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大選逼近,居住正義成了時下最夯選舉口號。政府打房連揮重拳,房價為何未見鬆動?能進場買房?專家直言,下半年房市景氣將從紅燈轉綠燈!
「台灣民眾看房價趨勢常有兩大迷思,一是『房價所得比』;另一個就是認為台灣少子化,房市將循日本模式發展的迷思。」長期觀察台灣房市與景氣脈動的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直言。
吳大任分析,台灣民眾認為房價應該要緊著所得,才是正常,但事實上,台灣買房族群主要是擁有財富者,並非是單純受薪族群,因此台灣房價主要受到財富影響,並非受到薪資所得影響。以房價所得比來看台灣房價趨勢,是很大的迷思。
「另一大迷思是,台灣房市將因少子化趨勢,步入日本後塵。」吳大任直言,事實上少子化會讓日本房市下修,因為日本買房的是年輕人,但在台灣,尤其是雙北,「你是拿所得去買房嗎?絕對不是!所以,所得變動對房價影響很有限,但是財富變動,肯定會衝擊房市!」
還在等房價崩盤?專家:除非戰爭爆發!
吳大任斷言,能讓台灣房價大幅度修正,只有地緣政治!
隨著台灣大選逼近,淪為選舉口號的居住正義吵得沸沸揚揚,候選人扛著大旗,積極上街宣示為民伸張正義,但民眾最關心的是,房市景氣與房價未來趨勢,到底能不能進場買房了?
台灣房屋集團攜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共同發布房市新學術指標「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以及下半年的國內房市景氣預測。
研究結果顯示,2023年第一季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呈現藍燈,景氣指標分數為31.68,並預測第二季景氣指標分數為38.02,燈號轉為黃藍燈,代表房市在第二季逐漸脫離景氣低迷狀態;預測第三季景氣指標分數為42.63、第四季是44.20,意味下半年皆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後續發展「有感量縮,溫和價盤」。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在第五次選擇性信用管制的第二戶限貸後,下半年還有多項打房政策陸續上路,包括平均地權新制實施、行政院積極研議囤房稅2.0,並有中央大選將至、國際經濟持續放緩等挑戰,牽動首購族、換屋族、長期置產客戶的購屋意願。
政府重手打炒房,卻對申報租金收入的房東調降房屋稅,並鬆綁換屋族貸款,還釋放出新青年安心貸款利多。周鶴鳴認為,下半年仍有剛性買盤支撐,但量能不易放大,將是「量縮價盤」局面,預估全國全年的買賣移轉量,縮減幅度大約15%,整體棟數估計將會是27萬棟保衛戰!
房市盤整看空不空 下半年三大趨勢
周鶴鳴分析,造成「量縮」的因素,可從基本面、政策面、技術面3大面向來觀察。基本面觀察,第一季GDP年增率是-2.87%,景氣看壞;政策面上,本次平均地權條例新法預售屋轉售的禁令,已經造成結構性的改變,選擇性信用貸款限制,短期投資必然減少;而這波房價的大爆發,起因於2018年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爆發後,台商資金回流,且貨幣政策和國際戰爭引發通膨,導致房價飆漲,因此在技術面上,漲高必面臨修正,也是造成量縮的主因。
台灣房屋指出,價格漲跌,則會因產品、區域供需不同,溫和盤整。多空交雜下,下半年房市將出現三大趨勢。
趨勢一、「內需復甦,商用看俏」。疫後各產業復甦力道不同,目前國內餐飲旅宿業反彈,AI興起帶動的科技產業發展爆紅,都衍生擴張需求,加上打炒房政策管住不管商,因此包括旅宿、店面等商用不動產或工業地產,後市發展將相對穩健。
趨勢二、「政策限縮,長抱為王」。近期房市政策,對自用和置產族群限制不同,不管是貸款、稅制或預售屋轉手限制,對長期置產、剛性自用的民眾影響均較輕,首購自住客會趁機卡位,市場上低總價小宅仍會是主流。
趨勢三、「預售吃緊,成屋價穩」。受平均地權新制影響,預售屋量能縮減,新興重劃區漲跌變化大,房市轉向成屋市場,其中又以機能完整的成熟區域更顯討喜,房價更具抗跌保值之效,優質搶手社區仍有創高價機會。
小心單一指標誤判房市
吳大任表示,一般常以房價指數或交易量等單一指標,作為判斷房地產景氣的依據,但可能無法反映出整體市場真實狀況,導致誤判情勢。為此,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也與台灣房屋合創「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盼更全面評估市場動能與景氣,預測未來房市走勢。
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是針對總體環境、生產面、交易面和經濟信心等四大面向,篩選出17項變數,資料期間為2002年1月至2023年3月,參考國發會景氣對策燈號之指標項目處理方式,將原始資料進行季節調整等處理,再透過主成分分析法,由資料自行決定出各變數之權重,計算出景氣指標。並在95% 的信心水準下,預測2023年第二季以後台灣房屋市場景氣指標與燈號,以本次數值分數對應燈號分別為景氣過熱 (49.22~100)的紅燈、轉好(44.37~49.22)的黃紅燈、穩定(41.44~44.37)的綠燈、轉壞(37.36~41.44)的黃藍燈,以及低迷(0~37.36)的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