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什麼樣的服裝,才是欣賞古典音樂的標準穿著?在一般人心目中,答案不外是領帶西裝或禮服高跟鞋。然而有這麼一首曲子,欣賞它最正確的裝束竟然是睡衣睡帽,而且要以最舒服的姿勢躺在床上,如果聽著聽著就能進入夢鄉發出鼾聲,那就更加符合作曲家創作的原意了。
這首又酷又炫的作品,竟是兩百六十年前巴赫所寫下的郭德堡變奏曲。10月底將在國家戲劇院以鋼琴搭配芭蕾舞的獨特形式呈現,由烏克蘭鋼琴家波特維諾夫(Alexey Botvinov)現場演奏,來自瑞士的蘇黎世芭蕾舞團以肢體呈現,這齣被歐洲各大報讚譽不已的舞作,將美得讓觀眾捨不得睡著!
音樂治療,是最近幾年間相當熱門的話題;然而古典音樂史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一帖失眠治療祕方,竟早在1742年就已問世,由於巴赫是為學生郭德堡(Goldberg)所作,因此被後世稱為「郭德堡變奏曲」。
樂曲誕生的動機相當有趣,郭德堡其實是一位年輕的古鋼琴家,任職於當時俄羅斯派駐於薩克森選帝侯宮廷的一位使臣——凱沙琳克伯爵身邊,套句今日的用語,其實就是為俄國外交官工作。凱沙琳克伯爵酷愛音樂,巴赫當年爭取到德勒斯登宮廷作曲家一職時就是靠他在背後大力幫助。然而當時因繁事滯留於萊比錫的伯爵,卻因疲勞過度而患了非常嚴重的失眠症,郭德堡的工作之一,就是每晚在伯爵寢室旁的另一個房間彈奏古鋼琴,用樂聲來幫助伯爵入睡。
在郭德堡請託下,巴赫於是為曾經有恩於他的伯爵寫下了這首三十個變奏的樂曲,以幫助伯爵入睡,據小道記載表示,這帖安眠藥似乎相當奏效,據說伯爵從未完整聽完過整首郭德堡變奏曲就已經睡著了。
任何音樂家都希望聽眾聚精會神,被他的音符完全吸引,像海頓的驚愕交響曲,就是為了懲罰那些在音樂會中打瞌睡的貴族們,用突如其來的強音把他們全部嚇醒;但郭德堡變奏曲卻希望讓人一聽就昏睡,確實是音樂中的怪胎。
創作時巴赫正值壯年,堪稱古典音樂基石的十二平均律技法在他手中亦已臻成熟,因此說穿了,郭德堡變奏曲其實是他精心設計的一道數學遊戲。
酷愛玩弄數字的巴赫把它當成半音階的實驗,三十段變奏在樂理上是由每一個向前推進的半音構成,就像寫偵探推理小說一樣機關重重,令人歎為觀止;但在嚴密架構背後,他採用的某些曲調卻又讓人忍不住噴飯,例如配上當時市井的歌詞,竟是在歌頌大頭菜胡蘿蔔的新鮮美味。一首由失眠咒語、數學推理與青菜蘿蔔等奇異元素組合成的樂曲,就這樣成了後人崇敬的偉大作品。
對演奏家而言,巴赫的玩笑更是開大了,全長超過一小時的郭德堡變奏曲,不僅是對演奏者專注力的考驗,技巧更相當艱難,但演奏時卻得不溫不火,不然如何令人安眠?因此,該曲即便名聲響亮,卻絕少在音樂會中被彈奏,甚至被音樂圈人戲稱為只有怪胎才會把它當成音樂的曲目。也因此,更顯得這次演出彌足珍貴。
用肢體型塑音符的新意境
當代目前最重要的編舞家之一漢茲.史波爾列,雖尚未到過台灣,但國內許多觀眾與媒體卻對他並不陌生,9月份林懷民在瑞士由蘇黎世芭蕾演出大獲成功的「煙」,就是由他親手邀約促成。
這位至今仍創作活力充沛、持續在舞台上綻放光彩的編舞家,接掌蘇黎世芭蕾藝術總監不到六年,就讓這支舞團躍登世界一流的行列,不僅報章雜誌給予極高的評價,舞者更在史波爾列精心雕塑下,透過演出各個大師的作品,急速累積更多面與深度的表現力。
郭德堡變奏曲是他1993年任職於德國杜塞道夫劇院芭蕾藝術總監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巡迴全世界演出已有超過一百八十場的輝煌成績。與一般現代編舞家不同的是,史波爾列非常喜歡運用現場演奏,為了演出這部作品,甚至遠從烏克蘭請來鋼琴家亞歷克希.波特維諾夫合作。
這位曾在蘇聯「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大賽」「萊比錫巴哈國際大賽」與「克拉拉舒曼鋼琴大賽」獲得大獎的鋼琴家,目前也是國際重量級「魯賓斯坦鋼琴大賽」的評審,十多年前在一次鋼琴大賽中史波爾列聽到他的演奏,立刻上前邀請他參加郭德堡變奏曲演出,這一晤面,竟奠定下彼此長達十年緊密的合作關係。
從首演至今,史波爾列與蘇黎世芭蕾的舞者已經磨練出絕佳默契,然而當記者問到每次彈奏的感覺時,他原本木訥的臉龐立刻浮現出光彩,史波爾列表示,與舞蹈一起進行現場演出時,往往作品透過演奏家與舞者間雙方不同的互動激盪,會擦出另一種火花,因此雖然他與團合作郭德堡變奏曲已經超過一百八十次,但對他而言,每一次演出經歷其實都是獨一無二,完全不同的。
10月底,鋼琴家波特維諾夫將在編舞大師史波爾列率領下,與蘇黎世芭蕾舞團五十多位成員一同來台,喜歡芭蕾的觀眾絕不能錯過親睹被喻為「全歐洲,甚至全世界最棒的芭蕾舞團」的演出,古典樂迷們更要好好把握現場欣賞郭德堡變奏曲演出的難得機會!
(作者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行銷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