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集團15日召開股東會,新任董事確定由董事長陳正輝二女兒出任。陳正輝指出,5年內將延續3項關鍵策略,打造王品成為擁有國際視野的台灣餐飲奇蹟。當餐飲同業疫後紛走向國際市場,王品為何反要深耕台灣?
王品集團股東會中通過每股發放現金股利3.86元,並首度配發股票股利1元,每股共配發股利4.86元,創近5年高點;備受外界矚目的董事改選,確定由樂恆投資公司代表人陳渝媃、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的二女兒出任,同時也象徵30歲的王品,正式開啟接班布局。
8年重返餐飲股王,啟動二代接班
「很少有中小企業從巔峰跌到谷底,又重回觀光餐飲股王,過程只花了8年,若非疫情,6年就可達標,」王品集團陳正輝自信地向在場股東表示。
回首2014年食安危機,陳正輝指出,該次危機凸顯王品的公關問題,2015年7月他接任董事長,股價從249元開始無量下跌,2020年第一季股價最低點一度跌至49.5元。
陳正輝將今年定位為「反敗為勝」的一年,一月營收創下27.1億,是史上單月營收最高紀錄,單月就賺贏2022年第4季,而今年第一季每股盈餘5.01元同樣創下新高,「跟股東們報告,現在(營運)狀況確實很好。」
只是,2015年王品旗下有284間分店,當年接任董事長的陳正輝,曾許下「十年展千店」的目標,截至今年5月,總店數僅310家,距離千店相距甚遠,為何有此落差?
此外,當餐飲業在疫情後醞釀出海潮,瓦城(2729)、乾杯(1269)紛紛走向歐美市場展店,為何王品說「至少3、5年內沒有出海打算」?
3大策略深耕台灣市場
首先,王品要先拉高在台灣餐飲的市占率。
餐飲業在台灣要擴大規模不易,2022年餐飲業總產值約8600億元,王品市占率僅不到2%,王品端出「多品牌策略」,將旗下25個品牌分成5大品類,區隔出不同營運單位與價位,因此能接觸到更廣的客群,「這項策略解決新品牌難生存的問題,」陳正輝說。
王品集團發言人朱文敏則表示,展店數之所以未達預期目標,是因為過去延續「獅王制度」,充分授權每一事業體負責人開新品牌;現在則更重視績效,依據NBR(New Brand Review)、OBR(Old Brand Review),以市場調查、定期檢視營收、淨利、淨利率等方式,調整品牌與店數。
也因此,王品從2018年11個品牌,5年增加14個,存活下來的品牌多了一倍以上。
其次是貢獻40%營收的會員經營。王品會員APP推出3年,累積突破324萬人。陳正輝指出,餐飲經營會員不易成功,原因是品牌單一,除非消費頻次高,像便利商店、早餐店,否則即便建立會員系統也很難貢獻營收。王品受惠於不同品牌定位和單價,提升顧客的消費頻次。
子公司萬鮮提升採購力
第三,跨足零售的子公司「萬鮮」提升集團採購力。陳正輝表示,零售缺乏品牌知名度,初期較難發展,且定價也不高,有了品牌加乘作用,零售事業將是王品未來一大成長動能。
據了解,「萬鮮」目前占整體營收約5%,目前在北、中擁有兩個中央工廠,從B2C跨足B2B,已打進四大超商、量販系統等,三大超市與網購平台,以及兩大外送平台。
「這三項策略,在未來3到5年內都不需要有太大的轉換,」陳正輝表示,王品將以全球廣度,深耕台灣市場,創造餐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