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仙翁詩人余光中 老得好漂亮!(上)

傅孟麗
user

傅孟麗

2004-12-23

瀏覽數 50,600+

仙翁詩人余光中 老得好漂亮!(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12月號雜誌 第222期遠見雜誌

五十歲生日那年,余光中豪情萬丈地寫下「五十歲以後」,自喻老驥不伏櫪。一晃,二十六年已逝。如今,奔騰在海峽兩岸之間,馬力似不只四百匹!

1992年兩岸開放交流以來,詩人在破冰之旅後,淺淺的海峽,已來回渡過不下四十回。

每次見面,不是聽說詩人正待遠颺,就是剛結束一段旅程,僕僕風塵地回來。

鄉愁之行

2003年中秋節,詩人首次返回闊別六十八年的祖籍永春謁祖,福建省趁勢擴大舉辦一場「2003海峽詩會──余光中詩歌研討會」,與會六十多位學者來自大陸及台灣、港澳、菲律賓、美國等地。

詩人返鄉謁祖,乃福建大事。福建行,整整十日,從福州、武夷山到泉州、永春,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批媒體一路緊緊跟隨採訪,加上主辦單位的人馬及參加研討會的學者,全員超過百餘人。聲勢浩大,前所未見。

所到之處,余光中總是被人群緊緊跟隨。滿頭銀霜、清瘦的身形,淹沒在重重人海裡,呼吸著混濁濕熱的空氣,令人看了不忍。

用餐、演講、晚會前後,索取簽名的人絡繹不絕。每餐飯,幾乎都是筷子才擱下,各種待簽名的書啊、紙啊,爭先恐後地遞上來。

群眾裡不乏「追星族」,每到一處總會看見那幾張相同的面孔。書迷從國中生到八十多歲的資深讀者都有,也有婦人攜子一路尾隨。甚至有回余光中從武漢搭機赴香港,在飛機起飛前,一男一女兩公安衝進機艙高聲問道:「余光中先生在哪兒?」原來是要索取簽名,著實讓詩人嚇了一跳。

大陸媒體比起大陸讀者,其瘋狂程度毫不遜色。余光中每邁一步、每一開口,總是有麥克風堵在嘴邊,生怕漏了隻字片語。好幾回,媒體也為了卡位而起衝突。在福建,曾有位電視台女記者一路糾纏,終於要到半小時專訪。女記者把余光中帶到遠處「藏」起來私下訪問,引起其他媒體公憤。

每回大陸行,總令人為余光中擔心,怕他吃不消。但是,七十六歲的老詩人,面對行程滿滿的邀約,除了偶爾嘟噥「從來沒輕鬆的玩過」外,從無半句怨言,身邊的摯友形容他「未免也太冷靜文明」。

平日甚少飲酒、從不失態的余光中,福建行第二日受邀至福建鼓岭,面對盛情敬酒,多喝了兩杯而不得不闢室稍歇。頭一回詩人醉臥在榻,嘴裡還喃喃說:「唉,才第二天呢,怎麼熬下去啊?」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題字,是詩人另一項重要任務。每一次參觀活動的行程,最後總要被「押」到大廳題字,書桌上文房四寶都準備齊全,由不得詩人不就範。詩人事後會發牢騷說:「你們可以優哉游哉的閒逛,我可沒那麼輕鬆呀!一邊參觀就一邊想,待會要題什麼句子好啊?」

詩人的高度

余光中在文壇上的成就,常在名人談話中彰顯無遺。

「春天從高雄出發」一詩,經常被政界人士引用。2003年溫家寶訪美期間,引用余光中「鄉愁」一詩:「一灣淺淺的海峽,是我們最大的國殤,最大的鄉愁。」一席「鄉愁說」竟然在政壇引起發酵。余光中無端又捲入話題,面對各方媒體訪問,詩人一再表態,鄉愁只是單純的懷鄉,「是每個人都有的心情。」

余光中也提醒讀者:「我的詩作面向多元,請勿窄化我的創作廣度,不只鄉愁詩作,愛情、友情及描述風土民情等題材的詩,我也都寫。包含高雄、墾丁、枋寮、玉山及蘭嶼等,都曾入我的詩。」

不過,大陸人對「鄉愁」一詩情有獨鍾,幾乎人人可以琅琅上口。在每一場晚會中,「鄉愁」和「鄉愁四韻」簡直成了「指定詩」。而詩人也很喜歡與台下聽眾玩「對口呼應」,像朗誦「民歌」時,詩人總是要求聽眾與他一搭一唱,他唸一句,台下齊聲唸下一句。聽全場上千人齊聲朗誦「風 也聽見 沙 也聽見」「哭 也聽見 笑 也聽見」,驚天動地,總是令人震撼不已。

當年,詩人三首鄉愁主題的詩完成後,立刻受到藝壇的青睞。楊弦將「江湖上」「白霏霏」「民歌」「鄉愁」,「搖搖民謠」「小小天問」和「鄉愁四韻」,以及「迴旋曲」拿來入歌,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也出版了一張專輯,將詩與歌做了結合。接著,海峽兩岸在編寫教科書時,這些詩也不約而同地被納入教材中。

1992年除夕夜,北京中央電視台播放「鄉愁四韻」改編歌曲,余光中說:「我都不知道是誰改編的,大陸友人告訴我有好幾億人都聽見了。」

2003年10月,余光中生日,常州舉辦一場盛大的「余光中詩歌演唱朗誦會」,許多知名藝人以不同形式表演他的詩,台灣歌手殷正洋應詩人之邀,特地去演唱「迴旋曲」。

動人的詩歌,融化了仇恨與對立,詩人總是先知。1995年對岸軍事演習,兩顆飛彈分別射向基隆和高雄外海時,他說那最貴的煙火「把鄉愁燒成絕望的鄉痛」。

對政治,詩人偶爾也有主動表態的衝動,像大選後的政爭,沸沸揚揚。看許信良絕食靜坐,忍不住發表了一首「絕食者」,哀「最早的種樹人無樹可遮」,歎「你的繼位者/拱在高高的殿堂/而你,蹲在樓下的廣場/沒有選票,也沒有敵人/你已經一無所有/除了一個歸零的圓頂」。

如今詩的影響力式微,討論的人少了,余光中認為,主要是受到多元社會發展的影響,但又不服輸地說:「即便是杜甫,也是在一百多年後才得到認同啊!」對於詩的發展,余光中還是抱持樂觀態度。

其實,詩人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在語文、文學領域頗具國際性與影響力的余光中,2003年7月受邀赴瑞士康德斯堡(Kandersteg)參加「Call for a Global Dialogue」活動,希望藉由和平對話,促使美、蘇放棄核武,將其稀有寶貴金屬用於工業之途。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