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大廠大立光接班戰隊出列,迎戰市況逆風。面對大環境的不濟、手機市場衰退,大立光車用、VR進度如何?新上任的團隊能挽回這局嗎?「6月比5月可能好一些啦!但是也不會好太多,看起來是比去年更悲觀,」歷經了封城攪局、通膨波及消費,隨著電子業下半年拉貨旺季來臨,鏡頭大廠大立光在本月舉辦的股東會上,投資人終究
睽違兩年的Computex實體展,電源龍頭台達電,竟把一整座社區搬進來,喊出「淨零社區」口號,這回台達看到的市場新藍海是什麼?陰暗的長廊、一家老小擠在動線混亂的屋子裡,忽而鏡頭拉遠,節目組請來的建築師望著遠方,徐徐向前走來,這位達人不只聆聽屋主的難題,還要在有限的預算下,施展魔法。這是日本綜藝節目「
疫情肆虐,帶動一波腳踏車熱潮。新時代就有新應用,踏一下就有「助力」的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成為新寵兒!這款結合電子業與自行車業的時代新品,台灣供應鏈能不能跟得上? 電子與機械的交融,愈來愈理所當然的現在,產業之間有了更多交會的實作。當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變成「車展」、電動車主導話
台灣太陽能產業從明星產業變成「慘業」,教訓歷歷在目。聯合再生在董事長洪傳獻推動瘦身轉型戮力改革下,轉進安裝模組、整合機電的太陽能系統,成功翻轉赤字!究竟,他做對了哪些事? 宇宙總是趨向最低能量,最大亂度,是大學時上的熱力學定理,也是我的原則。不設限、接受『亂』,有些人覺得徒勞,至少我一直很
疫情、戰爭與通膨,全世界最大的電池廠「寧德時代」遭遇到市場亂流,毛利下滑、競爭者逐一崛起,但仔細一看,這家以生產電池著稱的中國科技公司,從原料到技術到商業模式,已將眼光放遠。「寧王」的模式,台灣怎麼學?4月底,世界最大的動力電池公司、被稱為「寧王」的寧德時代,在延遲2天後,終於公布2022年第1季財
電子紙一哥元太耗費十年時間,壯大電子紙生態圈,在美國CES展上讓BMW車身絢爛變色,大放異彩。當年賣掉這項技術的友達,如今回歸,在Touch Taiwan智慧顯示器展上「仙拚仙」。元太是否告急?「那是不同的技術,其實也代表市場夠健康,大家願意投進來。一個人跳舞跳得好累了,大家一起,市場才能做大,更重
從電子業斜槓進入E-bike產業,佳世達明基集團中的一員、達方,靠兩大模式殺出新的一條路。「人家都說自行車產業容易創業,但活下來,才是最難的。同業也要看你活到第三年,才相信你是『可能』玩真的!」談起這段六、七年前從電子業斜槓進入到E-bike產業的過往,達方董事長蘇開建依舊眉飛色舞。龜山工業區裡與欣
細緻到肉眼無法辨別顆粒的超大型螢幕、車輛駕艙裡半透明的抬頭顯示器,台灣光電、顯示產業的年度盛事「Touch Taiwan」閃亮展開。過去一年Mini LED的市場風光,不少台廠更在此時投入下一代Micro LED的發展,它們有何優勢?智慧顯示展Touch Taiwan於4月27日開展,外界對次世代顯
精密齒輪大廠鈞興營收創新高,EPS更來到8.18元,計畫強攻時下最夯的E-bike商機。 「我們齒輪最薄的地方只有2根頭髮厚,」鈞興機電總經理杜春輝喜孜孜談起自家齒輪組做成的「諧波減速器」,難掩驕傲神情。以製造工具機零件聞名的鈞興機電,位於全球腳踏車製造重鎮台中,當然也不缺席近年掀起的E-
疫情肆虐,帶動一波腳踏車熱潮。新時代就有新應用,踏一下就有「助力」的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成為新寵兒!這款結合電子業與自行車業的時代新品,台灣供應鏈能不能跟得上? 電子與機械的交融,是愈來愈理所當然的現在,產業之間出現了更多交會的實作。像是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變成「車展」、電動
「未來5年,我們要讓世界上1000萬人愛上電動腳踏車!」風靡歐美的電動腳踏車獨角獸VanMoof共同創辦人Taco Carlier,激動地說。 包含CNN在內,被許多外媒譽為「腳踏車界的特斯拉」「全球最美電動單車」的電動腳踏車新創VanMoof,近期又多了一項事蹟,它從創投手中募得1.82
在價值選擇上,友達認為一次性發出高額的股息,比不上穩健地逐年配息。友達3月28日傍晚宣布,董事會通過為期三年的「股東報酬計畫」,將過去一年賺到的,回饋給股東。經營層承諾,至2024年前,將發出至少557.7億元,光是今年(2022)就將配發總額288.2億元、每股3元的現金,給守了一年的股民一包大紅
ESG議題全球發燒,台達電經過多年努力,至今已連續11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永續長周志宏如何讓ESG結合經營策略,落實成為企業的DNA?「環保、節能、愛地球」這句直白口號,聽來或許平淡無奇,但對永續標竿企業台達電而言,卻是創辦人鄭崇華及每位「台達人」日常實踐。截至2021年,台達電已11度入選
氖、六氟丁二烯等氣體被譽為半導體機台裡的「血液」、工業用的「刻刀」,在半導體製程上扮演關鍵角色,但鮮少受到關注。俄烏皆是這些特用氣體大國,隨著俄烏戰火延燒、俄國將台灣列為不友善國家,究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會不會因此「被斷氣」?生產、銷售半導體特殊氣體的晶呈科技上櫃前記者會上,法人與媒體圍著董事長陳亞理
面板業2022年滿手現金,有人期待廠方大膽抓緊勢頭,大動作新建新廠;也有人期待謹小慎微,將利潤回饋給長期支持的股東。不過,或許不用這麼極端,「小擴產」加上「轉投資」也是一條路,彩晶、夏普就是這樣。「我們最怕的,還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啊!」中小尺寸面板廠彩晶的發言人簡宏毅話語中難掩擔心。簡宏毅坦言,雖然近
面對競爭對手紛紛擴產,相比之下,不靠擴增產能「秀肌肉」的群創,挾著關係企業夏普在中國大陸的佈局,採取彈性的方式找到外部夥伴,走出自己的路。不蓋新廠的群創,對投資人而言還有哪些利多?宅經濟熱燒兩年,面板業從躺平到跳空成長。面板雙雄之一的群創,2021年創下與奇美合併11年來最好成績,毛利率26.1%、
面板大廠友達預估,2022年資本支出將來到450億元的新高,且推出新建廠的計畫,同一時間夏普也規劃擴大對面板廠的持股,台、日兩地瘋面板,虧損了這些年,為何他們還有放不下的面板夢?「8年沒辦實體法說會了,現在聽到現場掌聲,還是讓人有點懷念,」友達董事長彭双浪的一席話,揭示友達走過的波動歲月,以及人們的
新冠疫情波動起伏,愈來愈多「黑科技」加入防疫戰隊。電子線材大廠貿聯推出世界最小的病毒檢測儀器,並成功輸出日本市場,大賺國際財。一罐600公克、大小如同飲料易開罐的圓柱體機器,可以用來進行PCR核酸篩檢新冠肺炎病毒,採樣到結果出爐只消一小時,是一般實驗室的1/4時間不到,準確率卻能維持在95.8%,與
信邦電子董座王紹新,41歲才決定創業,曾是高中數學老師,他如何跳脫安逸生活,打造線材王國?2020台灣CEO 100強中,王紹新搶下21名。他究竟有何能耐?過年時,老闆在麻將桌上贏了我們那麼多,難怪今天一直拿點心來『贖罪』!」「千萬別問老闆水晶餃,這個客家人,可是會認真個沒完。」午餐時間一到,公司幾
溪頭的遊園高爾夫球車、日月潭電動遊艇,兩種水陸運具有何交集?拆開一看,電力來源都是台廠!國內唯一全自動大型LFP電池製造商昇陽電池,它有何過人之處?如果一家公司的某部門,15年來只生產一樣產品,而且每年一虧就是一億多元,而這樣的部門之所以存在,僅僅是因為經營者對產品有著無可救藥的信心和執念……若是你
資本市場開春第一樁併購案!載板持續2022年的話題熱度,PCB大哥欣興與興櫃股旭德科技,繼同步停牌後,隔日由欣興董事長曾子章召開記者會,宣布欣興與旭德的併購。但究竟這個過去投資人不太熟悉的「旭德」,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載板大廠欣興電子昨日(2/22)晚間,宣告併購旭德科技!欣興公開雙方董事會通過
「載板」缺貨成荒,這塊過往不受矚目的小小板子,卻成為晶圓廠能否出貨的關鍵,一躍成為半導體產業話題焦點。「載板三雄」欣興、南電、景碩動態受到矚目,2022年產業持續盤整,利空還是利多該怎麼看?載板三雄欣興、南電、景碩有過風光的2021年,並且2022年都將大舉擴產,今年(2022)投資載板供應鏈,還是
「新年快樂!」LINE上的群組傳來一聲聲新年的祝賀,難得卸下工作的嚴肅心情,暫離職場的大老闆們其實就像你我一樣,也有為人父母、為人兒女的身份得「經營」。職業婦女、上市電子公司勤誠董事長陳美琪如何在燒菜、張羅一家老小的餘興節目之外,也替自己許下新年的新希望?「別看我整天忙建廠,初一到初四的菜都想好了,
2/14編按:光寶科技於2月14日舉行第四季法說會,由總經理邱森彬親自上線,回答投資人的提問。會中公布自結季度與年度營業成果,光寶2021年表現亮眼,不但全年營收成長10%,來到1648億元,EPS更高達6.01元,年增39%,創下歷史新高。邱森彬不諱言,宅經濟商機「推」了光寶一把,但更讓他興奮的,
大立光昨天(1/13)召開法說會,在過去幾個月實施庫藏股、發動專利戰以來,股價已經止跌,但翻開第四季財報,季對季的毛利率、年對年的營業收入,仍持續探底。當投資法人緊張追問,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力挽狂瀾有何作法時,為什麼他還能老神在在?有玄機!「我們也已經跟了很久,(營收)規模也愈來愈小,折舊從2019
螢幕下指紋辨識、去瀏海的前鏡頭設計,是果粉們最期待在iPhone上看到的新功能,如今在螢幕、鏡頭廠的通力合作下即將實現,背後的關鍵,是近期走出低谷的鏡頭廠大立光。傳了許多年,果粉們夢寐以求的「無瀏海」iPhone,這一次終於要成真了嗎?《遠見》取得一份大立光近期公開的專利說明書,除了解釋「無瀏海」技
由晶電與隆達換股成立的「富采控股」,成立一年來不僅逆勢攻下蘋果背光訂單,還成功扭轉兩家公司原先的頹勢,怎麼辦到的?一談起曾被視為科技四大「慘業」的DRAM、面板、太陽能、LED,多數人想像到的產業樣貌是,近年來在「紅色供應鏈」進逼下,陸系廠商憑藉著政策補貼的優勢,向市場傾銷,台灣的電子製造業者雖無奈
一家隱身在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資本額僅3.6億的小公司,用一批10、20年的老機器,生產出全世界都需要的半導體封裝材料。長華科技如何把日本人想退出、中國人沒興趣的技術,做到獲利世界第一?過去一年,晶片荒讓百業跳腳,使得凡半導體相關產業,從上游的IC設計到代工、封測,無論哪個環節,都陷入增產的壓力。到
醫療科技展上的群創、友達展位,穿無塵衣的科技人比平常穿白袍的醫生還多,見證了群創、友達等科技大廠在醫療市場的最新佈局。從過去的X光幻燈片、點陣式的心電圖,到如今裸視3D內視鏡、手術戰情室的大螢幕,產品齊發,「顯示科技」能如何解決醫療領域的痛點?擺脫景氣循環,總像是面板廠一生的命題,藍海到底在哪?產品
11月9日,最火熱的產經新聞,無疑就是台積電宣布要到高雄設廠了!緊接著一系列科技產業進駐「S廊道」,讓當地人看見新的契機。「2021第十九屆遠見高峰會」邁入第二天的午宴,就邀請促成電子業紛紛「南進」的幕後推手——高雄市長陳其邁,分享他上任以來,如何翻轉這座鋼鐵城市?這場專題演講由《遠見》副總編輯林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