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淨零路徑策略下,台灣無論在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等層面都將迎來轉型,這必須結合大量具備ESG相關知識的人才,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實踐才能達成。做ESG最大的挑戰在於擔心成本增加,並且因為缺乏人才、而不知如何著手,真正要採取具體行動,仍有一段路要走。
凈零碳排勢必必行 中小企業迎向永續之路
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台灣也將2050淨零轉型作為目標,我國政府在2022年初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總說明」,提出從現在開始到2050年淨零的軌跡與行動路徑,2023 年初,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淨零排放目標正式納入法律,從而開始了碳費徵收機制。隨後,行政院長陳建仁簽署首份公文「淨零排放路徑 112-115 綱要計畫」,希望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的經濟成長。
在淨零路徑策略下,台灣無論在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等層面都將迎來轉型,這必須結合大量具備ESG相關知識的人才,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實踐才能達成。相較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主們多數認同,做好ESG有助營運,包括品牌形象的提升、開發新市場、以及回應客戶需求等等,但對中小企業而言,做ESG最大的挑戰在於擔心成本增加,並且因為缺乏人才、而不知如何著手,真正要採取具體行動,仍有一段路要走。
元智大學X《遠見》ESG課程 建研會:4天密集班高效學習
由台灣中生代企業家組成的工商建研會,是一個集合社會中堅菁英的社團,每年經過嚴格的入會審查,一年招收一期工商負責人加入,截至目前共有會員兩千八百多位,會員皆為工商業界,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上市櫃公司達到數百家之多,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工商服務平台。
有感於ESG的浪潮來襲,中小企業主們所感到的徬徨,建研會多次主辦或協辦ESG綠色轉型的論壇,積極鼓勵企業會員親自參與,培養推動ESG的知識能力,因此身為本次「元智大學X遠見 ESG永續領航課程」的協辦單位,建研會理事長江溫良更大力支持。
江溫良表示,「元智大學X遠見 ESG永續領航課程」能夠滿足業界對於 ESG 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並且提供高效和便捷的學習方式,有助於業界人士提升競爭力和企業的永續發展能力。此外,四天密集班的形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供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並且能夠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對於忙碌的業界人士來說,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到相關知識和技能,是一種高效和便捷的學習方式。
而課程將提供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例如如何進行物料流分析、設計循環經濟方案、改善製程效率等,江溫良也認為,可以實質幫助參與的業界人士,獲得實踐經驗與具備實際操作的能力,並瞭解相關政策和法規,同時也能夠拓展人脈和交流平台,滿足產業和中小企業的各項需求。
學術媒體強強聯手 ESG方法學一次到位
1986年創立的《遠見》, 2005年創華人媒體之先,首創CSR企業社會責任獎,舉辦超過19屆,近年亦隨國際永續浪潮演進,定名為「ESG企業永續獎」。2021年起,進一步與國內頂尖大學合作推出「ESG企業領袖講堂」系列,規劃兼顧理論與實作的課程,在全台迎向淨零挑戰的路上,扮演與企業共學共好的角色。
今年5月,《遠見》攜手元智大學,推出「ESG永續領航課程」,提供中小企業與製造業企業主、ESG策略決策主管,在永續浪潮下企業永續領航的關鍵力。而針對ESG實踐的決勝關鍵、財務揭露會計準則新秩序之SASB與TCFD,與如何做到碳中和產品外,對於中小企業與製造業共同面臨的『循環經濟議題』做一深入的討論。
「元智大學X遠見 ESG永續領航課程」針對中小企業與製造業,當前ESG的需求與痛點,提供實踐的方法學,而且學員完成四天課程後,即可取得由遠見和元智大學給定的參與證書,此證書未來可在指定銀行,進行綠色融資時,取得優惠資格。
產官學研專家師資團 四天精實課程共迎淨零美好未來
本次上課時間訂於2023年5月13、14日及5月20、21日,共四天授課,地點為政大公企中心。
課程包含:碳是負債也是資產:永續發展報告書不會告訴你的碳資產經營模式;工廠空氣汙染控制技術;塑料回收與再利用等。
《遠見》與大學合辦「企業領袖講堂」系列的第四梯次,2022年《遠見》與台灣大學、臺北大學與陽明交大合作ESG學程,均深獲好評,今年與元智大學合辦,更著重在中小企業落實減碳所需的實踐與創新,勢必帶給所有學員不同以往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