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4.2度是不是大陸冷氣團?彭啟明、鄭明典意外引爆「氣象戰」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2-12-14

瀏覽數 10,350+

圖/氣象局長鄭明典(左)、天氣風險總經理彭啟明(右)。取自彭啟明臉書
圖/氣象局長鄭明典(左)、天氣風險總經理彭啟明(右)。取自彭啟明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一場大陸冷氣團意外引爆「氣象戰」。氣象局長鄭明典今上午在臉書分享氣象局清晨6點的溫度分布圖,台北測站當時顯示為14.2度,鄭明典則在臉書上表示,新制用四捨五入,已達大陸冷氣團,不過鄭明典的發文,卻引來天氣風險總經理彭啟明留言「要改的時候,是否能和氣象界多溝通,不是單一來決定!」。兩人的「互動」也引發不少網友熱議,有人認為彭啟明是不是「怒了」。

彭啟明下午則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自己和鄭明典局長本來就是相互尊重的好朋友,認識我的朋友就知道,我的EQ還行,很少會生氣,標題有點嚴重了。

不過彭啟明也提到,十年前曾和一群朋友準備出版樂活國民曆時,很多民間朋友建議24節氣是高緯度黃河流域的節氣名詞,不適用於台灣,希望我們擬出符合台灣特色的節氣名稱。例如小雪、大雪、霜降都很難看到,是否找出台灣特色。但後來我們努力很久,發現國人的習慣養成已經很久,尤其節氣對應的文化習俗,要改變真的需要三思,民眾接受很困難。

彭啟明說,冷氣團、強烈冷氣團或寒流到底是幾度,相信很多國人都答不出來,但每次只要媒體一報導「恐達寒流」,都會點擊率暴增。

彭啟明表示,溫度本來就很難預測,四捨五入的方式這樣一改,有幾個問題浮現。一、按照這樣四捨五入來算的話,等於每一個分界都加了0.4度,很多人會覺得這樣下去未來冷氣團或寒流的發生機會,統計上會變多了。此外,如何去預報或重新定義14.4度或14.5度? 這和14.0度或14.1度問題不是一樣的嗎?

彭啟明表示,長久習慣的不同名詞對照溫度及應對方式,現在都因為提高0.4度,可能都要重新習慣調整,往小數點計較了,這對許多農漁民習慣了什麼標準該有何作為,都將會是困擾,別小看0.4度,差距也不小。

彭啟明表示,還有一個最嚴重的,是國中、國小的地科或地理考試都有考這個問題,若要調整成這樣,以後考題和課本要整個改編了。

彭啟明說,氣象訊息的傳播,從上游的預報中心或民間氣象工作者,或是中游的氣象主播或傳播媒介,都一起面向下游的大眾使用者,或是氣象界的學術及防災單位,相關使用者都很多。真的會建議氣象局如果要做這樣的決策,應該把各種相關利害族群溝通說明更清楚一點,採納多元意見會比較妥當。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彭啟明最後也建議,從一個氣象媒介的使用者及傳播者來看,建議台灣不需再用這個名詞定義到底冷不冷,就直接說幾度,例如說10-12度,或10度以下,很少有國家會額外創造名詞來解釋溫度的,頂多是類似防災方式,低溫的預警燈號來提醒實際的防災作為,這可以避免媒體自創霸王及寒流這種形容詞,讓大家恐慌。

此外,教科書不要再考冷氣團、寒流是幾度了,一點意義都沒有,同學要理解的事情很多,不需要背這題了。

至於天氣風險公司的預報團隊傷腦筋的會是如何報 14.4 、12.4 、10.4? 彭啟明說,還是遵循他們的習慣,用一個區間來告訴大家,例如台北市的氣象站溫度周末會是8-10度,空曠地區會到 6-8度,這樣的方式來代替,會提到符合氣象局定義的寒流標準。

本文轉載自2022.12.14「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