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不把廢棄物當廢物,栗昌憑什麼讓科技業與半導體大廠搶著當客戶?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3-03-29

瀏覽數 28,350+

圖 / 栗昌董事長鄭竹嵐結合半導體經驗,激發回收業潛能。
圖 / 栗昌董事長鄭竹嵐結合半導體經驗,激發回收業潛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做塑膠回收,竟也能做到「ESG國家隊」!不僅被中研院、台科大技術團隊相中,成為產學合作的實驗基地,更成為半導體及科技業大廠的事業廢棄物處理廠!

ESG,已成為這個世代的企業必修課。尤其ESG之首的「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更是企業主是否得以永續經營的關鍵。

科技巨頭如蘋果、Amazon、微軟都紛紛宣布,將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作為全球晶片供應鏈的心臟,台灣自然也無法忽視這場戰役。如何協助半導體大廠,減少製程中的碳排放,便成了產業界爭相投入的難題。

令人意外的是,難題的答案之一,就藏身在苗栗縣通霄鎮的一間回收處理廠-栗昌。

究竟,這間員工人數不到30位,成立僅三年的小公司,憑甚麼協助產官學界,一同面對ESG大浪?

30分鐘廢物變資源,栗昌化身PET回收冠軍

早上9點,栗昌工廠的門口,已堆滿數百塊比人還高的「PET塑膠磚」。由於處理PET塑膠所需投入的成本高昂,長期以來,PET回收都被視為虧本生意。

然而,在栗昌工廠,處理PET從來不是問題。

栗昌廠區整齊有致,地面看不到棄置的塑料,所有的完成品、分流物、碎屑物都井然有序。

栗昌廠區整齊有致,地面看不到棄置的塑料,所有的完成品、分流物、碎屑物都井然有序。

只見栗昌董事長鄭竹嵐一個指令,一大塊PET磚已被夾抱機迅速製放在輸送帶。旋即,重達一噸的PET磚被解包機分解,四散的塑膠片被快速傳送,通過洗瓶機、粉碎機、脫水機,儀器間環環相扣,幾乎不需人力協助。

不到半小時,原先還混雜各式雜質的資源回收,已成為乾淨、透明的塑膠脂粒。這些塑膠脂粒能被輕易加工成各式成品:機殼、家用品、玩具,可謂製造業的關鍵原物料。

更驚人的是,栗昌沒有傳統回收業的髒亂印象,工廠內整齊有致,廠區地面看不到棄置的塑料,所有的完成品、分流物、碎屑物,都井然有序的裝包堆疊。

這是栗昌工廠的日常。平均每個月,栗昌可以處理約500噸PET塑膠磚,堪稱台灣PET塑膠回收業的龍頭工廠。

解決產業困境,讓PET有廠可收

但讓栗昌真正與眾不同的,是鄭竹嵐洞悉回收處理業的商業潛能。

鄭竹嵐指出,回收處理業的利潤其實十分薄利。主要營收就是販售半成品到塑膠脂粒廠,跟申請政府補貼。

然而,這兩項收入的年營收僅有百萬,相較工廠成立前期投入的上億資本,根本杯水車薪。

「台灣回收處理業的困境,是進入門檻高,獲利卻很低,」鄭竹嵐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不利的產業環境,也導致栗昌成立前,台灣大量PET塑膠無處安放,即便民眾認真分類,多數塑膠仍逃不過焚燒處理的命運。

如何翻轉這種結構性困境?在於看見回收業與ESG結合的可能。

透過解決科技業的回收處理痛點,鄭竹嵐正將大眾所輕視的回收處理業,轉化為台灣ESG國家隊。

透過解決科技業的回收處理痛點,鄭竹嵐正將大眾所輕視的回收處理業,轉化為台灣ESG國家隊。

結合半導體經驗,激發回收處理業潛能

「其實PET回收真正的潛力,在為大企業減免碳稅,」鄭竹嵐的眼光看得很遠,她表示,協助處理民間PET只是蹲馬步,真正的市場潛力是化身科技業的ESG後盾。

鄭竹嵐舉例,知名科技業每年生產超過4億片的「偏光板」,這些偏光板為複合型塑膠材質,就有約四成材質是PET,理應能被進一步回收。

再如,知名半導體大廠每年丟棄的60億片「研磨底盤」,這些研磨底盤中,同樣含有塑膠聚合體,「只要能協助處理,我們就能為半導體大廠減免碳稅。」

能熟悉地將科技業的回收困境,與回收處理業的解方結合,靠得是鄭竹嵐在半導體產業打滾超過20年的經驗。

原來,在接下栗昌之前,鄭竹嵐就曾任晶片檢測廠董事長。從檢測手機鍵盤、視覺檢測產品,到半導體晶片檢測,都曾是鄭竹嵐經手項目。直到三年前,該企業被大量科技併購,鄭竹嵐才重新思索職涯。

「當初來栗昌,原先只是當顧問,但可能是自身的使命感作崇,最後就自己跳下來做,」鄭竹嵐表示:「深入了解栗昌後,我發現回收處理產業其實很簡單,缺的就是一個人來構思商業模式。」

放眼未來,鄭竹嵐表示,栗昌已擁有全台最好的回收處理廠,接下來,將會申請更多元的證照,拓寬可處理廢棄物的種類,目標是成為更多大廠的夥伴。

透過解決科技業的回收處理痛點,鄭竹嵐正將大眾所輕視的回收處理業,轉化為台灣ESG國家隊裡,最不可或缺的一名要角。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