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香港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以企業監管完善家族企業的運作

萬敏婉
user

萬敏婉

2004-12-23

瀏覽數 16,300+

香港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以企業監管完善家族企業的運作
 

本文出自 2004 / 12月號雜誌 第222期遠見雜誌

要邁向世界一流,從企業角度來看,有三個重點:資金、技術與人才。我們還有三地,就是台灣、香港與大陸。

資金,三個地方都不缺。台灣的資金更是充足。香港經過幾十年快速的增長,也累積了不少資金,且香港在金融方面與世界接軌,可以在全世界的市場上,籌措到更多資金。

大陸的人均收入不高,但任何數字乘上十三億的時候,都會是一筆可觀的數目。據瞭解,目前在大陸的存款就有1兆5000億美元,再加上企業的資金,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可惜目前大陸銀行的制度以及資本市場尚未完善,所以雖然有資金,但大都放在銀行中,無法更有效地運用在企業的需要上。但是每年仍有500億到600億美元的國外投資從美國、香港、台灣進入大陸。所以資金上也是不缺乏的。

從技術層面來看,最弱的應該是香港。台灣沒有像香港炒房產炒得那麼凶,相對在技術層面上就有很大的提升,我對台灣的企業家是相當敬重,因為他們能在艱困的環境中,把技術融入到企業中,從而創造出有意義的財富。大陸雖然也有技術,唯水平上則是相對落後,但相信未來大陸的技術會快速提升的。

講到人才,香港真正的經營人才不多,頂多有一些集中在金融服務產業中。台灣在這方面,表現比香港優異很多。不可否認,大陸人才的潛能大,但因為發展較晚,所以還沒看到很多管理人才冒出頭來。

在這裡希望跟大家探討兩個課題。第一個是企業經營的模式。我們知道,中國人重視家族,所以家族企業成為主體,要改變並不容易。當管理者年紀大了,要將管理工作傳到下一個人手裡時,在西方,他們可以向全世界募集優秀人才。但在家族企業,只能將企業交給同家族的人員,甚至是直系血親,這樣可以選擇的人才就少了很多。

我們看美國的例子,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美國的經濟體不也是以家族企業為主嗎?現在許多西方人批評華人的家族企業情況,但我相信,這是歷史的必然,日後必將過去。問題是要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企業環境與制度,讓家族企業的經營更有效益。

例如我有一個比較偏激的想法,就是不要將我們的資產留給我們的下一代。我主張不要將幾個東西交給下一代:一個是槍、一個是女人、一個是毒品,此外,就是太多的錢,不要交給下一代,不然反而會害了他們。所以先父過世前,告訴我們三兄弟,「我將一些錢留給你們,大部分的錢交給慈善事業,」我們說,「爸,謝謝你,我們有受到很好的道德教育,也受到很好的高等教育,這樣就足夠了。」

所以先父過世之後,我們兄弟將所有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因為我認為,我們若是能幹,不需要太多的錢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但我們若是不能幹,給我們再多的錢也沒有用。所以,我認為將錢交給下一代,是非常笨的一件事。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我認為,短期而言,家族企業是更有競爭力的,但長期來說,是沒有競爭力的。可是長期下來,家族企業模式會慢慢的消失,所以這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短期內為何家族企業會更有競爭力呢?因為家族企業可以看長線。我在歐洲有個好朋友,瑞典股票市場有50%以上都是他們家族控制的,他們已經營了四、五代,主事者告訴我,他們投資的某家公司,出了一點狀況,其他的投資人都離開了,但因為他們有長線布局的眼光,繼續支撐下去,等到公司恢復以後,他們就大賺了一筆。因此,有長線視野的家族企業投資者,也是可以有很好的成效的。

另外,家族企業可以快速地做出決策(decision making),雖然快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快速是很重要的。

另一個想跟大家討論的就是,我們要如何善用家族企業的好處,並避免不好的地方,以完善家族企業的運作?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要有更好的企業監管,也就是Cooper-government,改善企業監管,不只是為了一家公司,更是為了國家與整個經濟體。因為不能在一個好的企業環境中經營的公司,在世界競爭中也是會有問題的。例如在1997年到2001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受害最大的就是東南亞的華人企業,因為它們是在一個不完善的企業監管環境下長大,所以受不起打擊。

我們還要注意,好的企業監管與成功的家族企業管理模式,雖然是可以並存,但卻無法光靠企業自動獻身,來做這樣的事,我們需要政府的力量來建立出適合的環境與制度。例如銀行的監管制度,股票市場的監控,以及各種的教育等等。最後,還要企業的自我組織,與政府共同配合,營造出合理的企業監管環境。(萬敏婉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