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對於2005年全球經濟前景,你的看法如何呢?
A: 2004年的經濟表現,可以說是二十年以來最好的一年,我們預估,2004年的經濟成長率大概可以到達5%。不過現在已經出現一些成長減慢的朕兆了。
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EIU)的預測,以購買力平價基礎(purchasing power parity basis)估算,2005年經濟成長率為4.2%,2006年則為4.1%。若調整匯率因素,則2004年的經濟成長率為4.1%,2005年為3.3%,2006年減緩至3.1%。這樣的數字並非顯示2005年的全球經濟表現不好。
事實上,如果與1990年的情況相比,2005年的經濟情勢還算是不錯的。只不過,跟2004年比較起來,企業可能要做些心理準備,慢慢調適成長趨緩的環境。
Q:2005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個別表現又會如何呢?
A:首先談談對世界經濟有相當影響力的美國。美國2004年的表現相當不錯,預估經濟成長率可達到4.3%,這是從1999年以來最好的表現。當然,這樣亮眼的數字,也是布希贏得這次選舉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如此表現主要是拜年初迅速的成長所致。
今年下半年以來,油價攀升的效果將會逐漸顯現,而利息調漲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負債以及企業投資意願。我想2005年的美國經濟表現應該不會像2004年這樣強勁。
至於歐元區,雖說正在復甦,但是進步的速度相當相當緩慢。2004年雖然歐洲地區整體出口表現因為美國需求增加而有成長,各國國內的需求復甦情況卻不同調。德國、義大利以及法國的國內需求仍然疲軟,但是其他地區卻有進步。例如,消費者支出開始成長、企業投資也增加。我認為2005年德國以及義大利的情況會稍有改善。
總體而言,歐元區主要國家2004年的經濟成長率約為1.9%,2005年則為2.2%。要注意的是,這兩年以來,歐元一直升值,因此貿易不太可能成為歐洲的經濟動力。更有甚者,雖然我剛剛說消費者的需求改善,但是歐洲還有退休金及健保等社會福利成本增加的問題,連帶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這也是影響歐洲經濟不可忽視的變數。
亞洲方面,2004年的日本是閃亮的明星,經濟成長率可達到4.3%,可說是十四年以來最好的表現。日本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是靠出口,特別是來自美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需求幫了大忙。但是這兩個地區的進口需求可能開始減緩,日本的出口商會發現,2005年將很難維持過往的成長動力,這種氣氛則會影響國內的經濟,影響企業投資以及國內消費。
從中長期看,日本的年經濟成長率平均會維持在1.5%左右,對於一個日漸老化,生產力縮減的國家來說,這也是滿正常的數字。
新興亞洲在2004年的表現也很不錯,主要也是得力於對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以及中國大陸的出口。不過就像我剛剛說的,2005年情況不太一樣,尤其是中國大陸,進口需求會減少。
目前中國大陸的某些經濟部門,已經有投資泡沫出現。中國政府也開始採取一些措施,大陸未來幾年的國內需求將會縮減,其他亞洲國家當然也會受此影響。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在2004年雖可達到9%,但在2005年將會減至8%。
至於一向仰賴出口的台灣,雖然在2004年有5.8%的表現,受到上述原因以及全球經濟成長減緩影響,2005年約為4.8%。
Q:最近油價漲勢驚人,甚至突破每桶50美元。現在的價位還算合理嗎?有沒有可能引起經濟衰退?
A:高油價的確是目前全球經濟風險之一(其他風險還包括美國巨額的赤字、利率攀升對於房價的衝擊、中國可能面臨的「硬著陸」)。高油價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可以分兩個方面觀察: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對企業的影響。高油價將會推高企業的成本、侵蝕獲利、影響企業投資意願、減少工作機會。
另一個高油價帶來的風險則是通貨膨脹。高油價可能會引發物價上漲,接著又很可能導致貨幣緊縮。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調整通膨的因素,現在的石油價格其實還沒達到高峰,而且OECD國家對於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比以前進步。
目前石油的價格主要是受到需求面推升,而非供給面。從這些面向看來,我覺得石油價格可能還會再漲一陣子。不過,2005年的價格應該會小幅回跌。
不少機構也預估石油價格與經濟成長率之間的關係。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每桶原油價格上升5美元,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每年會減少0.3%。EIU的預測與IMF的看法相當接近。
不過,這都是拿過去的材料分析,每個時候的情況都不同,特別是現在的經濟還面臨其他問題,例如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還存有龐大赤字、貿易逆差等情況。
Q: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布希續任總統,對於世界經濟而言,會有何影響?
A:布希的下一任任期,有兩點相當值得大家觀察:第一,布希總統在WTO杜哈回合之中,會認真看待貿易自由化嗎?從他上一任的表現看來,布希對此議題的態度模稜兩可。一方面,他口頭總是言稱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面他為了政治目的,卻又遂行保護主義之實(例如他對鋼鐵貿易問題的態度)。不過矛盾的是,他也讓杜哈回合的談判得以持續下去。
另一件值得觀察的焦點,則是在新任期裡,布希對於美國貿易及預算赤字的態度,是否還會秉持在第一個任期時的態度。我們可以密切注意他日後的經濟團隊布局,從中找出蛛絲馬跡。
Q: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多次升息,明年利率上升的幅度如何?
A:今年9月,聯準會將利率調升了二十五個基本點(basic point),這已是今年以來第三度升息,目前利率水準是1.75%。我認為這是因為最近數字顯示,美國的經濟正在逐步改善,因此聯準會也有所動作。
我想,利率調升的趨勢仍會繼續,今年12月還可能有一波升息,至2005年年底,利率會持續穩定上升至4%。
Q:市場上傳言中國政府可能放手讓人民幣升值。你認為2005年人民幣可能會有巨幅變動嗎?
A:很多經濟學家預測,中國政府可能會取消與美元掛勾的匯率體制。我認為這些預測都過了頭。中國政府未來十二個月,的確可能放寬人民幣浮動的區間,更長遠地看,也有可能採取盯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政策。不過,2005年中國大陸還是比較可能維持現狀,雖然國際上的壓力已經愈來愈大。
Q:其他主要貨幣,例如美元、歐元、日圓的走勢又會如何呢?
A:最近美元的波動相當大,這樣的情況在未來十二個月內仍可能見到。目前美元卡在兩股勢力之中,推升美元的力量來源是貨幣緊縮的預期,以及想要借美元以投資海外獲益較高資產的投資人。另一股拉低美元的勢力則是對美國經常帳及財政赤字的憂慮。
EIU預測,短期內美元還可得到一些支撐的力量,主要是來自升息。目前美國的利率還是低於水準,未來二十四個月中可能會有相當調升,一旦貨幣政策持續緊縮,就可形成拉抬美元的力量。但是從長期來看,對經常帳赤字的憂慮,還是會導致外國投資人對於持有美元資產卻步不前。
若要彌補美國的赤字,可能每年必須有高達6000億美元的外國資本流入美國,但過去兩年以來,一般民眾對於投資美國意願低落,反倒是亞洲政府對於匯率政策的干預,稍稍填補了這個落差。
就歐元與亞洲貨幣做比較,歐洲央行的態度是,除非歐元升值得太過分,才肯插手。亞洲各國政府為了維持其競爭力,應該還是不會放棄干預。我預估2005年時,歐元兌美元匯率平均應會維持在1歐元兌1.27美元,日圓則是1美元兌108日圓。
Q:從今年4月起,中國大陸為了經濟「軟著陸」,開始實施一連串措施。這些措施已經開始發揮效用了嗎?
A:中國從4月起的一連串措施,除了行政措施如調升銀行準備金的要求,還包括地方政府的措施,例如在投資過度的地區,停止推廣投資的活動。這些措施的確是有些效用,過去幾個月來,投資的情況緩和下來,但從今年開始,到8月為止,資本支出還是成長了30%。從國際標準來說,這樣的成長速度還是過快。我預期接下來中國政府還是會採取一些行政措施降溫,也不排除再次升息。
縱使這些措施可以發揮效用,中國大陸還會是全世界最熱門的投資地區。順利的話,中國政府的政策也許可以避免投資泡沫幻滅。不過由於供給以及需求的差距逐漸擴大,即使降溫的措施相當溫和,產能過剩的企業,無可避免還是要歷經痛苦的過程;雖然最近原料的價格開始上揚,但是在重要耐用品、消費品以及房地產等部門價格上面,還會面臨削價的壓力。
中國現在面對的風險是,如果政府政策不足以抑制產能過剩部門的投資情況,投資泡沫會繼續膨脹。
短期來說,雖然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加速的經濟成長情況發生,但是最終會侵蝕企業獲利、產生不良債權、造成經濟阻礙。相反地,要是中國政府的手段太過,也不排除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會產生戲劇性的下挫情況。
Q:最近,許多地方的房地產行情持續發燒,你認為房產泡沫出現了嗎?有些經濟學家相當擔心,房地產泡沫化會在美國、英國、澳洲發生,亞洲的情況倒還相當樂觀。你的觀點如何?
A:早晚這一波房地產的景氣會走到盡頭。現在的問題是,會怎樣結束?是價格驟然下挫?還是會經過好幾年的價格停滯?升息對於房地產肯定會造成衝擊。
目前這一波房地產升值的幅度相當大,在澳洲、英國、西班牙,房產價格比起1997年的水準,漲了兩倍以上。我很擔心房地產未來的前景。(李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