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全動法》四大爭議:5分鐘讓你一目了然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3-03-01

瀏覽數 59,950+

國防部公告將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發全民關切。國軍示意圖。總統府提供
國防部公告將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發全民關切。國軍示意圖。總統府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228連休假後的第一顆震撼彈,竟然是「16歲娃娃兵」「媒體、網路被納管」的新聞。國防部繼延長義務役一年後,日前又於網上公告將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內容包括對16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造冊」;必要時將對媒體、網路納編、納管,由於事涉敏感,讓外界恐慌不已。到底什麼是《全動法》?跟民眾有何關係?爭議點何在?5分鐘讓你一目了然。

去年12月29日,總統蔡英文正式宣布義務役延長為一年,從2024年元旦起生效,恢復徵兵制。亦即2005(民國94)年出生的役男,必須當兵一年。從各種蛛絲馬跡顯示,政府已在為「作戰」做準備。

這次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簡稱全動法)修正案,也再次印證外界的擔心。

由於多數民眾對《全動法》霧裡看花,《遠見雜誌》專訪國民黨籍立委、前陸軍中將吳斯懷,幫讀者釐清《全動法》修正案的爭議點?將對民眾造成什麼影響?

其實,從去年起,政府就開始研擬《全動法》修正草案。此法,並非單純的國防事務,還涉及內政部、教育部、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發展部等部會。國防部彙整好各部會的草案後,提交給行政院,最終由行政院跟國安會決議後,再送至立法院審查。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立委即便知道正在研擬修法階段,還是有點意外,國防部會在228連假的前夕,上網公告修正案的條文,導致連假期間開始發酵,隨後並引發軒然大波。「主因是各種定義都不清楚,諸多語焉不詳之處,未諮詢學者專家,也沒有聽取民意,就貿然想修法,當然會造成外界的恐慌,」吳斯懷說。

請政府釋疑:《全動法》的四大爭議處

修正案有兩件事最受關注,就是「要求對16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計畫造冊」,以及「必要時將對媒體、網路納編納管」。引發家長們的恐慌,憂慮台灣是否會出現「娃娃兵」;媒體也如驚弓之鳥,擔心「新聞、言論自由」被箝制。

國民黨籍立委、前陸軍中將吳斯懷。取自吳斯懷臉書

國民黨籍立委、前陸軍中將吳斯懷。取自吳斯懷臉書

吳斯懷提出修正案的四個主要爭議點:

首先,根據憲法,一般民眾並無「軍事」任務,執政黨必須讓全民知道,台灣到底是要走「全民防衛」還是「全民皆兵」?這是總統的權責。

目前,中華民國的全民防衛動員,區分為軍事動員及行政動員。軍事動員包括軍隊動員及軍需工業動員,由國防部負責執行,中央各機關配合辦理;行政動員包括精神、人力、物資、經濟、財力、交通、衛生動員,由中央各機關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執行。

吳斯懷說,平民百姓(包含年輕人)並無軍事任務,只是作戰時予以支援,而且不會配發武器裝備。執政黨希望年輕人保鄉、保校,請問到底要如何保衛,是配發武器給他們嗎?這點很重要,必須釐清。根據《日內瓦公約》而擬定的《武裝衝突法》,平民百姓手持槍枝、砲彈等武器,就是敵人「合法」的攻擊目標,請執政黨說清楚,會不會配發武器給民眾?

如果執政黨堅持要全民上戰場,就必須修改憲法等相關法令,否則就是違憲。

第二是,這次針對16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造冊」,修正案卻一語帶過,並無明確的定義。這個業務歸教育部管轄。

吳斯懷點出諸多疑慮之處:未明確說明16歲以上學生是男性還是女性;到底是採戶籍地還是學籍地,例如有台北的學生考上高雄的大學,任務編組要算在哪裡?16歲以上沒有繼續讀書的年輕人,要不要動員造冊?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因應不實新聞訊息處理,廣播、傳媒人員可納編徵用

第三是,《全動法》首次將廣播、傳媒人員納編及徵用,引發外界撻伐。該條修正案是NCC、數位發展部的業務範圍。

現行法律,是將動員準備分成精神動員、人力動員等八大類,修正草案卻將精神動員改為教育動員,甚至新增了訊息傳播、金融外匯和資通動員這三項,而這三項當中,跟網路、媒體相關的動員,就占了一半以上,令人匪夷所思。

另外,現行法律的動員整備是以物資為主,新法卻巨幅增加對「人力」的納管,強調是為了「因應新聞及不實訊息處理」,可以對廣播、傳媒人員納編及徵用 。

吳斯懷說,國民黨等在野黨好不容易才擋下「數位中介法」「保防法」,《全動法》修正案,不就等於讓「數位中介法」「保防法」借屍還魂了嗎?

第四,最可議之處是,《全動法》草案竟然出現了兩個「空白授權」。意即,執政黨可以為所欲為,不用接受監督。

首先是,「動員準備階段」並無明確的定義,到底何謂平時?何謂戰時?何謂準備階段?誰說了算。是否只要執政黨認為有必要,隨時都可以視為「準備」階段,並要求網路平台、新聞媒體、資通產業提供所有必要的人事資料,供其納編及徵用。這是屬於總統的權責。

對,大家沒有聽錯,修正案通過後,政府就可以隨時將新聞媒體、網路媒體、自媒體、社群平台等的從業人員,納編列管。

試問蔡總統:台灣到底要全民防衛,還是全民皆兵?

第二個空白授權是,現行法令,各動員準備方案的主管機關皆有明確規定,例如教育部主管精神動員、內政部主管人力動員;修正草案卻變成:由行政院指定所屬機關或單位為主管機關。這是總統與行政院長的權責。

兩個「空白授權」讓執政黨的權力無限擴張,立法院難以監督,甚至導致媒體喪失「第四權」,執政黨更方便將新聞、網路媒體、政治評論員、名嘴、政治網紅、社群、資通等納編納管。

總統蔡英文。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總統府提供

「何謂假新聞?不實訊息?誰說了算?修正案如果通過,影響所及絕非16歲以上學生、媒體新聞從業人員,而是攸關全民的福祉,」吳斯懷說,在野黨會傾全力監督。

在軍中服役44年的吳斯懷向蔡英文總統喊話,不要躲在背後下指導棋,國防部沒有權限決定要「全民皆兵」還是「全民防衛」;不要口口聲聲說:兵戎相見非選項、願求兩岸和平;沒有人要戰爭,台灣政府跟人民也是……。但實際作為卻是朝向「兩岸開戰」做準備。

「避免戰爭,追求和平」幾乎是全民的共識,連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接受質詢時,都點頭認同。但,從設立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大幅增加軍購預算、延長義務役一年,再到美國國務院同意出售M136「火山」(Volcano)布雷系統給台灣、《全動法》修正草案,民眾似乎很難感受到執政黨想「避免戰爭,追求和平」。

請蔡英文總統不要再迴避了,台灣到底要全民防衛還是全民皆兵?

國防部澄清新聞稿

近日部分媒體報導對「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以下簡稱全動法)預告修正草案有所質疑,國防部特再說明如下:

一、全動法自民國90年11月14日公布施行,曾於103年及108年歷經2次修正,惟因現行條文內容,多偏重規定動員準備事項,但就動員實施後指揮體系及戰時徵用等規範顯有不足;且經考量區域威脅情勢,以及凝聚「全民國防」理念共衛家園之必要,國防部啟動修法工作,期能周延相關配套、完備整體動員機制。

二、由於非常時期緊急動員作業之成效,攸關國家存續,世界各國均強調平時要能周全整備,戰時方能有備無患。現行全動法第13條即規定,各動員準備機關應對可動員之人力、物力、設施等,進行調查、統計及規劃,並得實施演習驗證,目的也是為確保戰時依計畫動員、發揮國力,有效抵禦外敵入侵。全動法既屬進入緊急命令狀態的非常時期法制,則相關依法規定的必要管制措施,自僅適用於實施動員時期,絕不會影響或損及人民平時之自由與權益。

三、全民防衛動員法制工作,為民主國家面對敵國威脅時,保障國家安全與人民生存的必要措施。國防部於修正草案公告期間,對於各方意見將會納入參酌研修,再依程序陳報行政院審查,此屬正常之法制作業。本部至盼各界對此修法能基於保護國家安全的共同目標,本於事實理性溝通討論,希勿任意渲染扭曲、混淆視聽,本部特此再嚴正澄明此項修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兼顧民眾權益與保障國家安全之目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