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保守時代的產物,現在卻面臨這樣開放的環境,」一位三十七歲的女教師慨嘆:「孩子們老是問些難以回答的問題,其實,誰又教過我這些問題的答案?」
三十歲到四十四歲的台灣戰後一代,半生經歷跨越兩個世代。他們植根於傳統,成長於現代,兩種價值觀在他們心中時而交織、時而交戰。
這個現象在面臨「性」問題時,特別明顯。
性觀念在改變
「以前,我認為性是與道德密不可分的事,看不起有婚前或婚外性行為的人。」一位剛滿三十歲的女記者剖析自己:「慢慢地,我發現有時候這事完全不能用道德去衡量。現在,即使我父親在外面金屋藏嬌,我也不一定會譴責他。」
性觀念在改變。泌尿科醫師江漢聲觀察到:「是跟著時代的腳步在變。以前認為是罪惡的事,現在可能認為只要不傷害別人,沒有太壞的動機,是可以容許的。」
這樣的改變是好是壞,難有定論。例如:同性戀被當做既成事實了;色情錄影帶很多人都在看了;色情書刊、牛肉秀滿街都是了。「我擔心大家放棄了應有的標準,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愈來愈大。」這樣的聲音在戰後一代中是比較微弱,但仍然存在。
不少人指出,性的開放與政治的解嚴有微妙關係。「政治不開放的社會,性也不開放。」他們說。
另一方面,性的浮濫也可能與二十年來的承平有關。「我們被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假象困住了,失去共同的目標,只想追求刺激。」一位三十九歲的民營公司主管指出,「飽暖思淫欲」,正是當前社會的寫照。
但是,對於願意享受正規家庭生活的人而言,這也是最好的時代。「這個世代,是中國人第一次夫妻之間有心靈的互動,中國男人第一蒂b婚姻中找到真正的伴侶,而非只是管家、保姆。」教育學者晏涵文指出,以前的知識分子,在家裡找不到能欣賞他的創作、瞭解他的情懷的知己,只好到青樓、酒館之中尋找藝妓,「詩酒風流」一番。現在呢?只要肯努力,靈肉契合的伴侶就在身邊。
這個時代也提供了夫妻性生活美滿最有利的環境。因為居住條件改善了,一般夫妻都擁有相當私密的獨立空間,不必擔心婆婆的窺伺、兒女的闖入,更不會像三十年前,一點點風吹草動,都瞞不過隔壁人家的耳目。「性愛的主要障礙之一本來就是環境不良。」性治療專家馮榕表示。
步入成熟的過程
「性」是使人成熟的重要經驗。初入中年的戰後一代,是怎麼成熟的?他們和上一代有何不同?和少年時代的自己差別又在那裡?他們想告訴下一代的是什麼?
這裡嘗試以兩男兩女交談的形式,呈現這一代在性方面的心路歷程。
甲(女):一談起「性」,我的心中便有一絲隱痛。十二歲那年,月經初次來潮,我飛奔回家,告訴母親:「褲子上有血。」母親愣了一下,皺著眉說:「要死!」語氣中有驚訝,有傷感,有遺憾。我模模糊糊地意識到,女孩子長大了,便是不幸的開始。
乙(男):我第一次接觸到「性」這個話題,也是在同樣的年紀。我在學校裡和人發生爭論,因為我認為小孩是從肚臍眼裡生出來的。班上有些心理年齡較大的同學,繪聲繪影地描述性的種種,但是我不相信。
丙(女):我們這一代,一直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像小獸一般掙扎著長大。
我小的時候,夏天的晚上常常搬一張長腳凳子,到村口的廣場去看野台戲。有幾次,當我站在凳子上,伸長了脖子看得正起勁的時候,忽然發現有一隻大手在我的兩腿之間摸索,嚇了一大跳,可是又懵懵懂懂地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奇怪的是,那時候做父母的好像從來沒想到要保護女兒不受這種侵犯。
甲:可能是小孩太多,管不來吧。有時和女性朋友談起來,幾乎絕大多數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被侵犯、被騷擾的經驗。最糟糕的是,那時候的社會風氣讓我們覺得被騷擾是我們自己的錯,是我們搔首弄姿,招蜂引蝶……。
丁(男):有時候父母不是不關心,是根本沒想到,要等到問題發生了,才意識到嚴重,然後採取過激的手段。像我姊姊唸高中時,晚上要是敢十點鐘以後才回家,父親劈頭就是一頓狠揍。
不唸不考的一課
丙:他們不知道,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態度,讓我們有問題也不敢去找他們。我大學畢業時,對性仍然是一知半解 沒人教過我啊!一直就是規規矩矩地唸書、考試,心無旁騖。老師說不考的,我就不唸。我們女孩子,也很少像男生那樣,會有什麼性衝動。
一直到交了男朋友,在很短的期間內,對方就半強迫式地與我有肌膚之親。我無知到對方結束的那一刻,才知道原來事情已經發生。我難免覺得上當,可是主要倒不是上對方的當,而是上了十幾年來教育的當!堂堂大學畢業生,說出去人家都會笑死!
更可笑的是,我的男朋友同樣狼狽。很多年以後他才告訴我(很幸運,我們後來結了婚),在那以前多年,他一直以手淫的方式解決性慾,常有人說手淫會傷身體,他很怕自己性功能失常,所以一定要先「試試看」,免得結婚以後害了我。哼!說起來他還真好心!他也承認,剛開始的時候他根本找不到門路,怎麼進去的他也不知道。
丁:唉!由此可知我們男生的成長過程同樣痛苦。我們好奇得不得了,簡直可以說是「色」得不得了。我在眷村裡長大,家規比較嚴,我又比較膽小,是個「乖小孩」。到了初中時代,雖然慾望很強,但就是不敢自己去找經驗,因為我知道事情一旦敗露,社會壓力會大得讓我受不了。
有時我想,如果我有一個開明的父親,帶我去公娼,讓我瞭解是怎麼一回事,會不會好一點?我不知道。
乙:我在十六、七歲時,就和一群人一起去酒家,找人脫衣陪酒,然後開房間。
這可能和我的出身背景有關。我家裡經商,從高中時代起我就幫忙做生意,所以手上總是有一點錢。父母又是受日本教育影響,把女性看得很低,甚至認為男性不拈花惹草就不算是男人。所以我一開始就認為追求性的滿足是我的權利。我只擔心兩件事:一是得性病,二是自己的性能力不如別人。
野花不能取代家花
丁:哈哈哈!這第二點是男性共有的恐懼。不過,我覺得性的美感還是要到結婚以後才能體會,在那以前只是洩慾。結婚以後,跟太太在一起,既合情、又合理、更合法。沒有社會壓力,也沒有罪惡感,倒是有一種從容,一種溫柔。尤其是在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彼此培養出信賴感和安全感,是外面任何女人不能取代的。
丙:信賴感和安全感,對女性更是重要。我今年三十六歲了,結婚已經十三年,才逐漸擺脫母親的影子,真正對丈夫張開雙臂。以前,我雖然嘴上不承認,潛意識裡總覺得性是骯髒的、罪惡的,身為淑女,不應該採取主動,不應該對丈夫的挑逗有反應,所以在床上總是僵硬的、緊張的。
年輕時候,即使是結了婚,當丈夫要求性愛時,都常常會起反感,覺得丈夫言行太粗暴魯莽,太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傷了女性溫柔細緻的感情。總之,覺得做了對方洩慾的工具。
丁:可是你不覺得這事女性也有責任嗎?你應該主動爭取不受傷害的環境。告訴對方你的感覺,不能躺在那裡等著別人來傷害你。
乙:男人一樣會受傷害。我常常遭到太太拒絕,那是一種難以啟齒的挫折感。這個社會說開放也不夠開放,男人總要撐出一付強者的姿態,內心深處的感覺說不出口,成為潛在的焦慮。那種焦慮,很要命哦!
甲:男人總是搞不清太太為什麼不喜歡,而女人呢,實在說也常常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也許是對傳統的道德觀服從慣了,不去檢討、不去面對,更不要說探索自己真正的感覺。
古人常形容三十多歲的女人是正值「狼虎之年」,話中頗有貶損、譏誚的意思。其實在傳統社會之中的女性,是要到了這個年齡,自我意識才真正覺醒,對自己、對人生比較有了把握,才敢於展現自我。不過,現在男女地位平等多了,像你到現在才覺醒,恐怕算是晚的。把性歸位
丁:我們這一代受西方思潮的衝擊,對性的態度已經和父母輩大不相同了。這一代也許因為受的教育多些,資訊豐富些,比較有反省能力,常常會自我批判。長大以後,思想已經自由得多,舊的成規和風俗不能完全約束我們……。
乙:其實我們也沒有離開傳統太遠。古人不是早就說了嗎?「食色性也」,我們只是試圖把「性」還原到它本來的位置上,面對它、承認它。
今與昔最大的不同,可能在於我們接受了在性方面男女平等的觀念。像我,雖然出身於那樣強調「男尊女卑」的家庭,仍然學會了尊重女性。我太太(法律上我們沒結婚,但我認為那只是形式)和我在一起以前已經不是處女,但是我不介意……。
甲、丙;真的?
乙:我是說我希望我不介意,事實上當然會介意,說不介意那是假的,但是我必須承認她在和我好之前有權利交男朋友,對不對?現在她不再和以前的男朋友往來,那就是對我的尊重,我應該滿意了,畢竟我也不是處男啊。
丁:對,以前女性的權利不在考慮之列,現在則誰也不能說她們沒有相對的權利。
乙:我甚至跟我太太講,她也有權利出去找別的機會。我在外面有時也會「偷吃」啊!為什麼她就不可以呢?
性也要民主
丁:你這麼大方?
乙:這是理論,實際上我當然會不舒服。我希望這種事不要發生,如果真的發生了,拜託她不要讓我知道。
丁:我想我不能忍受。「綠雲壓頂,莽漢揮刀」,我受不了,這事關乎自尊心,不是開玩笑的。
甲:不過,人到中年,難免對生活、對婚姻,有點彈性疲乏。我知道有些夫婦,為了找刺激,雙方協議,進行「換妻」的遊戲……。
乙:啊!這種遊戲我絕對不玩。不是我假道學,而是角色會錯亂。別人的太太就是別人的太太,與我像是兄弟姊妹的關係,跟她上床,就像是亂倫。中國人的倫理觀念還是蠻強的。
丁:別說是「換妻」了,就是我辦公室裡的女同事,要是我和她發生關係,第二天我這班就沒法兒上。你教我怎麼去面對她?還稱她「李小姐」嗎?整個就亂掉了。
我擔心,年輕一代對性的態度會從「保守」一下子衝到「放任」的地步。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民主」,政治要民主,性也要民主。所謂民主,就是相互尊重,而且要負責任。將來我兒子長大了,我首先就要教他負責任的觀念,不能因為身為男性,不必承擔後果,就隨便亂來,這樣對女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而且不公平。
我也要建議他守貞,到了不惑之年,不知道是不是年紀的關係,我愈來愈相信,貞潔仍然是這個社會永恆的價值,守貞,是對自己的尊重和珍惜,也是對未來妻子的尊重和珍惜,婚後也是如此。
丙:我的女兒今年滿十二歲了,我也正在考慮這方面的問題。我想我不會太強調貞操觀念,但是一定會教她認識自己的身體和心理,以及男性的需求和反應,這樣她才能保護自己。最重要的原則是,她應該瞭解並且忠於自己,身體是她的,誰也不能強迫她怎麼做。
寬容但不放任
甲:原則上我贊成守貞,可是現在有不少人,尤其是女性,到了三十多歲還沒有結婚,你要他們一直守下去嗎?
丙:如果我女兒到了三十多歲還沒有結婚,她決定要有性生活,她當然可以自己負責;如果她決定繼續守貞,那也是她的選擇,我沒有意見。
乙:做父母的很容易把自己的經驗過度反映到子女身上,其實,開放的潮流擋也擋不住。你看滿街的牛肉秀海報和色情書刊,連迎親、出殯都有人跳脫衣舞,現在的小孩懂得可多啦,沒人引誘便罷,一旦有人引誘,做父母的能怎麼辦?教?教有什麼用?只會讓他內心更痛苦,做還是一樣要做。
丙:色情氾濫不是藉口。我們小時候,還不是茶室、酒家林立?我唸的小學大門就面對著一條妓院街,每天上下學都看到濃妝艷抹的女人端一盆水出來往外倒,我們也沒給教壞。
丁:我們要進行的是人格教育,給子女一些最基本的行為準繩,出發點是希望他擁有最美滿的人生,不是給他壓力,要他否定自己。當然,首先要我們自己人格健全才行。
甲:我倒是蠻樂觀的,我們的社會開放的速度很快。開放的意思不是放任,而是寬容,給每個人更多選擇的機會。每一個世代都在轉型,我們總是不斷地修正自己,我相信下一代的機會一定比我們好得多。
(本文綜合十餘位受訪者經驗,並參考三軍總醫院精神科馮榕醫師、師大衛教系晏涵文教授、台北醫學院泌尿科江漢聲醫師意見寫成。)
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為了滿足生理慾望,中國古人結婚的年齡總是與生理成熟的年齡一致,解除了許多因生理不得滿足而造成的緊張,進而減少社會問題,也就是「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性是一種獎賞
但是另一方面,性也成子社會控制的誘因。社會透過對性的控制與分配,要求人民遵守規範,形成婚配制度:先分隔男女(男女嚴防),然後經由社會審查,來分配妻子給男性,分配丈夫給女性。
審查的方式是相親。媒妁之言和身家調查,審查的標準是家世清白、努力上進……。所以一個男子光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也得要好好做人,否則他娶不到太太。能夠結婚,表示這個人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認可,是值得大宴賓客,公告親友周知的。這時的性,成為一種獎賞,是對於好公民的獎賞。
在男性方面,由於社會賦予他們建功立業的期望。男性性生活的豐富程度就以與功業大小來決定。功業彪炳的,可以三妻四妾,多子多孫,令一般人羨慕不已。沒有功業卻也三妻四妾,就會遭人鄙視,說是淫蕩。
舉例來說,唐朝大將軍郭子儀和「水滸傳」裡的西門慶都是三妻四妾,郭子儀兒孫多到自己都數不清,可是一般人從不認為郭子儀淫蕩,只罵西門慶淫蕩,就因為認為西門慶不配有這麼豐富的性生活,他的行為超越了本分。
大英雄誰無緋聞
這也是古代政治人物談不上「鬧」緋聞的緣故。大英雄、大詩人,誰沒有幾樁緋聞有只要你「配」有,大家就能諒解。緋聞之成為嚴重事件,是在整個社會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之後才有的現象。
對女性而言,性的獎賞意義在於生存的保障。結了婚表示有人養活,而為了進一步穩固這種保障,她還需要生個兒子。在大家庭中妻妾眾多,競爭激烈,為了生存,女性不得不發揮性的誘惑力,爭取丈夫的注意,這當中就發生很多問題。
所以中國字裡有很多含意不佳的字,都是以「女」為部首,如嫉、妒、奸、媚、妖等。事實上,這正代表了中國古代女性性生活的幽暗面。
(尹萍整理)
中西有別
我們這一代的性觀念相當揉雜,也許應該還原為中國傳統的性觀念和西方的性觀念,然後才看得出兩者在我們身上的揉合。
西方人一向認為性本身具有價值意義,可以是神聖的,也可以是墮落的。性經過昇華,成為人類文化創造的動力、靈感的來源;性行為可以是浪漫、純淨、美麗的象徵,所以在西方最浪漫的愛情故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中,也有性的出現。
另一方面,西方人又把性視為一種試煉、一種誘惑,是使人墮入地獄的魔鬼。因此在「浮士德」裡,主角便為了追求二度青春(性)而把靈魂出賣給撒旦。西方人常用「魚」來象徵「性」,因為魚這種動物,既是最鮮艷美麗的,又同時是最腥臭的,兩種意義結合在一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便出現了佛洛伊德的「泛性論」,生活中的每一層次都用性來解釋,性又與自尊、榮耀等扯上了關係。
中國古人則單純地把性視為一種生理需求,既不去提升它,也不去貶斥它。在中國的愛情故事裡,夫妻雖然恩愛,卻可能根本不談性,如「浮生六記」裡的沈三白與芸娘。有些愛情故事談到性,如「西廂記」、「紅樓夢」,則純然是對性慾的描寫。
中國人在正式的場合、精神層面較高的作品中不談性,但是換一個地方,性也可以大談特談。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平日道貌岸然的大人先生,在純屬男性的私下聚會中熱烈談論性。中國人對性的幻想不含唯美成分,與愛情無關,就因為中國人根本認為「性就是性」。
(尹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