長照、台中打造尊敬長輩城市

胡華勝
user

胡華勝

2023-08-02

瀏覽數 40,350+

面對2026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各縣市政府做好準備了嗎?張智傑攝
面對2026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各縣市政府做好準備了嗎?張智傑攝
00:00
00:00

面對2026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各縣市政府要如何因應?在週三《遠見》37週年慶迎向超高齡論壇上,台東縣長饒慶鈴與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各分享心得:台東縣是全台唯一出生正成長縣市,當地長照涵蓋率更達八成;台中則深度打造「尊敬長輩的城市」。他們怎麼做到的?

《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開場致詞表示,多年來《遠見》持續關注高齡化議題,2014年曾推出〈養得起的未來〉專題,2017年再推出〈酷老時代來了 樂在80後〉。有鑑於人口老化加快,今年8月號再推出封面故事〈重新設計你的百歲人生〉,全面盤點台灣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挑戰與機會,提醒民眾應在「高年級世代」,重新設計人生攻略,產業與政府也要把握銀髮商機。

論壇並邀請日本與英國專家進行視訊專題演講。以「社區3.0」理念揚名於地方創生界的日本知名社區設計大師、關西學院大學教授山崎亮,透過日本社區再造的實際案例,說明日本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未來社區可以怎麼設計。

地球另一端的英國長壽研究學者、倫敦商學院教授史考特(Andrew J. Scott),著有暢銷書《100歲的人生戰略》,已翻譯成15種語言。他指出,大家總以負面角度面對人口老化,但若正面來看,人人變長壽了,延長的人生可以做更多事情。他呼籲打破上個世紀「教育、工作、退休」的人生三階段概念,轉而布局「多階段人生」。他並指出百歲人生須準備四種資產:金融資產(老後財務)、生產性資產(工作技能與專業知識)、活力資產(身心健康、人際關係)、轉型資產(因應變局能力)。

《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表示《遠見》多年來持續探討高齡議題,也做出許多政策倡議。張智傑攝影

《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表示《遠見》多年來持續探討高齡議題,也做出許多政策倡議。張智傑攝影

鄭文燦:打造在地老化的健康退休生活

迎接超高齡社會,不僅是全國現下關鍵課題,也是各地方政府積極規劃與準備的重要施政項目。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出席《遠見》37週年慶——迎向超高齡,設計百歲人生未來式趨勢論壇(以下稱《遠見》37週年慶——迎向超高齡論壇)直言,少子化與高齡化衍生台灣國安問題、經濟問題、甚至社會問題,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十大關鍵議題之一,重要性不言可喻。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少子化與高齡化問題,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十大關鍵議題之一。張智傑攝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少子化與高齡化問題,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十大關鍵議題之一。張智傑攝

以高齡化社會指標來看,65歲人口占比7%就算進入老年社會、占比14%是進入高齡社會,若占比超過20%就是超高齡社會,台灣預計再4年內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是長者。因此,政府在2021年提出「高齡社會白皮書」,規劃4年將注入1200億元經費,打造在地老化、在地老年的健康退休生活。

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是否準備好了?台東縣與台中市預見趨勢,分別從人文溫度與硬體建設分進,在《遠見》37週年慶——迎向超高齡論壇中分享。

台東縣老化指數全國第一

占全國土地面積1/10(3515平方公里)的台東縣,人口僅占1/100(22萬人),更因青壯年人口外流問題,台東早在2014年,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4%,跟全國相比,提早了4年(全國在2018年65歲人口占比14.6%),人口老化問題早早就降臨到台東縣。至今,台東獨居長輩約9000人,比例全國最高。

台東縣長饒慶鈴出席《遠見》37週年慶——迎向超高齡論壇時,提出數據表示,台東縣65歲人口3萬9839人、 14歲以下人口2萬3604人,老化指數(65歲以上人口數÷14歲以下人口數╳百分比)達168.8%,大於全國的144.9%,人口老化問題成為施政的重中之重。

更別說醫療資源的缺乏,全縣僅有162間醫療院所,執業醫師455人。換算每一間醫療院所服務的面積全國最高,要22平方公里範圍才有一間醫療院所。

甚至部分鄉鎮中,衛生所就是當地最高級的醫療院所。每平方公里執業醫師數全國最少,約10平方公里範圍才有一位醫師,相較於台北,同樣條件則有590位醫師,用天差地別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目前台東獨居長輩約有9000人,人口老化比例居全國最高。張智傑攝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目前台東獨居長輩約有9000人,人口老化比例居全國最高。張智傑攝

饒慶鈴:台東2大對策讓縣民好好變老

眼見高齡化社會的問題與醫療需求愈來愈迫切,台東縣政府考量未來可預見的情況,對症下藥提出2大對策,以預防醫學為出發點,同時強化長照服務的能量。

加快永續轉型的關鍵契機:COP28全解析論壇,熱烈報名中

做法上,台東縣積極推動延遲進入機構或醫院、留在社區彼此照顧及在地終老的落地做法,建構全國密度最高的樂齡網路,包括103座的文化健康站、101個社區關懷據點及12個聚福食堂。全縣共有15所日照中心、2所住宿式長照中心及4所多元照顧服務中心。

值得一提的,各中心導入的AR擴增實境的體適能課程,更是全國首創。

另外,同步建置獨居老人資料庫,依風險等級親身打造關懷服務。也導入5G通訊,做為醫療與救護的科技工具,彌補台東幅員廣大、醫療院所集中在台東市的現況,實行遠距醫療及OHCA急救成功率更達全國第二高。

饒慶鈴強調,截至今年第一季,台東縣的長照涵蓋率已達80%以上,長照服務量能已位居全國前三名。她邀請大家到台東「一起好好變老」。

台中市也面臨超高齡社會挑戰

65歲以上高齡人口43萬人、占比15.39%的台中市,同樣也看到超高齡社會來臨的趨勢。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在《遠見》37週年慶——迎向超高齡論壇中指出,台中市為迎向超高齡社會,施政與建設方向以設計百歲人生為出發點,要打造一座友善與幸福的城市。

年平均溫度攝氏23.3度的台中市,年降雨天數約115 日,氣溫舒適宜人成為全台6都中最適中的城市,氣候的優勢成為讓長輩走出戶外的最大助力。因此,台中便以高齡友善、無障礙為目標,建構點、線、面安心的通行環境。

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指出,為迎向超高齡社會,以高齡友善、無障礙為目標,建構點、線、面安心的通行環境。蘇義傑攝

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指出,為迎向超高齡社會,以高齡友善、無障礙為目標,建構點、線、面安心的通行環境。蘇義傑攝

王育敏:美樂地計畫,讓長輩走出門自在安全

王育敏解釋,什麼是點、線、面安心通行的環境?以公園、校園及商圈為點;捷運、鐵路及園道為線,像是17.2公里長的人行自行車道及21.7公里的火車高架橋下空間;台中10個主要生活區為面,由點到線再成面串連起來。

台中市政府提出「台中美樂地計畫」,透過設計,讓公園包容不同族群,並提供多元年齡層民眾共同休憩的空間。簡單說,公園要具備無障礙空間與共融特色的友善優質特點。

舉例來說,公園內設計了無高低差步道與透水鋪面的無障礙環境;提供長輩運動與休閒的體健設施,從簡單的訓練肌肉或是舒展筋骨;到肌力、有氧與核心的設施一應俱全。

此外,高齡者安全與便利需求為考量的陽光公廁,諸如扶手、掛勾與置物板設計、男女比1:4、男女比3:2、監視器與緊急求救鈴、乾潤分離與防滑磁磚等特色設計;公園內還有遮陽與水噴霧的酷涼消暑設施,就是要鼓勵長者走出戶外。

此外,還有許多高齡貼心設計,如人行道高差跳色警示、人行道孔蓋防滑、加強過路號誌,讓好行成為自然而然的事,要讓台中不僅好行,也很宜居。

《遠見》發布超高齡社會獨家調查

會中《遠見》並發布「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大調查」,獨家解讀超高齡社會5大面向的賦能程度。《遠見》本次網路問卷調查以社會、財務、職涯、科技與照護等5大面向,盤點國人的老後想像,對超高齡社會的準備度與應變力。

《遠見雜誌》數位專題「高年級當家‧重新設計你的百歲人生」即日起上線。網站有上述獨家調查的全面解析,也有「你是哪一款長輩」互動式心理測驗,歡迎民眾上網透析你的老大人未來式。▲立即測試▲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