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超車美國,睽違10年清大再奪冠SCC!

馮紹恩
user

馮紹恩

2022-12-26

瀏覽數 22,800+

清華大學團隊奪下SCC總冠軍。蘇義傑攝
清華大學團隊奪下SCC總冠軍。蘇義傑攝

台灣人才力不輸美中又一明證,清華大學團隊再次奪下SCC總冠軍。這個SCC競賽有何重要?為何歐美科技大國都傾全力參與?又為何有人私下感嘆,就算國內大學靠著教授與學長姐熱情燃燒,培養出這些得獎學生,最終還不是被美國大廠接收?

台灣教育界、科技界又一重磅消息,就是清華大學團隊再次奪下SCC的總冠軍!SCC(Student Cluster Competition)是全世界最權威的超級電腦競賽,參賽者都是學生隊伍,能夠奪冠代表台灣的軟體人才實力不輸美國、中國、歐洲等超級電腦大國。不過,贏得競賽的背後,台灣超級電腦人才卻正面臨資金及環境不夠充裕的窘境,靠熱情能撐多久?

SCC是什麼?美國布局超級電腦的世界級競賽

SCC是全世界資工及超級電腦相關領域廠商都會聚焦注目的指標性比賽。SCC twitter

SCC是全世界資工及超級電腦相關領域廠商都會聚焦注目的指標性比賽。SCC twitter

SCC是2007年開始,由美國所主辦的全球第一場針對超級電腦領域的國際競賽,也是全世界資工及超級電腦相關領域廠商都會聚焦注目的指標性比賽。

清大第一年就開始參加,曾在2010、2011拿下總冠軍,但隨後幾年接連被美國、中國、新加坡等國家超車。如今,睽違10年,清華大學的學生團隊又再次拿下超級電腦比賽的總冠軍。

這有多不容易?世界超級電腦有個TOP500的排名,中國就有173台上榜(34.6%)、美國128台(25.6%)、日本33台(6.6%)、德國31台(6.2%),台灣能排入世界前500的超級電腦僅有2台(0.4%)。

而台灣僅有的這兩台,也正是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NCHC、簡稱國網中心)所擁有的台灣杉1&2號。因此,這場奪冠宛若大衛擊倒巨人哥利亞一般,代表台灣人才的實力不容小覷。

清大睽違十年才再次奪冠,象徵台灣軟體人才不容小覷

清大團隊包括指導教授周志遠(右二起)、學生教練蔡闊光、團員吳邦寧、郭品毅、丁緒慈、張富強、黃恩明、牟展佑(前排)。清大臉書

清大團隊包括指導教授周志遠(右二起)、學生教練蔡闊光、團員吳邦寧、郭品毅、丁緒慈、張富強、黃恩明、牟展佑(前排)。清大臉書

這次清大團隊刷新歐美各國對台灣的刻板印象,帶隊的清大資工系教授周志遠說:「多數國家都知道我們硬體厲害,但我們同時也有不少厲害的軟體人才培訓。」

另外,更積極的意義則是國力展現。畢竟如今最尖端的科技運用,諸如AI等背後都需要超級電腦的支持,若是相關領域的人才缺乏、這些領域的發展就會遠遠落後他國,更不用提競爭速度日以繼夜的產業界,開發產品慢,等於失去市場、失去主導性。

而超級電腦這領域,過去也變化相當大。20至30年前,只有國家等級實驗室才有能力建置超級電腦,如今隨著產業界面對大量雲端運算、巨量資料跟AI的訓練需求,這都需要大型系統及電腦效能的提高,因此相關的產業界都開始配置有超級電腦,例如最有名的台積電就有自己的超級電腦。

但清大奪冠,能夠擊敗來自世界各國的好手,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台灣人才的培養窘境:清大只能靠「橘高校」模式與國網中心

清大有學長姐針對學弟妹的「傳承」,這就像是2022年雙十國慶來台表演的日本樂旗隊橘高校那樣的指導方針。總統府提供

清大有學長姐針對學弟妹的「傳承」,這就像是2022年雙十國慶來台表演的日本樂旗隊橘高校那樣的指導方針。總統府提供

周志遠坦承說,今年可以奪冠,跟中國缺席也有關係。自從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兩國在各個領域的歧見愈發明顯,而如今中國缺席以美國為首所舉辦的SCC。

中國對超級電腦領域的投入,也可說是舉國投入。不論是資金量體、人才訓練都以國家為單位執行,設專門學校跟設備訓練參加比賽的選手,目標就是奪冠。

其他國家,例如歐洲、美國或鄰近的新加坡,對這塊領域都是不吝嗇投入大量的資金培養人才;像是新加坡,「只要碰到有比賽就一定全額支持學生出國,也提供不少昂貴的超級電腦設備訓練。」

但清大在相對不利的環境下,也不是省油的燈。

奪冠的關鍵,有國網中心的幫助,清大自身長達1年半的紮實訓練、比賽現場日夜輪班顧主機跟隨機應變的能力。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訂閱遠見,贈送24吋行李胖胖箱

國網中心在過去十多年來,都提供清大台灣的超級電腦的使用權限,以及相關人員的訓練跟解題。過去,國網中心也舉辦過好幾次台灣自己的超級電腦競賽,清大就相當有目的性的以此比賽作為練兵。

清大的學長姐傳承是優勢

清大的學長姐傳承是優勢。蘇義傑攝

清大的學長姐傳承是優勢。蘇義傑攝

而清大最特別的一點,則是學長姐針對學弟妹的「傳承」,這就宛若2022年雙十國慶來台表演的日本樂旗隊橘高校那樣的指導方針;大一先參加相關超級電腦的基礎理論課程,有興趣的學生後續會留下來,參加一些小型比賽、團體比賽,或由其他國家所舉辦的線上超級電腦競賽。

過程中,主要由大三、大四的學長姐分別指導學弟妹。而有些同學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升上研究所,還會願意回來繼續指導大學部的參賽學生,擔任教練。

再加上,因為超級電腦領域相當「刁鑽」,必須要有足夠興趣支持到有資格參與SCC;像是這次奪冠的成員之一郭品毅,從小時就學會跑Linux系統,後來想參加高效能運算,進一步想知道程式要怎麼在硬體上跑,在這過程中會引發更多想法。又或者另一個選手黃恩明則是在小學五年級時,拿到一台小電腦,因為上網看到有人把這幾十台串在一起、效能還超過一台蘋果電腦,從此就對超級電腦領域感興趣。

這次比賽過程中,主辦方出的題目相當困難,難度高到,甚至連主辦方都不確定該怎麼計算才能得到正確答案,上網查絕對沒有答案、主辦方還鼓勵現場的隊伍同學一起討論試圖解出題目。

未來出路難:清大培養冠軍學子難就職,卻大受美國大廠歡迎

今年好不容易奪冠,周志遠鬆一口氣,他坦承,之後對企業界募資或許會更容易。畢竟對學生來說,去一趟美國比賽都是10萬以上的開銷,更別說運送昂貴的超級電腦相關設備,沒有台灣廠商的支援絕對辦不到。

台灣是世界上很少數硬體實力比軟體高,周志遠指出,台灣產業必須要往軟體產業發展,不然整體發展還是會受限,「產業都大量需要軟體人才,儘管產品可能還是硬體,但背後都是軟體支持、協助提昇價值,業界需要軟體跟效能人才。」

如果要形容,超級電腦宛若一支聚集上萬人的強大軍隊,而能熟練運用這支軍隊解決問題的人,就是戰場上的將領了。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超級電腦運用的不好,不至於會壞掉,但有可能同一個問題,會使用的人一個月就得到正確數據,另一個不怎麼會用的人,可能得花上三個月時間才解完。

因此,良好的超級電腦人才宛若良將,培養不容易外,也相當難尋覓。但清大這數十年來所培養的人才難以進入台灣的產業界就職。

首先,主要是台灣產業界對超級電腦的應用仍相對陌生,就算擁有超級電腦,不怎麼會使用「也沒關係」。不使用超級電腦、用傳統方法,花上大量時間依然可以得到答案;或是使用了超級電腦,但用的不好、很慢才得到答案也不打緊。

台灣要發展AI,生技等尖端產業,都得有超級電腦協助

台灣產業界對超級電腦的應用仍相對陌生。慧與提供

台灣產業界對超級電腦的應用仍相對陌生。慧與提供

但台灣產業界倘若要跟世界尖端競爭,諸如AI、生醫藥物研發、材料應用、工程建築、製造飛機的流體力學,還有車輛的撞擊模擬等,都需要靠超級電腦來協助模擬。

缺少超級電腦的良將,要怎麼跟世界一流拚搏?一名不願具名的專業人士就透露,這背後仍是觀念的巨大落差,台灣產業界因成本考量、或看不見軟體人才的重要性,向來放牛吃草。而清大這十多年訓練好的學生,畢業後,往往都到美國大廠上班,諸如FB、Google,他們都是張開雙手擁抱這樣的人才。

清大彷彿淪落為美國大廠的人才訓練班,往好處看,另一方面也代表若能從清大訓練營畢業,就幾乎等同於拿到美國大廠的就職門票。

或許,假以時日,台灣產業終究有天會轉向世界潮流,軟體人才、超級電腦人才的重要性被看見,資源才會投入。在這之前,清大資工系的周志遠教授會繼續堅持下去,帶領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迎向超級電腦領域的殿堂賽事。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