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5更新:半導體女王蘇姿丰今(15日)親赴台大椰林講座演講,其中回答了自己本來打算大學畢業就入職場,卻被父母建議去念研究所的經驗談。其實她2023年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時,也曾針對大學生相關的職涯困惑提問,給出建議。她如何看待大學生職涯規劃?本文一次看。
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在最近一次訪台,是4月15日來到台大為椰林講座開講。演講結束後,台大校長陳文章在訪談中探詢,AMD在躍升為頂尖晶片設計公司前,歷經一段極其艱難的歲月,蘇姿丰引領公司擺脫困境,這是否與她早年的家庭環境及所受教育有所關聯。
蘇姿丰也就此提及自己當年原本大學畢業後,是想要直接入職場工作的一段回憶。
她提及,當她取得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士學位時,曾想直接投入職場。然而父母卻告誡,「Lisa,妳不能這樣做」。「他們強烈建議我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當時,我非常焦躁,覺得求學生涯已經夠長了;或許在座各位也有人抱持相同想法」。
蘇姿丰:父母要我繼續念研究所是對的
蘇姿丰表示,她後來體悟到,父母是對的,因為從研究所所獲得的,實際上是學習各類知識的機會,更能培養解決未來挑戰的自信。
她分享,擔任AMD執行長的經歷讓她領悟到,從半導體工程師起步,進而成為一位商業人士,堪稱是理想的職涯發展。甚至更進一步,成為一家半導體企業的領導者,這並非易事。「我的雙親和家人始終給予我極大的支持,我非常幸運。」
至於蘇姿丰在2023年(7/20)出席陽明交通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典禮,也曾在典禮後接受學生提問。
通才?專才?因人而異
在與學生對談時,學生問起年輕學子應成為通才還是專才。她回應,答案因人而異,有些人喜歡深入研究一個領域,但她本人喜歡廣泛涉略多個領域。她認為人們最有創造力的時候,就是將不同領域連結起來的時候。尤其在AI領域,若要讓AI技術持續進步,不能光靠單一的硬體或軟體解決方案,而是要結合兩者。她總結,跨領域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應趁學生時期善用學校的豐富資源。
蘇姿丰也建議,面對快速變化的科技領域,學生應建立更廣泛的視野,「要嘗試解決的不是今天的問題,而是明天的問題。」她補充,跨領域的訓練和不同角度的眼界,能夠協助學生為未來做好準備。
別害怕挑戰困難,這樣才能成長
從自身經驗出發,蘇姿丰鼓勵學生,離開校園以後,不要停止學習。她認為工作的這段期間,就是最好的學習場所。她也分享學生時期導師給予的寶貴建議,要跑向問題(Run towards problems),且選擇一些非常困難的問題,並試著解決它。她補充,每一次的學習,都會成就更好的自己。她建議,不管是工程還是經商,學生應試著挑選有趣又有挑戰的難題,並從中成長。
其實蘇姿丰3歲隨父母移民美國,25歲生日前取得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工程系博士,能在這樣快的速度下取得MIT博士,在念書方面達成的成就已相當驚人。畢業後曾任職於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IBM、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2012年進入AMD,2014年在低潮期接掌執行長,領導公司轉虧為盈。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認可台灣是世界半導體生態系統的中心
蘇姿丰也曾在交大獲頒名譽博士中致詞中表示,過去幾年間的變化,讓半導體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週的訪台行程也再次提醒她,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統的中心。她補充,台灣擁有的人才、資源、創新、文化和精神,是台灣半導體生態系統如此傑出的重要原因。
蘇姿丰提到,她確信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將更令人振奮,其中AI(人工智慧)將定義未來10年,甚至更多年後的趨勢。她直言,目前科技進步的速度,遠超她從前所見。然而,AI需要融合跨學科的訓練,包括如軟硬體、系統、應用甚至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