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職場的祕密是你每換一次工作,都要愈換愈好。每換一間公司,都是一個新的機會,也是一條新的賽道。(本文節錄自《至少努力當上主管一次吧》一書,作者:郭家齊,以下為摘文。)
聰明選擇公司和職務,是超車的第一步
我有個朋友,雖然事事迷糊,卻有著精準的「選公司眼光」。畢業後,多數人加入大公司,他卻堅持選擇小公司,而且是鮮為人知的小公司。
大家都擔心他的公司撐不住,沒想到,過兩年公司上市了。他進公司時拿到了一些選擇權,也因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他離開了這家公司,再一次加入另一家新創公司,有了前次的經驗,他和公司談了一個「低薪水、高選擇權」的合約。
沒想到過幾年,公司又成功被併購,他也賺到了人生第2桶金。他依樣畫葫蘆,才畢業十多年,竟然就反覆經歷了4次類似的歷程。他從選擇權賺來的4桶金,算算竟是薪水的好幾倍。
我請教他選擇公司的方法,發現他用下班時間,做了相當多產業和公司研究。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花這麼多時間,在研究未來想加入的公司。
他的方法是像一般股市投資人一樣,進行大量的產業和公司研究,不同的是多數投資人看的是上市櫃公司,他卻只選擇看員工數20個人以下的小公司。因為這個階段的公司,才會給他足夠多的員工選擇權。
其實不一定要進入新創公司,很多大型企業同樣充滿機會。但是,你必須加入一間有成長性,以及會受到重用的公司。當然,競爭力要夠強,才有辦法進入你的目標公司。
很多人不知道,職場的祕密是你每換一次工作,都要愈換愈好。每換一間公司,都是一個新的機會,也是一條新的賽道。
我那位朋友的彎道超車機會,來自不斷爭取加入有潛力的新創公司。你彎道超車的機會在哪裡呢?
建立「做10分、說10分」的好習慣
曾經,我處於一群「做7分、說10分」的同事之中,那讓我很辛苦,也面臨很多不公平的競爭。還好,當時的主管是個有判斷力的人,他永遠分辨得出哪些人的哪些話說得太滿,然後一一戳破。
我當時是一個「做10分、說7分的人」,聰明的主管對我說,如果我不跟大家說我做了什麼,再聰明的人也無法自行「腦補」,他們最多就只能把我當成一個7分的人。
多數剛入職場不久的人,都屬於「做得多、說得少」的類型,常常讓人摸不清你的表現。有人會將這當成一種美德,稱為「謙虛」,但是,其實職場是個表面和諧,檯面下可能你爭我鬥的地方。過度謙虛在職場上不會獲得任何好處。
我建議應該「把事做好,也把話說滿」,做了多少,就要讓人看到多少。
曾經我有個年輕同事,在其他同事接到他離職時的交接文件時,才發現他竟然做了這麼多大家不知道的事。
原來他是個好好先生,往往一手攬下其他部門來求助的事,連主管都不知道。就這樣做著2、3人份的工作,連下班、假日也都忙著做這些事,卻覺得「這沒什麼好說的」,全數默默承擔。
如果你做10分,就說10分吧!別當職場的可憐阿信,勞心、勞力卻只悶在心裡,悶久可是會內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