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堅強內心?蒙特梭利教師:最失控時刻,正是黃金時機
身兼蒙特梭利教師與母親的丘山亞未,融合了自身從崩潰媽媽到育兒專家的心路歷程,溫柔而堅定地提出:「孩子最令人頭痛的失控時刻,正是強化他內心的黃金時機!」她認為,想培養孩子堅強的內心,關鍵不在於「管」,而在於「懂」。(本文節錄自《0~7歲蒙特梭利心智教養學》一書,作者:丘山亞未,大好書屋出版,以下為摘文
給家有青少年的父母:中學成績的起落,是邁向成年的必要修煉
小學那個乖巧的小天使,怎麼一進國中就變成難以溝通的外星人?成績像溜滑梯,情緒像雲霄飛車。青春期的孩子還是你的孩子,但他已不再是小孩,那些令大人頭痛的行為,其實都是孩子正在學習獨立、邁向成長的正常歷程。父母的陪伴,要在愛與界線之間找到平衡,放手不放任,尊重不放縱,才能靠近長大中的孩子。(本文節錄自《剛
AI來了,不必期待他像「別人家的孩子」
大多數父母都曾為孩子的學業焦慮。有人問我:「妳的孩子讀書應該不用擔心吧?」我只能苦笑。我欲言又止,朋友會用帶責備的眼神說:「不要用妳的標準要求他。」 「你誤會了,我從沒想過要求他考幾分,只是沒想到,他真的沒有考幾分……。」我確實從小讀書就是不需要人擔心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大陸流行用語,
這位媽媽養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最重視的是孩子「這項能力」
在美國,有一項名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的大學獎學金選拔賽,至今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每年,全國各地的優秀女孩都會參與這場競爭。這場比賽所評量的不僅是學業成績,而是整個人的綜合素養──包括:學力、體力、溝通能力、同理心、領導力、團隊合作力,甚至是對社會的貢獻等。(本文節錄自《不命令,讓孩子自己動起來
「一句話」澆熄孩子的積極性?高情商父母不對孩子說「這3個字」
今天你對孩子說了幾次「快去做!」呢?「不命令教養」正是要教大家實現這個理想場景。不必催促、不必吼罵,孩子主動行動,對自己充滿信心,還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培養出自主學習、正向思考、自我管理等,學業以外的「非認知能力」,而這些,才是在瞬息萬變的未來中,真正需要的核心特質。(本文節錄自《不命令,讓
親子教養不該只有母親扛!「工作媽媽」至少要有三種神隊友
編按: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許多父母同時要面對職場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常常感到孤軍奮戰。知名作家丘美珍在新書《工作媽媽學會的事》中提醒:教養從來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場需要團隊協作的長跑。她以自身經驗證明,家人的陪伴與支持,能讓父母在疲憊中獲得喘息,也讓孩子在多元大人的身影中學會不同價值。教養的力量,不只是
美國人對話往往沒有弦外之音?「愈表達愈禮貌」的美式溝通文化
編按:在台灣,我們知道如何當個有家教的文明人, 大人講話時,小孩子不要插嘴;見到長輩要趕快叫人;長輩還沒動筷子之前,晚輩不能先吃;聊天時盡量不要直接否決對方,以免尷尬;和朋友聚餐別忘了搶一下帳單。而在美國,「有禮貌」的準則是凡事都「適切地用言語表達」。(本文摘自《人家有傘,我有美國》一書,以下為摘文
真正的愛不是放手:孩子會「傷人、打父母」,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有發脾氣、崩潰、讓父母理智線斷線的瞬間,父母有時也會在孩子的情緒爆中失控,這些日常的親子衝突,其實正是孩子最需要被看見、被理解的時刻。這些「大情緒」並不是壞脾氣,而是孩子在發展「社會情緒學習(SEL)」的重要過程。SEL是幫助孩子建立情緒智商(EQ)、培養同理心、學會自我管理與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孩子離不開「短影音」背後的3個真相:網路原生代如何面對學習壓力?
有一次放學時,我站在一間中學門口,看到一幕幾乎像被複製貼上的場景:孩子們離開校園後,動作一致,拿出手機,打開社群軟體,滑入短影音世界。就像一個不約而同的放鬆儀式,他們幾乎不需思考,手指就自動滑開一個屬於他們的虛擬宇宙。對孩子來說,滑短影音不再只是選擇題,而是一種預設的文化框架。(本文節錄自《焦慮的是
教養兒子先懂「男性腦」:心不在焉竟是優秀商業人才必備條件?
男性會在瞬間果斷地鎖定遠方的目標。例如,要去廁所,眼中就只有廁所;要去洗澡,眼裡就只有浴缸。不過,他們並不是太懶散,而是由於大腦具備「能瞬間選擇看遠」的優秀才能。男性在視野上的這種習慣,也會反映在思考和說話習慣上,讓他們有極高的目標導向,並具備客觀性。(本文節錄自《兒子使用說明書【暢銷插畫版】》一書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