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這個公司賺進大把鈔票的部門主管,卻不太像生意人。謙恭、親切且有股學術氣息,元大京華金融交易部副總經理林象山,是國內少數歷經產、官、學的證券人才。
五年級前段班的林象山,學工業設計出身,後來赴美取得MBA、財務金融博士學位,返國後在中正大學專任副教授,之後被借調到證期會服務兩年,再正式進入證券產業,獲選第五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得主。
早在美國進修期間,他就發現新型衍生性金融商品將是未來全球的發展趨勢,2002年轉任元京證服務,當時也有任職其他部門機會,但他選擇發揮空間最大的新金融商品部,事後證明他的眼光相當正確。
元京證主力的新金融商品是權證,去年發行量市場占有率高達32%,穩坐市場首位。該部門目前共四十五人,占公司總人數的比重不到2%,但去年新金融商品部門創造的收益占公司總收益的19%,預估今年可以再大幅提高至30%,獲利貢獻度驚人。
根據林象山的觀察,各家券商獲利結構已逐漸改變,傳統倚賴經紀、承銷及自營業務,必須靠天吃飯,易隨著股市行情波動,但新金融商品具避險與套利的雙重特性,較不受股市漲跌影響,風險相對小,讓券商得以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新金融商品市場廝殺激烈,林象山對交易管理的觀念,只注意操作風險控管,以及有無掌握市場機會兩大項,多空判斷則授權交易員自行決定。
新金融商品商機無限,各家券商都有擴編部門的計畫,林象山說,新型衍生性商品需要計算訂價模式,目前旗下研究與設計人員,理工科系占了一半,但交易人員仍以財金背景為主。部門裡同時具備理工與財金兩種專業素養的比重達三分之一,甚至也有物理博士。
他強調,新金融商品部最重要的是創新能力,現有商品交易已建構一個精緻的風險管理平台,讓每個交易員容易上手進行交易,所以最後要靠「創意」較高下。不過,開創新產品固然是重點,也要考量市場接受度,因此創新也要兼具市場性及獲利程度。
雖然工作緊張忙碌,從學生時代就喜歡打網球的林象山,現在還是常常陪兒子打籃球,他得意地說,在球場上可是很少看到爸爸會陪小孩打球的。
他不但是個好爸爸,在同仁心中,他也是個負責盡職、提攜後進不遺餘力的主管。他說,「我的工作就是營造一個讓大家都能出頭的環境,有本事儘管拿出來,我會給部門同仁充分的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