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班斯:不能用歐美模式解讀中國現象

張德齡
user

張德齡

2005-01-27

瀏覽數 15,50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班斯:不能用歐美模式解讀中國現象
 

本文出自 2005 / 1月號雜誌 第223期遠見雜誌

Q:對於美元近來持續看貶,你的解讀為何?

A:外匯市場相當複雜,除了有市場導向的外匯交易員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例如許多外國政府持有美元。為什麼中國政府在美元看貶的狀況下,還大量持有美元?我相信除了中國之外,許多其他亞洲國家繼續持有美元,是為了防止美元再貶值,影響他們的出口。

美國有個持續已久的問題是經常帳赤字,相當於6%到7%國民生產毛額(GDP)。長期來說,美國政府的赤字現況不宜也不能撐太久,否則會產生嚴重的結構性經濟問題。在這個情況下,許多投資人看貶美元,轉而持有歐元。另外,目前大量持有美元的國家,也有可能隨時抽回。而此時,投資人也注意到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似乎並不介意美元下跌,也沒有任何制止動作,因此,許多人持續看貶美元。

從全球經濟的角度來看,沒有人認為這種情形會持續下去,也沒有人能夠預測最後會達到什麼情況,但是如果美國的儲蓄率受到戲劇性的影響,可能會造成國內經濟蕭條,民眾開始儲蓄,停止購買。

Q:人民幣短期會變動嗎?

A:雖然人民幣面對外界強大的壓力,但我認為現階段人民幣不會改變,而且也沒有必要。第一,中國政府經常帳相對地收支平衡,他們也大量購買美國的原物料,以降低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第二,如果人民幣升值,將會不利出口,降低中國經濟成長率。第三,中國不會因為任何外在壓力而改變,這點我很確定;而且,他們也不會開放匯率,他們認為浮動匯率太危險。

我認為他們可以做的,也是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德爾(Robert Mundell)所建議的:除了單一對美元採取固定匯率外,中國可選擇三種貨幣的集合來決定匯率,包括美元、歐元及日圓。如此可以讓美元找到新的價位,而人民幣會相對性的升值。我相信現階段人民幣不會變動,但未來一到兩年中國會考慮這種作法。

Q:中國實行宏觀調控來減緩國內的過度投資,你認為這些措施有效嗎?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A:直到2004年4月,中國政府開始警覺國內投資過熱的問題,他們確實做了許多降溫的措施,這也代表一個「降溫訊號」。

但在中國,很多事情很難預測,你不能夠用歐美的模式來解讀中國發生的情況,因為很多地方不同。例如美國市場升息,對美國市場造成的影響,並不代表中國升息後,在中國市場會有同樣的結果。

2004年5月我去青島參觀,適逢青島市長去北京參加「主要城市市長大會」,討論「如何避免過度投資」,中央不希望各省在建設上過度競爭。他們所採取的方式很不同(如以政府的人為勸說方法向各省施壓),但是有效。好的方面來說,他們的領導階層會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去做,看哪一種有效,並且非常的謹慎。

Q:2004年12月《BusinessWeek》以聳動的封面標題:美國企業最害怕的三個字「The China Price」(中國價),表示美國公司如果不降價三成,就會失去客戶。你的看法如何?

A:我看過這篇文章,毋庸置疑地這產生很大的影響。美國公司已經無法和高品質、低成本的中國製造競爭,問題在於美國公司要成為「全球供給鏈」的跨國公司,還是乾脆退出戰場?我的解讀是:這是全球經濟的轉型過程,在過去,美國將勞力密集製造業轉到其他國家,例如製鞋工廠,我們也已經習慣。但是,我們還不習慣將IT產業移轉出去,問題就在於這種現象發生得太快太猛,美國還來不及調適。

如果你回頭看全球的經濟,每個國家處於不同的經濟階段,從事各自擅長的經濟活動,這就是「專業化」。這些都將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如二次大戰後,日本致力於「勞力密集工業」,如今製造成本太高,產業早就轉移。信不信由你,這種情形遲早會發生在中國,也許再過四十年。

但問題是產業轉型一定會經過陣痛期,其中包括失去工作,而且可能無法在短期內轉換。這是經濟成長趨勢的正常現象。但由於發生太快,可能導致「政治優先於經濟」的政策,尤其在民主社會更易發生。於是可能會出現貿易障礙,或是關稅保護政策等政治干預。

Q:你如何看2005年全球經濟趨勢?

A:我認為2005年全球經濟發展會減緩,這好像和其他人預測的不太一樣,許多人認為2005年的情況還可以,直到2006年才會開始下滑。但是我認為2005年尤其對於歐洲會是艱辛的一年,何時會恢復?實在很難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