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伙伴,卻在美中對抗下站上海嘯第一排,製造業同時面臨缺工、找不到接班人、ESG挑戰、陸廠競爭及地緣政治等五大衝擊。五年後,恐有25%工廠被淘汰。
台灣有21個足以轉動地球的製造業,大小工廠遍及85個鄉鎮市區,成為經濟命脈所在;短短兩年,竟成美中博弈下的受害者,地緣政治恐帶給外銷廠商致命一擊。
2018年,前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高關稅後,全球經貿風險升溫,就在風聲鶴唳之際,突然爆發新冠疫情,意外給了台廠喘息機會。美國因物資缺乏,緊急調降大陸輸出的民生用品關稅,但等到各國邊境解封後,「產業鏈重組」催促聲再次響起。
只要從大陸、台灣出口的業者都受到波及,尤以台廠最劇烈,很多人都收到「N+1」(到中國、台灣以外設廠)的要求。
老闆喊苦:創業幾十年來最嚴峻挑戰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