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稅改 窮人和富人的拉鋸戰 誰來扛債?

林美姿
user

林美姿

2005-04-01

瀏覽數 19,350+

稅改 窮人和富人的拉鋸戰 誰來扛債?
 

本文出自 2005 / 4月號雜誌 第226期遠見雜誌

已經3月了,天氣還冷冽入骨,瘦小的泛紫聯盟召集人簡錫在簡單的辦公室裡忙著打電話,號召「烈士」。現代烈士,是一群平常循規蹈矩的受薪階級,現在準備在5月份揭竿而起,展開一場「剛性抗稅」。

烈士之一,是國內知名的財稅學者曾巨威,「我要採取多激烈的行動,就看財政部長林全推動的最低稅負制進度如何,」擊退過癌症病魔的他,手拿一杯養生茶,氣定神閒地說。林全是他在政大教書的老友,現一在朝,一在野,立場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有心打這場稅改之戰。

「台灣的租稅制度對勞動階級太不利了,」簡錫說。「電子業多少繳點稅,」行政院長謝長廷表態支持最低稅負制時這麼說,聽在納稅人的耳裡,心酸之餘似乎也燃起一點希望,畢竟多年來,為了選票,加稅這個議題已經被冰凍了許久。

沒有全國性的選舉、受薪階級的不平感受增溫、財政赤字走到了懸崖邊,「現在看來是稅改的好時機,」新科立委李紀珠說。

國內雖然有錢人不少,但是納稅的重擔卻壓在以薪資收入為主的中產階級身上。許多知名的高科技公司繳稅幾近零;科技新貴一年可領上百萬元股票紅利,全年繳稅比其他上班族高不到哪裡去。

買得起股票、土地的富人,有獲利卻可以不用繳一毛錢的稅;薪資族如果不是可免稅的軍教人員,可能因為新台幣1000元不到的欠稅,而被天羅地網地追討,在繳稅待遇上形同三等國民。

台灣每一百人當中,只有四十人在繳稅,當國家因為稅收不足而無力提供更多服務時,學費、健保、油電水費不斷地上漲,納稅人等於是被剝第二層皮。

租稅改革是一個專業而且複雜的冷議題,但是它有政治上的敏感度,也是影響廣大的民生議題。

稅收不足,赤字滾雪球

財政部長林全在2月,宣示啟動租稅改革,距離第二次賦稅改革已十七年之久的這場新改革,是為何而戰?

「表面上打的是租稅公平的口號,其實是為了增加稅收,以解決財政的燃眉之急,」剛卸下立委公職的李桐豪下了這樣的註解。

稅收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稅收不足就會導致政府只能靠借錢來施政。國際間正常的政府收入大約七到八成靠稅收,現在我國政府的收入僅55%來自稅收,其他均靠「賣祖產」(處置國有財產或國營事業股票)。賦稅負擔率也連年下滑,從1995年的18.3%,到2003年僅剩12.7%,之後小幅回升到2004年的13.6%;以OECD(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賦稅負擔率20%~25%的水準來看,台灣的賦稅負擔率明顯低於各國。

收入少,如果政府又花得兇,就難逃財政赤字的宿命。

我國自1990年起,財政由盈轉虧,近十年來舉債情況更快速惡化。中央加地方的債務餘額自1991年不到3000億元至2000年累計約2兆8000億元,等於每年新增債務2400多億元,政黨輪替後,情況愈演愈烈,2004年債務餘額已達約4兆元,占GNP的37.7%。但這只是官方公布的數據,財政部長林全承認債務「事實」比這項數字更嚴重,因為多年來用來填補收入的出售國營事業股票和土地預算,有將近4900億元沒有賣出去。

潛藏的債務還不止如此。立法院預算中心估算,包括非營業基金等的債務,政府累計債務可能高達9兆5900億元。數字最驚人的是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的估算,如果包括政府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的錢,債務更高達16兆元,「到2008年,利息支出將高達政府總支出的十分之一,政府將難以運作,當阿扁總統下台時,國家將會破產,」他沈重地表示。

政府借錢不像一般老百姓一定得按時還款,政府可以把帳單留給下一代。但長期債台高築,將造成信用的流失,嚴重影響外國對台灣經濟的信心,國際貨幣基金(IMF)已對台灣的財政提出警告。而標準普爾更將台灣的主權評等展望由「穩定」調降為「負向」,這將直接影響台灣企業赴海外募資。高負債也使政府綁手綁腳,施政能力受限,例如對教育的補助減少,就會使學費高漲;經濟建設支出五年5000億元被迫幾乎全數舉債支應,未來再有如SARS等緊急事故,政府也缺乏財務上的彈性。天文數字般的政府債務一般人不會有感覺,但當生活裡的許多公共服務開始調漲,對人民就是一場災難。

稅制失靈,貧富差距擴大

政府要面對的政治現實,不僅是難堪的財政赤字,租稅制度不公已轉為貧富差距的禍首之一,富人少繳稅,窮人逃不了稅的社會對立,可能形成新的風暴。「最低稅負制為何會在短時間內成為熱門議題,因已經3月了,天氣還冷冽入骨,瘦小的泛紫聯盟召集人簡錫在簡單的辦公室裡忙著打電話,號召「烈士」。現代烈士,是一群平常循規蹈矩的受薪階級,現在準備在5月份揭竿而起,展開一場「剛性抗稅」。

烈士之一,是國內知名的財稅學者曾巨威,「我要採取多激烈的行動,就看財政部長林全推動的最低稅負制進度如何,」擊退過癌症病魔的他,手拿一杯養生茶,氣定神閒地說。林全是他在政大教書的老友,現一在朝,一在野,立場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有心打這場稅改之戰。

「台灣的租稅制度對勞動階級太不利了,」簡錫說。「電子業多少繳點稅,」行政院長謝長廷表態支持最低稅負制時這麼說,聽在納稅人的耳裡,心酸之餘似乎也燃起一點希望,畢竟多年來,為了選票,加稅這個議題已經被冰凍了許久。

沒有全國性的選舉、受薪階級的不平感受增溫、財政赤字走到了懸崖邊,「現在看來是稅改的好時機,」新科立委李紀珠說。

國內雖然有錢人不少,但是納稅的重擔卻壓在以薪資收入為主的中產階級身上。許多知名的高科技公司繳稅幾近零;科技新貴一年可領上百萬元股票紅利,全年繳稅比其他上班族高不到哪裡去。

買得起股票、土地的富人,有獲利卻可以不用繳一毛錢的稅;薪資族如果不是可免稅的軍教人員,可能因為新台幣1000元不到的欠稅,而被天羅地網地追討,在繳稅待遇上形同三等國民。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台灣每一百人當中,只有四十人在繳稅,當國家因為稅收不足而無力提供更多服務時,學費、健保、油電水費不斷地上漲,納稅人等於是被剝第二層皮。

租稅改革是一個專業而且複雜的冷議題,但是它有政治上的敏感度,也是影響廣大的民生議題。

稅改漫漫長路 阻力大

在立法院,通過減稅法案很容易,但加稅法案,要送出行政院的大門都很困難,更遑論要成功在立法院闖關。簡錫記得他自1996年第一任立委任期內,就開始關注取消軍教免稅案,可是將近十年了,一直未完成修法。

最近行政院終於通過此案,估計僅能增加145億元的稅收,但立法院這關都還未過。這期間,立法院新增修的稅法所流失的稅收遠超過145億元,包括先前通過土增稅減半徵收三年,最近更永久調降稅率;再加上不動產證券化和金融資產證券化採6%分離課稅的立法,延遲改革,往往得付出沈重的代價。

稅制改革向來是一條艱辛的路。從1968年第一次賦稅改革成功後,除了加值型營業稅和兩稅合一外,基本上沒有稅制上的大改革,而兩稅合一到現在還背負著稅收流失的惡名,屢遭批評。第二次賦稅改革草草收場,也只降低部分稅率。

從財政改革委員會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長期參與稅改會議的曾巨威說,專業上的看法大家並沒有太多歧見,只是會被非專業因素困擾。例如碰上選舉年,加稅就是敏感的政治議題。

大改不行先小改

歷任財長有過「壯志未酬」,就被稅改漩渦吞沒的例子不少,例如王建因土地交易所得稅下台,郭婉容因證券交易所得稅下台。財政部長林全一上任,外界立刻關切,他是否將執行他在擔任學者時力主復徵證所稅的主張,為避免影響市場,林全也只好暫時放下理想,堅持「不回應」。

稅改的大旗難以高舉,林全任內只能小心翼翼做好「守門人」的角色,儘量不要再讓現有的稅收失血,要拔鵝毛,更要仔細估量反彈力道,讓被拔毛的鵝不會叫得太大聲。

林全在不動用修法的情況下,積極以解釋令的力式防堵租稅漏洞。例如成功遏止捐地節稅,從最高一年500億元的稅收流失,堵到僅剩60億元。

財政部也試著磨刀霍霍向高科技公司,將備受爭議的員工分紅配股,從按面額課稅,改為按實價課稅。去年底剛公布的「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為了怕影響投資意願,林全任內研究了兩年才敢推出,這項新規定將讓不少為了避稅,而刻意讓在台的公司不賺錢的企業集團或外商,現出原形,以後在台灣也必須繳一些稅。

當然財政部也有踢到鐵板的時候。財經兩部會的角力由來已久,例如去年財政部變更見解,將技術入股從不課稅,改為移轉當時就要課稅,接著經濟部就以修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方式,將這項會影響新創公司和技術人員權益的規定,延緩五年實施。

「從事財稅工作常會有挫折感,因為很難落實專業,常淪為政治的奴隸,」一位資深的財經官員指出。

曾任財政部次長的前行政院副院長賴英照指出,財政赤字和賦稅不公不能全怪罪財長一人,這是大環境所使然,但「大家應該一起誠實地面對。」

最低稅負制是稅改的試金石

重重阻力下,至今財政部連稅改小組建議的短期措施都難以推動,反而是未被列入建議的「最低稅負制」露出曙光,將成為稅改啟動的試金石。

最低稅負制希望一舉越過眾多的稅法優惠,對有能力繳稅,卻因享受各種減免,以致實際繳稅金額為零的企業或個人,課徵一個最低稅率,「多少繳一點稅」。

這項主張明列在國民黨2004年總統大選的白皮書內,現成有在野黨的支持,儘管仍有部分企業界反彈,但打著社會公平的旗幟,民氣可用,經濟部也只對稅率有意見,似乎諸事皆備。儘管有人批評這是個「違章建築」,但是起碼「讓租稅減免的誘因少一點,讓受到不公平的人心裡可以平衡一點,」林全分析他從反對到贊成的想法。

今年是財政部長林全訂定的「財政健康年」,大幅減稅與健全財政政策不能並存,租稅改革勢在必行。陳水扁總統和行政院長謝長廷都已宣示支持,專業背景強的林全可能打贏這場仗嗎?

有人樂觀,準備下鄉宣揚稅改的曾巨威說,「只要我們還有一點期待,就繼續努力吧!」有人很悲觀,剛從喧囂的立法院返回平靜校園的李桐豪絕望地說,一個對人民不誠實的政府,是不會有救的,人民將像童話故事「漢梅林的吹笛人」裡的老鼠一樣,一路隨著笛聲走,最後掉進海中。

前美國總統老布希1988年競選總統時,在一場擠滿共和黨員的大會上宣稱:「請留意我的嘴唇——以後再沒有新稅,」與會代表一片瘋狂,但他當選後,四年內,創下美國財政赤字的新紀錄。柯林頓在1992年的總統大選中,以財政赤字做為選戰主軸,最後勝出。他上任後,削減赤字預算,對高所得者加稅;增稅計畫雖引發強烈反彈,但美國經濟起飛,六年後,政府財政平衡,他卸任時留下2370億美元的財政盈餘。但小布希上任短短三年,便把盈餘花費殆盡。

陳水扁總統和小布希總統如今同樣面臨財政赤字和加稅的難題。儘管政府部門已宣示將進行稅改,但人民不只看政治人物的嘴唇,還將檢視他們未來的行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