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的孩子一定要去補習嗎?心理師:評估補習需求的5大要點

「校外補習」應視為孩子的學習策略之一而非唯一途徑。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3-06-13

瀏覽數 32,000+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我們希望孩子能自我評估,自己在讀書學習中遭遇了哪些困境,進而思考是否透過補習改善學習成效。因此,是否要去補習不應單方面由家長決定,也應該讓孩子參與決策。

如果孩子還在國小中、低年級,判斷與決定的能力不足,家長可以暫時依自己的評估為孩子安排補習,但請容許孩子日後有決定繼續補習或轉換補習環境的彈性。(本文節錄自《陪伴孩子高效學習》一書,作者:陳志恆,以下為摘文。)

如果希望孩子在讀書學習上能更主動積極、自我負責,那麼父母就應該與孩子共同討論與決定任何在學習上的額外安排。

如何評估孩子的補習需求:

1. 釐清補習的真正目的

坊間補習班有很多種,有的強調課業補強,有的專攻升學考試(如私中保證班、醫科班等),有的是提升特定能力(如國文寫作、英語口說、全民英檢、術科檢定等)。

總之,因應孩子在課業學習與升學上的需要,補習班推出的課程琳瑯滿目,招生手法也相當多元。

不管怎樣,家長應該清楚知道,幫孩子安排補習的確切目的是什麼。若是某些單科學習成就低落,那就補特定學科就好,不需要補全科。雖然補全科很划算,但也會花費孩子許多寶貴的時間。

若孩子在大考前不懂得如何自行溫習,那麼參加考前衝刺班也無妨。但這類補習班幫孩子把讀書時間表都規劃好了,孩子只是按表操課,並沒有學會自行擬定讀書計畫,無助於養成自主、自律的讀書習慣。

千萬不要人云亦云,看大家都在補習考私中,就把孩子送去補,但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想要讀私中。孩子在缺乏學習動機之下,不斷被要求演練試題,很可能因此厭惡學習。

2. 找出孩子的學習困難

很多時候,大人會因為孩子在學校考試成績不佳,而要孩子去補習,這樣的決定是相當粗糙的。

在決定補習前,應該和孩子討論究竟學習困難之處在哪。到底是基礎觀念沒搞懂,導致新進度難以吸收;還是對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難以接受,聽不懂課堂講述。或孩子根本沒花時間預習或複習功課,考試後也沒確實訂正考卷,錯誤的地方一直沒弄懂。

國小階段的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檢視作業或考卷,通常會出現一些共通的錯誤模式。例如粗心大意、題意理解錯誤、對某些公式或定理不夠理解、相關概念混淆、書寫速度過慢,或因考試焦慮而無法正確答題。

有些問題即使去補習,也不一定幫得上忙。因此,在決定補習之前,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好好把那些不足之處補強,把該訂正之處搞懂;同時,也可以詢問學校老師對孩子讀書學習上的觀察。

國中、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較難,家長不一定看得懂孩子的作業或考卷,但可以透過提問,了解孩子的學習困難在哪裡。

例如:「我發現,最近你的數學成績有些退步,是不是遇到困難了?」或「你有發現,問題出在哪裡嗎?」再詢問孩子,打算如何改進。

如果孩子提到上課常聽不懂,回到家怎麼鑽研也無法搞懂,或許可以考慮去補習,聽聽看不同老師的講述方式。有時不是老師教得好不好,就只是適不適合、能不能接受。

但要注意,許多補習班都會超前進度,孩子在補習班聽講過一次之後,常會有一種「我已經全懂了」的錯覺,於是在學校課堂上便漫不經心,或寫別科的作業,錯失在課堂上再次學習的機會。

如果希望孩子在讀書學習上能更主動積極、自我負責,那麼父母就應該與孩子共同討論與決定任何在學習上的額外安排。(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如果希望孩子在讀書學習上能更主動積極、自我負責,那麼父母就應該與孩子共同討論與決定任何在學習上的額外安排。(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3. 評估適合孩子的補習型態

如果與孩子討論後,決定幫他安排課後補習,接著需要思考,他適合哪種型態的課後補習?是多人的大型補習班或人數少的家教班,還是直接請老師到府與孩子一對一互動。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不同的孩子需要的學習協助不同,如果孩子只是在課堂上聽不懂,那找個教法令孩子容易接受的老師學習,不論班級人多人少都不成問題。

但如果孩子的學習困難出在先備知識不足,過去的學習基礎沒打好,那可能就需要選擇人少的家教班,或一對一的指導,以針對個別需求給予適切的協助。

這些考量,最好也能與孩子充分溝通討論,而不是因為聽說某個名師很會教,或多數同學都這樣補習,就把孩子送過去。適合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孩子。

別小看孩子,他們其實有能力分辨,哪些老師認真,哪些偷懶打混;哪些老師的教法聽得懂,哪些會愈聽愈糊塗。父母不妨常常問問孩子的意見,與孩子一起討論什麼樣的補習型態最適合他。

當然,補習班也會指派不少回家作業,常常排擠到做學校作業的時間。怎麼辦呢?

理想的狀況當然是都能完成最好,但若時間真的有限,且兩者的作業內容重複性高,應當以學校老師指派的作業優先完成。

若補習班的作業或評量能針對孩子課業不足之處加以補強,那麼當然要求孩子盡量完成。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與孩子討論,並讓他有機會練習規劃自己的讀書時間、安排各項溫書進度。

4. 定時追蹤補習成效

為了不要讓補習淪為「補心安」,一段時間後,就與孩子一起檢核補習成效。當然,最直接的就是作業表現或考試成績是否比以往更進步。

你得理解,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額外補強,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不只金錢,還有孩子大量的時間與體力。補習和車程往返的時間,可能會壓縮到孩子寫學校作業或溫習其他科目的時間。

若補習無效,大可以把這些時間或體力省下來,跟著學校老師的進度,有充裕的時間好好寫作業和溫習功課,而不是愈補愈大洞。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直接對大人說:「不想再補了!」這時候,不妨聽聽孩子怎麼說,是否有道理。這表示孩子懂得觀察自己的學習狀態,評估額外補習對學習的幫助,也是一種對課業學習負責任的展現。

如果,孩子告訴你補習班老師時常口出惡言、羞辱學生,或總是出大量作業、祭出懲罰性抄寫等手段來對待學生,請家長進一步去了解,若實情如孩子所言,盡快讓孩子離開那個補習環境,避免繼續受到傷害。

5. 尋求補習之外的其他資源

我一再強調,是否安排孩子去補習,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也就是能與孩子充分討論後再決定。同時,也不該把補習當作課業落後時唯一的求助管道。

請與孩子一同想想,遇到學習困難時,除了補習,還可以怎麼幫助自己。其實,學校同儕或老師就是很好的資源,許多老師都很樂意額外花時間替學生解答課業疑難。

許多學校也有開辦課後補救教學班,安排課輔老師替孩子解惑,不妨鼓勵孩子利用這些機會與資源。

評估補習需求的5大要點。(《陪伴孩子高效學習》,天下文化出版)

評估補習需求的5大要點。(《陪伴孩子高效學習》,天下文化出版)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作者:陳志恆,天下文化出版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作者:陳志恆,天下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