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犯罪故事》之靈感來源,全都是台灣真實案件之啟發、改編,一單元3集,全劇共12集。
自古以來,犯罪總是個令人撻伐且詬病的行為,它可能讓某些家庭家破人亡,更在許許多多的程度上,令被害人有種難以挽回的遺憾、悲劇和創傷,那種瘡疤也許一輩子都難以抹滅,加諸於他人的侵犯,相信也天理不容。
然而,每樁犯罪行為的背後,或許都有它的前因後果,這種種的成因恐怕令他人難以捉摸,更沒有人有辦法徹底掌握——它未嘗值得被原諒、認同或理解,但恐怕有諸多的內幕,是外人永遠沒有辦法想像。
《台灣犯罪故事》取自台灣真實犯罪事件
在Disney+全新自製影集《台灣犯罪故事》裡,描述的就是這樣的人性。全劇4篇故事〈出軌〉、〈生死困局〉、〈惡有引力〉、〈黑潮之下〉之靈感來源,全都是台灣真實案件之啟發、改編,一單元3集,全劇共12集。
《台灣犯罪故事》4篇獨立故事彼此不相干涉,卻又澎湃出台灣社會新聞上那些你我印象都非常深刻的真實案件,相信觀眾在看完作品後,都會對現實事件有種種體悟和啟發,也能從事件的片面,窺探客觀的全貌。
《台灣犯罪故事》卡司陣容非常亮眼,主創團隊包含〈出軌〉導演蕭力修、鳳小岳、薛仕凌;〈生死困局〉導演洪子烜、王柏傑、李銘忠;〈惡有引力〉導演范揚仲、陳以文、宋芸樺;以及〈黑潮之下〉導演徐瑞良、傅孟柏、蔡凡熙。
本劇改編自台灣真實犯罪案件,包含滅門血案、姦殺案、詐保案與冤獄案,透過探討犯罪背後的人性——故事映照出華人儒家思想與人性慾望的衝突,並同時探索信仰、誘惑、救贖和責任等主題。
鳳小岳與薛仕凌首次合作 擦出精彩火花
單元1〈出軌〉,描寫檢調與保險員勘查火車出軌案,卻挖出背後更多的親情、愛情謎團。主演鳳小岳與薛仕凌也分享了拍攝時的點點滴滴,他們一致認同,「這部作品不是要大家批判誰對誰錯,而是用更全面的視角,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在劇中扮演嫌疑犯的薛仕凌說,一直以來,他在表演每一個不同的角色時,都不會讓自己有太多的預設,以免實際在執行時,會有一些立場上的偏差,因此他都是放空、到現場再做準備,和對手演員互動、感受當下的表演。
「其實這些社會案件,都是大家有印象的,只是我們該如何透過事件去延伸、看到不一樣的面向和苦衷,就看自己怎麼選擇,在社會的每個角色都是壞人,也都是好人。」
影集用另一種敘事方式 挖掘不同的觀點
而扮演檢察官的鳳小岳表示,他的角色,主要是服務這個故事,因為他辦案的很多設定都是要跟著劇情走,要在那樣的框架內找到生存的空間、呼吸的節奏,是有一點挑戰性的。
他笑說,《台灣犯罪故事》其實從讀本開始,就是很「灰暗」的日子,這不只是整個故事的問題,其實整個空間的氛圍也是如此,「讀劇本的時候,大家都在抓彼此的感覺,我們要先做劇本分析,接著在演出前又要全部丟掉,這是種回到放空的狀態,不要預設立場、追求當下,對表演是很重要的事。」
薛仕凌分享,《台灣犯罪故事》是提供另外一個敘事方式,讓觀眾用新聞以外的觀點,看見人和人之間,彼此的情感關係和流動,畢竟這些事件的引子也許當初是非常嚴重的社會案件,報導也都是比較硬的批判、單一角度,甚至是誘導性的報導。
他說,雖然自己拍攝的時候非常痛苦,但導演用了很溫暖的處理方式,讓角色跟著故事的氛圍走,「為什麼他要做這件事情?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應對?我相信觀眾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問題。」
薛仕凌太過壓抑 想要把角色遺忘
鳳小岳則強調,檢察官這個角色,在社會上就是一個正面、形象良好的樣子,但其實檢察官也是人,也是有他人看不到的另一種模樣,「導演給我們很大的空間,可以讓我們發揮、把角色給填滿,這樣的演出是很過癮的。」
因為他的角色特別神祕,也沒有太多的著墨,「情感愈強烈的,個性就要愈簡單,如果劇本沒有,就要自己去創造,之後就是全然的信任對手、信任導演,才能襯托出戲劇張力。」
薛仕凌表示,由於他的角色實在是太封閉、非常的落魄、壓抑,並不是個很愉快的角色,所以在拍攝期間對人的感覺變得很奇怪,心裡的感受也有受到影響,所以拍完以後,都不想要再回想這個角色,彷彿都有種失能的感覺。
「其實有一段時間拍到都覺得很煩、受不了,愈拍愈低落,雖然跟大家工作很開心,但其實角色是非常不開心的,我真的想把他遺忘。」
《台灣犯罪故事》故事設定在千禧年,當時剛經歷921大地震和SARS的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傷痛的低迷情緒,正是《台灣犯罪故事》四大奇案所傳達出的氛圍。
相信觀眾都能從故事的啟發裡,看見犯罪背後不為人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