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台積電赴美掏空台灣?魏哲家再揭「門都沒有」的六大理由

羅之盈
user

羅之盈

2022-12-18

瀏覽數 17,850+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美國新廠移機典禮之後,首度對外回應「去台化」輿論。李建興攝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美國新廠移機典禮之後,首度對外回應「去台化」輿論。李建興攝

台積電赴美設廠,話題持續發燒,總裁魏哲家在移機典禮之後,首度對外溝通,特別回應「去台化」的社會輿論,他以六大面向駁斥「掏空論」,再度強調「門都沒有」。

「去台化」、「掏空台灣」討論不斷,台積電會不會變「美積電」?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今天(12/17)在全球玉山科技論壇,現身說分明。

全球玉山科技協會論壇聚集科技產業大老。羅之盈攝

全球玉山科技協會論壇聚集科技產業大老。羅之盈攝

「沒那麼容易的。我再說一次,門都沒有,」魏哲家再度駁斥外界說法,事實上他不只再說一次,他今天甚至連說了三次。

關於「去台化」、「掏空台灣」論述瀰漫,主要是因為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新廠(Fab 21),上週舉辦移機典禮,期間台積電宣告新廠的二廠計畫,以及首波生產的將是先進的4奈米製程,再加上送過去的台灣工程師,估算有千人之多。技術、人才的移轉,以及擴大規模的景況,引發一波台灣輿論。

半導體供應鏈很長喔! 真的控制的了嗎?

魏哲家昨天剛從美國回台,帶著一點時差,面對百位產官學領袖人物,他從半導體的重要性談起。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性格直率,近年回應競爭關係與外界傳言,都是從容而明快。李建興攝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性格直率,近年回應競爭關係與外界傳言,都是從容而明快。李建興攝

他表示,人類社會期待建構一個更永續(Greener)、更安全、更好的世界,其中半導體是關鍵產品,「人類跟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是,知識、經驗,可以傳承,傳承帶動進步。而傳承的過程,需要將知識與經驗做數位轉換,這其中就需要半導體的支持」,如果定義更好的世界,是更智能與自動化的世界,AI跟5G則是重要的工具。

但半導體產業近年遭遇新挑戰,拖慢了推進的效率,包括地緣政治、疫情、俄烏戰爭,不僅挑戰了供應鏈韌性,也凸顯出科技實力不僅可以解決問題,也能取得優勢,促使各國都想擁有製造新產品的關鍵技術,半導體就是關鍵技術之一,「想要在自己國家蓋生產線的人,第一個想法都是,我要能夠『控制』半導體產業鏈,但供應鏈很長喔! 真的控制的了嗎?」

魏哲家表示,如果不仔細看,外界還以為蓋一座工廠,有什麼了不起,台積電蓋得很好,可以賺50%(毛利率),如果自己也蓋一座,賺25%總可以了吧?但如果這麼容易,世界上早就到處都是蓋好的晶圓製造廠,但事實上並沒有,因為其中牽涉多重環節,「去台化?掏空台灣?門都沒有」,魏哲家仔細拆解六大原因。

1)技術、製程,環環相扣:

魏哲家指出,現在的半導體技術,談的已經不只是研發,連生產本身都是一門學問,因為生產可以讓研發出來的技術,更加成熟,只有技術與製程足夠成熟,才能完成客戶的設計,更重要的讓客戶得以「賺錢」。其實他沒說出口的,就是台積電領先全球的「良率」。

2)移轉,並不容易: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以台灣生產基地為例,技術在新竹研發完成、接續到台南生產,魏哲家揭露,光是「完全不藏私」的移轉,各種參數都定好,還是要派五、六百人駐廠做技術設定,還要跟客戶溝通說,做出來完全一模一樣,「移轉,這有說不出的困難啊。所以蓋一座工廠,想的容易,用想的比較容易啊」。

3)台灣半導體生態圈完整:

這波台積電赴美行動,預計帶動155家供應商前往,其實這不只是浪漫的夥伴情誼,也非單純成本考量,有時甚至是不得不的選擇。魏哲家舉例「硫酸」,台積電美國新廠所需要的硫酸,其實需要從台灣運過去,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沒有那麼多的廠家需要使用硫酸,但台灣有聯電、旺宏等龐大製造業,這種產業能量不是短期可以建構出來,「Again,我要說的是,你有錢,就可以建一個生產線,然後從此就完了」。

4)社會認知的轉變,從體力到腦力的轉換:

傳統對工廠的概念都是體力型工作,美國社會也是這麼認為,體力工作以時間計價,不如腦力工作以知識計價。不過台積電的半導體工廠卻是腦力工作,魏哲家表示,「只要是能提供價值(share value)的工作,都是腦力工作」,這種概念扭轉,在台灣已能看見,別處並不常見,也是這樣的價值,才能吸引人才持續加入。

5)人才,奠基深遠的教育系統與產業訓練系統:

「建一個廠,我從來就不會忽略,水、電、土地的重要,但是當中最重要的還是人才,人才是國家與社會,幾十年培養的結果,」他表示自己特意回到母校台中一中做演講,因為培養一個工程師,從高中起算,至少要經過8年的專業訓練。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台灣擁有的半導體產業鏈,也是獨特的產業訓練系統。

6)連續的知識系統:

今日論壇現場提問魏哲家,關於日本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可能,魏哲家直言,技術開發無法「short cut彎道超車」,如果希望研發2奈米製程,那得問問有沒有34567奈米的技術。台灣除了台積電一脈相承的技術推進,還有長達40年的電子供應鏈養成,連續的產業知識系統,也是不易被掏空的原因。

魏哲家在現場回應社會輿論。李建興攝

魏哲家在現場回應社會輿論。李建興攝

關於魏哲家今日回應「掏空論」的論述,整體來看,圍繞的核心是,就算台積電啟動美國製造,美國也無法複製台灣經驗。其中有兩個層次,一是美國製造業的空洞之處,不見得補得上,尚需要台灣設備商、原物料商協力;二是台灣人才是台積電的核心價值,而台灣人才之所以能夠創造這麼高的價值,奠基於教育體系、產業結構、社會氛圍等「集合式的在地特色」。

演說內容意圖澄清的是,台積電的美國製造,以台灣為基礎,是生產的向外擴展行為,而非斷根去脈的移轉行為。

魏哲家在演說最後,回到半導體產業的新挑戰,他表示,摩爾定律變得不可靠,生產成本更為驚人,一台光學機台從30年前的100萬美金,變成一台要價2億歐元,而且一個廠房需要20~30台,而最可怕的是地緣政治的影響,失去的國際信任,可能完全抵消自由經濟、全球化的好處,甚至是技術製程推進的效應,「信任跟合作,本來是人類往前進步的一大動力,現在被慢慢降低了,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