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Impossible,只有I’m possible!」台上的演說者,雙手握拳,激昂地喊著口號;台下三百多位聽眾,座無虛席。
多數聽眾一臉社會新鮮人的稚嫩,穿著打扮卻十分專業俐落。人人屏氣凝神地聽著講者的一字一句,還不時低頭抄著筆記。除了講者的話語在會場悠悠迴盪,以及聽者振筆疾書的沙沙聲響外,會場絲毫沒有第三種聲音存在。
「直銷是菜籃族的天下」的刻板印象現在已經大為改觀。在這場直銷商每週固定舉辦的創業說明會中,既有甫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也有頂著高學歷光環的年輕人,更有轉換跑道即將全職投入直銷業的準社會精英;反倒從前撐起直銷一片天的家庭主婦,成了現場的弱勢族群。
公平會估計,現今台灣每七人就有一人曾經參加過直銷業,總人數約有三百三十萬。過去五年參與直銷業的新血,每年皆以萬人之譜持續增加,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更是紛紛投入直銷這一行。
例如成立僅四年的柏格薰香直銷事業,經營者超過四成都具大專以上學歷。四年來二十一歲到二十五歲的年輕經營者從4.28%倍增為9.43%;二十六歲到三十歲的經營者,也從11.13%成長為14.39%。
去年五百大服務業中,就有八家直銷公司上榜。八家公司去年總營收達新台幣260億元,不僅超過全家便利商店一千六百家分店的總營收,更直逼太平洋崇光百貨七家分店的總業績。
教我如何不愛它
青年才俊為何紛紛投入直銷業?對於亟欲擺脫朝九晚五束縛的上班族或社會新鮮人來說,直銷業提供的自由與自主性,以及小額創業的築金美夢,正是近年來直銷業漸受青睞的主因。
安分守己一輩子,就為了賺上千百萬的上班族,總有很多無奈。「難道我的人生只值2800萬元?」三十歲的柏格直銷商楊晴翰曾仰天問道。
曾數度轉換跑道,甚至自行創業的楊晴翰,深深體認到「再怎麼換工作,都有加不完的班。」衝擊最大的一回,是在公司見到兩鬢斑白的老闆,在深夜加班時,接到女兒生病住院的消息而突然崩潰。楊晴翰心想:如此賣命工作,連家人都無法兼顧,「難道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他自問。
於是他毅然投入工作時間自由,升遷較容易掌控的直銷業。在他的鼓吹下,家裡三兄妹都投入了直銷業,因而被親友戲稱為「閃亮三兄妹」。
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今年有13%的應屆畢業生決定自行創業,比去年的6.25%足足成長了一倍。
由於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年輕人難在大公司裡出頭。「我寧願在小池塘裡當大魚!」二十四歲,投入如新(Nu Skin)僅兩年就已晉升體系中紅寶石(平均月薪約為10萬元上下)的陳玲君充滿自信地說。
隨著高學歷的普及,企業徵才的門檻也愈設愈高。台大國企系畢業的陳玲君曾思考過,「我的競爭優勢究竟能維持多久?自行創業才是解決之道吧!」
中國,直銷業的新大陸
大陸將於年底開放直銷市場,是年輕人對直銷業趨之若鶩的另一誘因。
「王永慶說過,如果你的未來與中國無關,就將失去競爭力!」投入如新三年,在上海已擁有直銷店面的張?逕與朱佳惠夫婦,以緩慢的口吻引用名人證言,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這也是最吸引像他們一樣碩博士級下線的一句話。
雖然大陸市場的開放方式仍是未知數,但見到安麗搶先在中國經營,年營收高達10億美元的亮麗成績,許多業者莫不摩拳擦掌,想搶在第一時間進軍卡位。
目前已在中國八省設店的如新,並積極參與整個直銷管理法的立法過程。業者加快腳步,自然帶動年輕直銷人員的西進熱潮。
以在中國直銷市場上最被看好的保健食品為例。連續四年蟬聯中國保健食品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安麗,每年營收幾乎都呈倍數成長。去年,中國保健食品的總銷售額為300億元人民幣,安麗即占有其中的20%。
「唯有透過face to face的方式,保健食品才易為人接受與消費,這是其他通路所無法取代的,」政大企管系教授洪順慶闡明:保健食品需要由人來證言、背書,才容易為消費者信任,而進一步購買。
而拜網路科技之賜,現今直銷業結合了「網際網路」與「人際網路」,吸引了許多網路世代的年輕人投入。
網路讓直銷業者能專注於使消費者瞭解產品,消費者可以直接透過網路訂購宅配到府的產品。像直銷業龍頭安麗去年的營業額中有四分之一,就是透過網路成交的。
置身競爭火熱的直銷業,年輕人如何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網路是年輕人的優勢!」安麗公眾事務處處長王少甫指出,年輕人是最熱中於網路交易的族群。除此之外,年輕人也會透過網路吸收推廣產品和招募下線的知識。
「沒有籌碼,反而是最好的籌碼!」如新個人保養品事業處總經理陳良志說明,因為社會新鮮人缺乏人際網絡,所以過去單打獨鬥的直銷模式,現已漸漸轉型成了組織戰,包括做街頭問卷、提供免費健康檢查的方式去累積人脈。
年輕人的專業學術背景也是籌碼之一。專研生命科學的陳發揚和張雅惠夫婦,就是因為專業背景使他們能為產品做背書,因而成了安麗最佳的產品代言人。
「念博士時一天到晚做實驗,每天接觸的人只有教授和其他研究生而已,」三十三歲時毅然從清華大學生命研究所中斷博士班學業,與妻子共同投入直銷事業的陳發揚感歎道。雖然人脈不足,但他們的專長大大地彌補他們在人際上的缺乏。
直銷,說易行難!
許多人認為直銷是快速致富之道,對此懷抱憧憬,實情並非如此,直銷這一行,亟需耐心累積人脈。
如新直銷商馬娟娟在創業說明會中以「種竹子」為例,提醒新加入者:竹子的種子,或許好幾年都不發芽,但若能持續澆水、除草,一旦發芽,就能在幾天內拉高十多尺。直銷也需要長時間累積人脈,才有收穫的一天,成功並不是一蹴可幾的。
此外,直銷業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值得探討。
「直銷業跟美國的律師一樣,數量愈多,國力愈弱!」看多了親友投入直銷失敗的例子,矽品客服工程師汪周禮如此評論直銷業,他認為直銷業浪費太多人力,同樣的人力資源如果轉入他行,「會對社會產生立即的貢獻!」
另外,認為直銷業難以累積專業的1111人力銀行的副總經理吳睿穎也說:「年輕人以時間換取金錢,卻失去以時間換取經驗的機會!」他認為在專業領域中努力,是較有效的自我投資,而且經驗和專業才是在社會立足的基本條件,「不要時時刻刻想要創業,要時時刻刻做好創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