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名醫黃奕修研發出一套AI模型,只要為病人照一張眼底圖,便可丟給AI演算,檢查出全身潛在疾病。這醫療程序本身就夠顛覆,現在還得做出一台手持式醫用裝置,讓醫生使用?鴻海結合跨領域人才團隊,辦到了。這創舉讓黃奕修也不禁讚美:「遇到了做硬體最厲害的公司,也是上帝的安排。」
身為台灣人工電子眼的第一把交椅,林口長庚醫學中心眼科部部長黃奕修疫情前依舊每隔三個月去一趟外蒙古義診,卻苦於「沒有機器也是要開刀,沒有器材也是要檢查」。無奈時望向戶外,大漠的風吹得呼呼響。
這個國家醫療資源缺乏,若是有方便攜帶的眼底鏡該有多好?!
加上執醫20餘年,看診無數眼疾病患,累計了成千上萬張眼底圖,並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所建立的「強式AI」診斷模型有成,學術論文已經發表在國際各大醫學期刊。
一張眼底圖,就可讓AI檢查潛在疾病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