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幼小心靈的巨大衝擊!心理醫師解釋: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有什麼不良影響?

可別以為孩子都不懂,其實他們都看在眼裡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3-07-26

瀏覽數 18,500+

經常吵架的夫妻,對孩子來說,會非常的不快樂。shutterstock
經常吵架的夫妻,對孩子來說,會非常的不快樂。shutterstock
00:00
00:00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關鍵就是父母,而如何減少在孩子面前的爭執,就是個很大的學問。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對夫妻當然也都偶爾會有爭執,進而在不同的溝通、對話、討論裡,找到彼此磨合的默契和方向。但有些時候,吵架可能演變為衝突,最後在各種不經大腦的攻訐裡,傷害對方的感情;更遑論當孩子,全都把父母的爭執看在眼裡,那傷害有多麼巨大了。

試著回想,還是孩子的你,是否記得爸爸媽媽吵架的樣子?那樣衝擊的日常是不是依然歷歷在目?縱使回過頭來,現在的你已經成熟、長大,但那些記憶裡的傷痕,彷彿還是清晰可見?

也許對某些家長來說,他們會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就算吵架,小孩子也不理解,但研究證實,無論是成熟懂事或牙牙學語中的幼童,甚至還在懷孕中的胎兒,都可以感受到外在環境的壓力,而理解事情的不對勁。

研究發現,孩子能感受到母親的壓力,其實從子宮裡面就開始了。

別以為嬰兒、幼童不懂,其實他們都能感受到

對於父母的爭吵,其實孩子都會看在眼裡。unsplash

對於父母的爭吵,其實孩子都會看在眼裡。unsplash

事實上,母親的皮質醇(Cortisol),也就是俗稱的「壓力荷爾蒙」,會透過胎盤傳遞給嬰兒,給未出生的嬰兒帶來極高的壓力。《Healthline》報導,研究表示,在子宮內經常遭受壓力的嬰兒,出生時的皮質醇水平會遠遠高於沒有感受到壓力的孩子。

心理醫師珍妮佛托姆科(Jennifer Tomko)說,「這是因為神經系統在嬰兒出生之前就開始發育,而且會受到壓力的影響。」

到了6個月大時,嬰兒也會對於皺眉、憤怒的面部表情出現壓力反應,讓嬰兒的心跳加快、不安,「言語的內容並不是嬰兒們感到不愉快的因素,但語氣、聲調、音量和面部表情等,這些對他們的影響甚劇。」

珍妮佛托姆科強調,嬰兒出生以後,本來就是在尋求安全和建立信任關係,但父母的爭執、大叫或呼喊的攻擊行為只會讓嬰兒覺得不安全,進而釋放更多的壓力荷爾蒙。而已經懂事的孩子,更是會把父母的吵架放在眼裡,也傷透他們的心。

父母長期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

父母長期吵架的持續影響,主要取決於爭吵的嚴重性。shutterstock

父母長期吵架的持續影響,主要取決於爭吵的嚴重性。shutterstock

專家表示,父母長期吵架的持續影響,主要取決於爭吵的嚴重性、爭吵的頻率、孩子的反應和對事情的看法等。

如果他們發現父母心煩意亂,他們可能會開始哭泣,在得不到安撫之後,這樣的結果就會開始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持續處在反覆不安且壓力龐大的環境裡,壓力反應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隨著這樣的感受日積月累,會產生分離焦慮、脾氣暴躁和睡眠問題,時間愈久、程度愈大、影響的層面就愈廣。」

等到孩子有了語言技能,他們就會開始透過模仿周遭成年人的方式溝通,專家解釋,這可以包含詞語的選擇、語氣的拿捏和音調的大小等,而長時間處在父母爭執環境裡的孩子,他們會漸漸認為這樣的態度是可以的,進而向朋友、同學用如此的方式來互動。

「他可能經常在學校裡發脾氣、難以交朋友、無法以平靜的感受表達想法,接著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行為問題發生。」

父母愈常吵架的孩子,長大後更易罹患憂鬱症

長期處於父母吵架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罹患憂鬱症。shutterstock

長期處於父母吵架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罹患憂鬱症。shutterstock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訂閱遠見,贈送24吋行李胖胖箱

一項針對幼兒園孩子的研究發現,父母嚴厲、或經常吵架的父母,在孩子上國中後,有更大的機率出現憂鬱、焦慮的心理問題。

珍妮佛托姆科表示,過多的家庭不和諧,實際上會徹底影響孩子的大腦,使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導致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會面臨更多的社會挑戰,特別是在得不到溫暖的家庭,那承受的衝擊會愈大。

「無論我們喜歡與否,身為父母,我們百分之百就是孩子的榜樣,不論我們是最好還是最壞的狀態。」

此外,青少年會在同儕關係中,模仿他們從父母那裡學來的東西,甚至理解到:「溝通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爭論和吵架」。

該做什麼事情來避免這種悲劇發生?

父母能解決衝突,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應對能力。unsplash

父母能解決衝突,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應對能力。unsplash

專家強調,其實在婚姻關係中,夫妻的吵架是非常正常的,絕大多數的鬥嘴,並不會對孩子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

「通常只有那些長期遭受激烈爭吵和衝突的孩子,才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身為父母,有時候不要因為刻意不吵架而給自己過多壓力,偶爾爭執一次,其實不會有什麼傷害。」

研究發現,父母意見分歧後的緊張關係,與憂鬱、焦慮和社交恐懼症有關,但如果父母能解決衝突,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應對能力。

因為在意見分歧、衝突過後的父母,能展現溫暖與和解的包容時,可以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從長遠來看,他們會知道自己的家庭可以過得更好。

專家還證實,父母如果在有建設性的議題上產生衝突、和解,孩子會擁有更強的社交技能,像是和同學合作的同理心。

夫妻不可能不吵架,關鍵是成為一個好的榜樣

夫妻不可能不吵架,如何好好解決問題才是關鍵。unsplash

夫妻不可能不吵架,如何好好解決問題才是關鍵。unsplash

「所有的夫妻都會吵架。」專家說,在人際關係中,衝突實際上是健康的,衝突可以幫助夫妻理解、前進和成長。

「身為父母,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如何以健康的方式溝通、解決問題,成為孩子好榜樣。」就算要吵,也要理性對話和溝通,而不是毫無來由的、在氣頭上互相謾罵。

專家建議,可以試著在吵架的過程中,用「我」的角度來陳述,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情感體驗,而不是指責「你」的行為和舉動。這樣一來,可以避免過多沒必要的爭論。

如果真的發現衝突、吵架變得愈演愈烈,請夫妻雙方都應該彼此試圖冷靜、迴避,等到氣稍微消了,再繼續對話才有意義。

「在生氣時,強迫自己解決問題通常是沒有成效的,憤怒是一種危急的反應,可能會擾亂我們的邏輯和思緒。」

當然最關鍵的,最「健康」的衝突即是和解,專家表示,如果在孩子面前爭吵,記得要讓孩子看到你們和好了,讓他們知道道歉是件好事,才能樹立解決衝突的榜樣。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