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銀髮人資 等待舞台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5-02-23

瀏覽數 17,750+

銀髮人資 等待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5 / 2月號雜誌 第224期遠見雜誌

從鴻海土城總部到木柵政大,僅二十分鐘的北二高車程,對政大兼任副教授周延鵬來講,走得很辛苦。

從鴻海法務長變成副教授,周延鵬雖然擁有十八年的企業智慧資源規劃實務經驗,但礙於嚴格的大學教師任用資格,政大智財所所長劉江彬不得不耗費甚多時間跟校方爭取周延鵬的任教資格,周延鵬才能在政大講授「跨國企業經營與國際投資法」「智慧資源規劃」兩門課。

周延鵬的例子,凸顯出一個嚴重的社會人力運用問題——社會並沒有提供一個舞台,讓退休的社會精英揮灑。

「台灣的學制有問題,讓施振榮、羅益強這些退休企業領袖,沒有博士文憑,很難進入學校教書,」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李誠坦言,以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為例,只能透過企業講座的形式,聘請趙耀東、陳長文等社會精英到學校開課。

在美國各大學,大都設有協助中小企業轉型的推廣顧問服務單位,有組織地把退休的專業人士,依據行銷、財務、會計等專長,組成顧問團隊,輔導中小企業的經營,「這樣的經營模式,是台灣的大學所應該學習的,」李誠說。

李誠建議,大學EMBA課程都應搭配一群退休企業主管來授課,甚至提供研究室,讓他們每週定期來學校指導學生。

「這些退休的企業經理人都是管理界最重要的資源,必須由管理學院主動請他們回到學校分享經驗,」李誠強調。

建立退休社群

台灣的人口結構已走向老年化,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再運用中高齡退休人力。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國民平均壽命已經突破七十六歲,而平均退休年齡降到五十五‧五歲。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簡單地說,退休之後還有二十多年要活,「以前要跑到六十五歲才跑完的工作生涯,現在只要五十多歲就跑完,接下來的二十多年應該要怎麼辦?」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吳佳璇指出,退休人員的生活規劃與人力再運用,已是台灣所應面對的燃眉之急。

台灣人口結構已邁入老年化,2003年六十歲以上的人占總人口的16.22%;未來這些退休的人們不僅更長壽,而且很有意願繼續工作,或是投入志工的行列。

而二十一年後的台灣,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家,根據經建會預估,到了2026年,台灣的老人人口將占25%。

最近幾年,台灣愈來愈多退休人員處在兩難的抉擇路口,一邊是對於社會國家有更大的貢獻,另一端是造成社會更大的負擔。

台灣退休人力資源的再運用大都集中在宗教團體的義工,並未有效運用到社區服務與經驗傳承的領域。

「社會對於退休專業人才的需求面一直存在,但是人才供應面平台出了問題,」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分析,這一群退休的企業精英,大多從事企管顧問諮詢,「但是當企管顧問不是唯一的出路,社會缺乏將這一群退休人引導到學校、社區服務的平台,讓他們成為有組織性的服務團體發揮一生所學。」

歐美日等國政府的退休人力規劃的經驗,可供台灣參考,成之約舉例,日本政府強力推行銀髮族人力的再運用,透過企業與政府的合作,藉由對外援助的管道,將退休人力引介到國外。

根據《未來式領導人》一書引述《都市冒險》(Civic Venture)指出,有超過50%的美國老人屆退休年齡時仍在工作,另外40%則是從事志工服務。

美國透過非營利的退休組織,將有專長的退休人員找回來擔任義工,例如協助政府機關解決第一線的服務問題,「學生義工有熱忱,但是沒有處理事情的經驗,退休人員的義工,有人脈、有經驗,是最好的諮詢人員,」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指出。

甚至於,柯林頓在美國總統任內還召回了一萬多名退休公務員,來協助白宮處理蜂擁而至的民眾訴願的電子郵件。

「台灣必須設立整合退休人力的民間組織,建立起人才專長資料庫,有系統地運用這些退休者的專業能力,」成之約強烈建議,把現在「個體戶式」的奉獻社會行為,加以組織化,提升台灣退休人力資源的再運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