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相關文章
贏得他人信任不是靠迎合:3個關鍵要素開啟「優雅對話」
過去4年,有超過1,300位學員為了學習與練習如何說好話而前來。託他們的福,我有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精英與夥伴,透過這些寶貴的經驗,我深刻體會到:無論性別、年齡或職業為何,「優雅對話」都包含了3個關鍵要素。(本文節錄自《優雅說話的力量》一書,作者:金志允,好的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每日的結尾,我總
工作狂抗拒不了這誘惑?史丹佛心理學博士:成就上癮無法讓你更成功
預期的喜悅是工作成癮的驅動力,這是種過度工作且欲罷不能的傾向。根據美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家曾對大腦進行的研究顯示,努力工作的人在大腦的獎勵區域會釋出較大量的多巴胺。成就導向的工作狂往往依賴這種短暫的快感存活。然而,我們有所不知的是,這樣持續努力到幾乎沒力的拚勁,其實反而會降低成功的機率。(本文節錄自《
投資必學「金牛思維」:如何找飆股?重點在「現金流」
無論什麼時候去,總是沒幾位客人的咖啡店;手機不用錢但要你每月綁定通訊費,企業就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印表機低價販售,靠顧客不斷回購碳粉與墨水來獲利。看起來不賺錢的生意,背後往往靠現金「金牛」支撐。衣、食、住、行中,處處有飆股。這種股票怎麼找?先看是否有「穩定現金收入」。(本文節錄自《差不多開始投資了》
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有錢又快樂的人都「這樣做」
本書作者向那些看起來很幸福的人請教「該怎麼做才會幸福」。與3萬多名成功又幸福的人交流後,作者得出結論:一天只要規畫出2小時「最好的時光」,就能提升生活動力,不再追求「提升生產力」來提高人生幸福度,而是「只專注於那重要的2小時」。(本文節錄自《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一書,作者:今井孝,方智出版,
藝術家父親的「最後畫展」:告別式不只是儀式,而是我們的共同記憶
「在告別的同時,我們也在迎接死亡對自己生命洗禮的到來,始終活在生與死二元矛盾中的痛苦,終於有了鬆動的可能。」──郭強生。父母的離去,就是我們思考自己盡頭的開始。不強求為自己生命延長時間,而是為有限的時間注入生命。(本文節錄自《死亡可以是溫柔的》一書,作者:郭強生,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車過了辛
老後必知的4種健康運動指南:有氧、肌力、平衡與柔軟度全解析
當年紀逐漸增長,即使沒有特別的疾病,身體也會漸漸感覺不如從前,像是動作變得不靈活、肌力變弱、平衡感也下降,而這些,正是造成跌倒或行動不便的常見原因。為了維持老後的生活品質、降低臥床的風險,我們更需要針對這些容易退化的功能,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訓練,才能真正發揮全面性的抗衰效果。(本文節錄自《高齡長輩的
頂尖人士從成功邁向卓越關鍵:海豹部隊心理師傳授「4444呼吸法」
在海豹部隊時,我採用的練習慣例稱為4444呼吸法(4444 breathing):吸氣4秒、吐氣4到6秒(吐氣時間會稍微長一點),每次4分鐘,每天4次。現在,我會向所有個案推薦這項練習,他們甚至把「4444呼吸法」排進行事曆裡!你呼吸了一輩子,但都不是這樣呼吸,正因如此,你需要練習,直到變成你在面對
他這樣迎接50歲:人生轉捩點,「6個生活哲學」重新找回自由與自我
「50歲」這個轉捩點或許正是每個人重新找回自由的最佳時機。在工作中,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仍然擁有足夠的自信與體力;經濟方面,也掌握了適度理財的能力;家庭方面,我的孩子已經成年,享受著自己的獨立生活,而和伴侶則達成了「不過度束縛彼此,享受各自的愛好」這樣的共識。(本文節錄自《松浦彌太郎:50歲後我
努力求得的「幸福感」卻難以持久?科學表示:大腦程式的問題
這是把人類追求幸福的目的界定為「為了讓自己感覺爽」的奇妙說法。但現在科學已經認識到,真正驅使我們追求快樂的,往往不是讓我們感覺良好的事件本身,而是追求快樂可能得到的潛在獎勵或正面回饋。(本文節錄自《放意人生》一書,作者:麥克・魯克,奇光出版,以下為摘文。)很多人都將「追求幸福快樂」當成努力不懈的目標
醫學證實大腦會把「讚美」當獎勵:身體變好,運氣跟著好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為他人而活?若是要你把自己的利益暫且放在一邊,做出造福他人的利他行為,你能做到什麼程度?此程度的高低,大幅左右了一個人的運氣好壞。這是因為做出利他行為會讓人的大腦發生很多好事,其中之一,就是能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本文節錄自《運氣好的人,原來這樣思考,這樣行動》一書,作者:中野信子,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