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相關文章
中秋節月餅怎麼吃?減重醫師授3大絕招,早餐搭配「這類食物」守住身材不發胖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究竟月餅怎麼吃才健康?吃月餅配什麼好?擅長運動醫學/減重門診的家醫專科醫師鄭瑞德表示,不想讓高醣、高油、高熱量的月餅,對血糖、血脂、體重造成負擔,吃月餅時務必留意「白天吃、不單吃、適量吃」3 原則,自然能在中秋佳節享受節慶美食與氛圍之餘,同時減輕身體負擔。除此之外,他也進一步分享吃
醫師提醒別忽視!運動過度引發肌肉疼痛,可能是「這危機」的前兆
近日報導指出,愈來愈多鏟子超人自發性前往花蓮救災,但因勞動過度,加上天氣悶熱未適時補水,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甚至需急救。顏宗海醫師特別提醒,肌肉疼痛有時未必只是單純的運動傷害,若出現其他合併症狀,就要留意是否為橫紋肌溶解症,嚴重可能導致腎衰竭。請鏟子超人們,熱血付出之際,務必先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本
中秋節怕膽固醇高,不敢吃肉吃海鮮?醫師提醒:過猶不及
中秋節怕胖不吃烤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過度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特別是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負面影響。體重過輕也會對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包括:營養不良、易骨質疏鬆、易掉頭髮、注意力減退、月經失調、生長遲緩、貧血與飲食障礙,嚴重時甚至會因為電解質不平衡發生猝死。(本文節錄自《心臟夠強,不怕突然登出人生》一書,
「癌前體質」怎麼吃?她用「這方法」從16公分肝臟腫瘤到恢復健康
70%的人都是「亞健康」不是真健康,你也是高危險的「癌前體質」嗎?癌症已連續36年蟬聯「台灣民眾10大死因」的第一名,平均每4分58秒就有1人罹癌,而罹癌年齡逐年下降,2、30歲年輕人罹癌的情形時有所聞。20多年來致力於推廣全食物飲食法的陳月卿,希望透過自身的經驗和分享,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從改善飲
50歲以上的人最適合什麼運動?專家:「慢跑」連情緒都能改善
受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認證的專業體能訓練師,最推薦50歲以上的人士從事的運動,就是慢跑。為什麼?因為慢跑可以防健忘、治腰痛,跟打高爾夫球、游泳等比起來,這是最容易感覺自己明顯進步的運動。相較於在健身房跑或最近流行的室內超慢跑,戶外慢跑才能有效活化自律神經。(本文節錄自《50歲開始學慢跑》一書,作者:中野
「這疾病」初期最容易被忽視!營養師提醒「5字訣」:及早發現他在求救
為什麼台灣洗腎率位居世界之冠?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國人普遍喜歡重口味,吃太鹹、太甜、太油。2017年∼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9歲以上成人每兩位就有一位體重過重與肥胖,血壓異常盛行率也是半數以上。三高、體重若控管不佳,恐將走向洗腎人生,這也是為什麼腎臟病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病之一。(本
「代理孕母」是剝削女性?懷胎10月才是真父母?關於代理孕母的8個爭議
近日北北基學測模擬考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引發社會高度爭議。孩子不是我生的?但只有經歷懷胎10月,才有資格成為父母嗎?根據臨床統計,台灣每6到7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面臨不孕,接受人工生殖治療。本書為第一本台灣夫妻的海外代孕實錄,完整呈現代孕旅程的真實樣貌。(本文節錄自《孩子不是我生的?》一書,
不處理黴菌,疾病只是治標不治本?醫師解析它對健康的2大衝擊
你是否曾在台灣多雨濕潤的梅雨季節中,注意到家中角落、浴室和廚房悄然生長的黴菌?看似無害的黴斑不僅破壞家居美觀,還隱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致命的黴菌毒素,透過空氣釋放到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對人體造成兩種主要的健康衝擊:毒性與敏感。(本文節錄自《萬萬黴想到》一書,作者:王偉全,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這些
史丹佛研究一表看懂:能讓器官「凍齡」的人做了哪些事?
習近平與普丁談論用器官移植維持「永生」,引起外界熱議身體各器官的抗老議題。不過移植並非人人能做到,有時即便有錢也難如願,有無平日就保養好體內各器官的好方法呢?史丹佛醫學院引領團隊,今年發表最新研究:從4.4萬人樣本庫分析出,包括大腦、心肺等人體內11種器官的生物年齡判斷方式。除了可讓民眾關心大腦防失
營養師:保護腎臟健康,現代人必改的5大飲食、生活NG行為
腎臟病常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早期慢性腎臟病沒有明顯症狀,容易不知不覺被忽略。就像我爸爸,當初因為長期高血壓,沒有特別不適感,並未察覺到問題,直到尿液檢查異常,有泡泡尿(蛋白尿Albuminuria),腎功能已出現損害,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目前進入洗腎階段,所以大家要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即時掌握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