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2月23日學測成績單即將寄發,全國67所大學院校,共2229個學系組開設個人申請入學名額,申請入學名額是最多考生進入大學的入學管道,究竟該如何申請、如何選填志願?需注意的事項、時程又是如何?想增加上榜機會的個人申請攻略,在此完整解讀。
現行的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中,以近五年日間部核定名額來看,繁星推薦占17%、個人申請入學則占58%,考試分發為24%,可見個人申請比例人數最多,是考生們最主要的大學入學考試戰場。
今年112繁星推薦、申請入學、考試分發入學三管道招生總額共有92,337人。其中,個人申請入學招生計有67所大學院校、2,229個學系(組)參加,提供招生名額合計為53,856個,較去年55,810個減少1,954個,但仍占58.33%,是最重要的入學管道,多數考生無不積極準備。
受少子化及回流名額多影響,採計科目減少:台大多學系不採國文,百校系不採英文
簡單來說,「個人申請」是利用學科能力測驗的成績為基礎,再加上學生個人在校成績與學科外的特殊優異表現,作為進入大學的方式。個人申請管道中,可再細分為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學科能力測驗篩選,第二階段為各系所所舉行的面試、筆試、實作及書面審查資料與學科能力測驗的綜合評量篩選。
想要參加「個人申請」的同學,必須具備高中、高職畢業的同等學歷。每年1或2月舉辦的「學測」(學科能力測驗)是申請大學必備的考試,考生可依校系規定自由選考。
受少子化影響且去年考招改制個人申請回流名額多,許多大學校系將個人申請參採科目數下修,降低門檻。不論繁星推薦或申請入學採計學測科目,參採2科的校系數大幅增加,比去年增加101個。
特別的是,今年台大工學院多個系宣布大學個人申請不採計學測國文,私立工科採納英文科系也減少。112學年度包括台大機械、化工、材料、生物機電等系,都加入「不看國文」的行列,引起議論,相較於111學年申請入學共有1120個校系參採學測國文,112年為1089系參採國文,少了31系,不乏頂大二類組理工學系。
在參採英文的部分,今年1257系採計英文,明年將減至1153系,共大減104個,也就是說有破百個校系決定不採計學測英文。
頂尖大學理工科系解釋,各系檢視參採科目不採計國文是更「對準學系需求」,對工程類科的學系來說,國文可能不是最主要的科目,減少參採能夠收到更適性的學生,找到學系最想要的人才。
另一方面,減少採計科目的校系主要集中在私校,私校參採科目也出現物理系不看自然,歷史系不看國文,國貿系不看英文等現象,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人通過第1階段篩選,避免產生太多缺額。
個人申請最多申請6校系:興趣明確、特定表現科目優異最適合
學測成績公布之後,想要參加「個人申請」的同學最多可以申請6個校系,並經過各校系兩階段的甄選,通過後才能取得入學資格。
第一階段的檢定篩選程序,是先以同學的學測成績分五標(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做為檢定項目,通過檢定標準者,才能參加倍率篩選。此外,有些資訊類相關系組會以APCS成績作為檢定篩選條件。
通過第一階段篩選門檻的同學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甄試內容由各校系自訂,除了學習歷程檔(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及其他)的資料審查外,有些大學校系會要求術科現場創作、面試或筆試等。
「個人申請」入學管道適合喜歡參與社團、有著專屬天賦或興趣的同學來選擇。考生若對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已有大致方向,或是廣泛參加與申請校系領域相關的活動競賽與社團,抑或是特定科目表現特別突出的同學,都特別適合申請。
也就是說,有些同學因為對某項事物感到興趣,在課餘會就主動花時間參與或者鑽研,相對較容易形成突出的個人特色或成就,而這些表現如果和你申請的大學科系相符合,更容易於第二階段甄試時受到該學系的青睞。
三大評估分析步驟:個人評估、系所了解、職涯規劃
當個人申請成為最多學生進入大學的入學管道。考生、家長、學校老師,甚至大學端,都無不希望能錄取理想的科系與招收到最適性的人才。
首先,第一步驟應進行個人評估的部分。要先能自我認識探索,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有無對應科系的能力,像是想要申請理工科系,平常是否對數學、自然較有興趣,數理能力、邏輯能力是否足夠,數學、自然的成績是否較為突出。選擇自己有興趣熱情的領域,才能在未來大學四年快樂學習並堅持下去。
第二步驟,對系所詳加了解。可利用「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查詢最新資料,並充分利用各大學的網站,瞭解系所課程規劃,系所特色、教學資源等,決定預估申請校系。
此外,考生先由學測成績每科五標對照預判,需注意學測試題差異、各校系篩選條件、學測採計科目、篩選倍率、招生名額增減、學系是否合併或分組、學系更名等都是篩選評估時的影響因子。選出理想的系所後,對這些系所進行深入了解。
第三步驟,職涯探索與規劃。了解各大學不同系所對應的產業發展與職涯發展,不同科系的畢業生會從事哪些工作,這樣的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可能未來的工作環境,是否有達到未來薪資的待遇水準,由各系的畢業校友就業率、畢業後的工作發展來評估。
提醒考生和家長們,可深入了解各大學系所相關網站,了解該系在學生、畢業校友的輪廓,也有許多為大學新鮮人引路的經驗談,考生可善用相關資源,多方了解和探索,像是「台大牧羊人計畫」由台大等頂大學生自發性發起,邀請近60位頂尖大學的學生擔任講者,協助高中生探索自己、認識科系。
個人申請志願如何填?六個系至少爭取三個面試機會
至於個人申請志願該如何填,首先還是需了解預估自己的學測落點,先參考落點分析,審慎評估。篩選倍率算法為,將先比序符合「檢定」欄報名者的項目成績,按照篩選倍率為幾倍的規則,篩出招生名額的該倍數人數,進入第二階段甄試。一般來說,為了分散風險,多半會選填比較沒有把握通過的夢幻志願兩至三所,再選基本上有機會通過的安全校系。
考生應依學測成績落點選填,但儘量不要超過三個學類,最好能集中火力準備,一方面可嘗試冒險,但也需分散風險,避免全數落空。選擇六個想要選填的系時,需要特別注意將面試時間撞期等因素都納入考量。最佳的狀態是六個志願中,至少能有一半,三個志願進入第二階段甄試,只要第一階段有三個以上志願達門檻,會增加錄取機率,準備也較安心。
提醒考生:留意各項時程與各校簡章規定
最後提醒考生,由於每個學校科系時程規定皆不同,因此,考生們需要特別注意各項時程與各校簡章,除可從申請入學紙本簡章查找校系分則,注意每個校系都有一張「校系分則」載明招生規則、各校系分發入學參採科目標準,各項時程外,也可在利用大學甄選會網站上,依序自己具備的條件做查詢、篩選,找出自己能報名哪些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