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美電視女主播華特絲傳奇一生,她的犀利最被懷念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2023-01-03

瀏覽數 14,550+

美國電視新聞傳奇女主播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上週逝世。Jamie Apody臉書
美國電視新聞傳奇女主播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上週逝世。Jamie Apody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美國電視新聞傳奇女主播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上週逝世,享耆壽93歲。她打破了美國電視圈的玻璃天花板,鏡頭前直言魅力則深受觀眾擁戴。最令美國人懷念的經典對談,包括了她曾當場質問「首任007」史恩康納萊,深受爭議的「打女人可被接受」觀點。然而面對女兒,華特絲坦言無助,更曾擔憂女兒闖禍上媒體頭條,所幸最後兩人和解。家庭與事業兼顧,是她深感挑戰的人生議題。

華特絲於2022年12月30日過世,她的發言人發布聲明,「芭芭拉.華特絲於親人陪伴下在家中安詳離世,了無遺憾。她是女記者也是所有女性的先驅。」

撞破性別高塔,新聞先驅的拓荒之路

華特絲縱橫業界50多年,訪問過的名人不計其數。ESSENCE twitter

華特絲縱橫業界50多年,訪問過的名人不計其數。ESSENCE twitter

華特絲縱橫業界50多年,更是美國三大電視新聞網,美國廣播電視(ABC)、NBC新聞、CBS電視網的當家面孔。

1974年她坐上NBC節目「今日(Today)」晨間新聞共同主持人的位置,兩年後,華特絲跳槽至ABC,搶下黃金播報時段、晚間新聞共同主持人的高位。而她簽下的五年500萬美金天價合約,更讓她被戲稱為「百萬美元寶貝」。

在風氣保守的年代,她的成就撞倒了美國電視圈的性別高塔。

她訪問過的名人不計其數,歷任美國總統,從尼克森(Richard Nixon)、歐巴馬(Barack Obama),再到川普(Donald Trump)與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甚至搖滾巨星麥可傑克森、古巴革命家卡斯楚(Fidel Castro)到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都曾接受過她的提問。

此外,華特絲狂掃12座艾美獎(Emmy award),更開創全女性談話節目《觀點(The View)》,拉拔一眾後起之秀。她的成功,為美國知名女主播如鮑利(Jane Pauley)、庫瑞克(Katie Couric)、索耶(Diane Sawyer)打開入行大門。

2014年5月,《觀點》節目錄製最後一集,敬愛她的後輩們齊聚一堂,歡送華特絲圓滿退休。她感性表示,「未來生活若不順心,我一定會回想起這一刻,因為此刻無比美好。」

曾經炎上「007」男星、柯林頓性醜聞對象

華特絲雖曾被批評,在專訪中擅自以個人主觀評斷,但她獨樹一格的訪問風格依舊奠定了她在美國電視圈的天后名號。Sade Baderinwa twitter

華特絲雖曾被批評,在專訪中擅自以個人主觀評斷,但她獨樹一格的訪問風格依舊奠定了她在美國電視圈的天后名號。Sade Baderinwa twitter

隨著華特絲的逝世,一段塵封多年的訪問片段再次在社群平台掀起炫風,是她與有「首任007」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之間的唇槍舌戰。

1987年她專訪出演知名間諜電影《詹姆士・龐德》的史恩康納萊,緊咬他過去接受《花花公子(Playboy)》訪問時,所形容「毆打女人是可被接受的」的不當言詞,進行精彩的直球對決。

此外,華特絲最著名的訪問片段,當屬1999年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性醜聞風暴對象、前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的對談。

她大膽提問「妳會如何向妳的小孩訴說這一段過往?」而陸文斯基回覆:「媽媽犯下大錯」。對此,華特絲僅冷淡回應「這可說是年度最保守的一句話」,該訪問也因此成為美國電視史上,觀看次數最多的影片之一。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華特絲雖曾被批評,在專訪中擅自以個人主觀評斷,但她獨樹一格的訪問風格依舊奠定了她在美國電視圈的天后名號。而能夠端出一場場精彩無比的專訪,讓無數政商名流在鏡頭前真情流露,甚至說出從未曝光的私人秘密,幕後堆疊的苦工無人能及。

「當她採訪我時,很明顯她做了很多功課!」網球和性別平權名人比莉・金(Billie King)在推特上,對華特絲的逝世表達悼念,「她總是有備而來。」

勝過血緣的母女之情,「希望在她心中我是個好母親」

她是鏡頭前犀利的主播,面對女兒的叛逆,卻也曾是無助的母親。

1984年,15歲的女兒丹佛斯(Jacqueline Danforth)離家出走了整整一個月。「我總是逃跑,我以為逃跑可以解決所有事情。」丹佛斯與華特絲共同接受NBC專訪時坦言

面對無從得知女兒安危的恐懼,華特絲並沒有報警,她擔心過度的媒體曝光會把女兒愈推愈遠。「我不擔心我自己上頭條,而是不希望她出現在頭條。」

其實,丹佛斯並非華特絲的親生女兒。在經歷數次流產後,華特絲與第二任丈夫李・古柏(Lee Guber)決定收養。1970年代的工作環境,對於在職母親仍不友善,原本富裕的娘家卻又破產,華特絲只能拚命工作,職場與家庭兩頭燒。

當女兒進入青春期,華特絲正面臨婚姻觸礁。僅管她知道女兒無法融入學校,卻仍錯過叛逆徵兆,12、13歲的丹佛斯開始夜間外出、翹課,甚至接觸毒品。身為美國電視圈的天后級主播,華特絲是最會訪問、最會問問題的人,但她卻無法也不願如此逼問女兒。

在女兒消失一個月後,華特絲終於接到電話。她請人去接丹佛斯,不是回家,卻是將女兒送往愛達荷州(Idaho)的替代學校。三年過去,丹佛斯畢業並與母親重聚,兩人相擁大哭。

時至今日,丹佛斯在緬因州北部經營荒野治療(Wilderness therapy),致力於拯救像她過往一般的問題少年。而她也成為母親晚年的最佳陪伴。「我們對彼此的愛不容置疑,」華特絲形容。

傳奇人生落幕,影響後世千萬女性

她在1960年代踏入美國電視圈,縱橫50多年,與無數政商名流交手。她的大半輩子都在鏡頭前度過,卻曾謙虛表示,最初並未想過走向幕前。

2014年ABC推出電影《芭芭拉・華特絲:她的故事(Barbara Walters: Her Story)》,她在節目中被提問「希望如何被女兒記住?」對此,華特絲坦言,「這是一個艱難的問題。我希望被記得是愛她的好母親。」

「我希望以一個忠誠的人被朋友們記住,我希望在電視圈,也許以一個創作者,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身份被緬懷。」她繼續說:「不,比起被記住,我更希望在年輕女性心中,我可以協助她們追求與嚮往。」

2022年的尾聲,芭芭拉・華特絲在美國電視圈的傳奇一生圓滿落幕,但她對於後世的影響仍持續發酵,鼓舞全球更多女性勇於追求夢想。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