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香世家長大,莊惠玟始終對於茶抱著信念,希望讓更多人發掘臺灣茶的美好。經營「茶山行」之外,也努力串起在地文化、藝文活動與社區發展,這些在他人眼中可能像是傻事,卻是她人生從未動搖的選擇。
想到桃園龍潭,一般人不容易聯想到茶葉。「龍潭其實是東方美人茶最大的產區。」茶山行負責人莊惠玟說。受到父親在龍潭經營茶行事業影響,莊惠玟的夢想就是做和茶相關的事。出國唸書時,在國外喝到品質一流的咖啡和美酒,卻因在家鄉喝慣原葉茶,怎麼也無法習慣國外的茶包。「我那時心想,臺灣茶的品質那麼棒,怎麼外國人都不知道。」後來學成歸國,看見手搖飲料店林立,愈來愈少人願意去茶行,好像大家已不再講究喝茶這件事,「泡茶」彷彿是種老派行為。
取之茶香,用之茶鄉
眼看臺灣茶文化正在流失,讓莊惠玟決定創辦「茶山行」,在舒適的品茶空間,透過專業製茶與焙茶技術、有質感的設計,讓大家重新認識臺灣的茶,並翻轉年輕人對茶的想像。「茶山行」店名象徵莊惠玟從小在茶山園中跑跳,她把店開在龍潭,正希望傳承父母對土地的感念來推廣茶學,也提醒自己莫忘初衷,為家鄉帶來貢獻。
「茶山行」的室內規劃走簡約質感風格,彷彿與外界車水馬龍隔絕。除了和客人一同品茶,莊惠玟也樂於話家常,不少客人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不如意,就會來這裡「喝一杯(茶)」,「我很喜歡聊天,也感謝客人對我的信任,有時我覺得自己還身兼了心理諮商師。」
除了在店內推廣茶知識,茶山行也走進校園,投入兒童及青年的茶學教育。此外,莊惠玟不時自掏腰包、邀請藝術家來「茶山行」舉辦展覽,藉由創作理念的分享,拉近居民和藝術的距離。在龍潭深耕七年,莊惠玟坦言前來喝茶或看展的客人多半來自外地,如何讓更多當地人認識茶山行,或者願意一起推廣在地文化,仍有努力的空間
柔軟堅定的地方小店
儘管創業之路不易,莊惠玟從未想過放棄,挫折反而成了她不斷前進的動力,持續思考調整推廣方法,並以「實踐」的客家精神勉勵自己。有些客人要搬離龍潭時,會特地來向她道別;移居國外的客人每年回國時,也一定會前來拜訪,「茶山行」成了許多人回到龍潭必然的停泊與再訪,這些長年默默支持的客人就像老友,給了莊惠玟無畏前行的力量。
隨著臺灣有越來越多人返鄉推廣茶學,莊惠玟不擔心競爭、反而樂見其成,這股「茶勢力」讓她更確信自己的努力充滿價值。舉辦小小茶道師營隊、開設成人茶學課程、推廣客家茶文化,並結合藝文活動等,則是她讓在地人與外地人願意更貼近茶葉、認識茶葉,最終為臺灣茶感到驕傲的方式。熬過了這幾年的疫情衝擊,莊惠玟相信「茶山行」將漸入佳境,越來越好;倒是先生常問她「到底哪來的自信?」她說:「我很固執,這可能也算一種客家精神。茶學是我的堅持與信念,這條路我會走到底。」
女性創業過程中得兼顧家庭與事業,莊惠玟認為保持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她說:「如果以後我的女兒也要創業,儘管心疼,但我還是會支持她。因為人生很短,你必須做一件不怕後悔的事,這樣日後還可以笑自己的傻。如果因為害怕失敗而不嘗試,這樣就太可惜了。」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