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北捷11月起試辦另類新服務,原是為月經平權

吳凱西
user

吳凱西

2022-11-12

瀏覽數 28,900+

圖/Unsplash by Annika Gordon
圖/Unsplash by Annika Gordon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台灣近年積極推動月經平權,下個學年全國各級學校將提供免費女性生理用品,北捷11月起廁所也將試辦免費提供服務!許多人可能會疑惑,這需要免費嗎?其實,月經貧窮議題在世界各國早已被討論多時,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女性收入下降,更正式浮出檯面。

台北市今年3月起編列6100萬餘元預算推動「國中女性生理用品補助計畫」,供國中女學生每人每月至萊爾富門市,兌換價值200元的生理用品,此外,自11月起,台北20個捷運站的廁所和詢問處內開始試辦「提供免費女性生理用品」。

台灣的月經平權之路走到今日,終於有了亮眼成果,11月3日,立法院更通過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研議112學年度讓全國各級學校提供女學生免費、多元的生理用品。

遲到總比不到好

全球女性的月經困境,近年大量浮上檯面,在此之前,「那個」「姨媽」是更為通用的密語,隨身攜帶的小布包、藥妝店提供的紙袋裡裝著鮮紅色的禁忌,換言之,伴隨女性近一半生命的正常生理現象「月經」,這個與人類歷史一樣長久的現象,在社會大眾眼中是長期被隱沒的。

2020年11月,英國(蘇格蘭)才成為全球第一個免費全面提供女性生理用品的國家,其他如紐西蘭、肯亞、南非、烏干達和台灣等,也相繼從公共場所和教育場域著手,免費提供女性生理用品。

改善月經貧窮進展快速

宛如鮮血在床單上暈染般快速,月經革命開始不久,就產生了許多進展,這得要歸功於各國的倡議者和支持月經平權議題的政壇人士,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扭轉月經貧窮。

據統計,每位女性一生會面臨大約400次的月經來潮,月經期間的行動受限制、感到尷尬難為情的窘境,時有聞之。女性一生約需花費近新台幣10萬元購買生理用品,對多數人來說尚可負擔,然而現代社會存在嚴重貧富差距,對經濟拮据的女性而言,安然度過每一次的經期宛如登月,可望而不可及。

為了省錢,一天,甚至一週才更換兩片衛生棉的無家、經濟弱勢女性不在少數;在英國、美國都曾有青少女因負擔不起生理用品,竟使用襪子、衛生紙等應急;納米比亞、南非、辛巴威等地,部分女性更利用樹葉、汙泥、牛糞、動物毛皮等取代衛生棉墊,甚至有女性經期只能蹲在沙地上,等待血流停止,才能重獲行動自由;台灣亦有女學生沒錢購買衛生棉,選擇直接讓血流在黑色褲子上,這不僅造成衛生問題、女性身心健康問題,更是經濟構成的社會問題。

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Monika Kozub

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Monika Kozub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生理用品免稅 大大減輕女性負擔

對已開發國家、經濟狀況相對較優渥的女性來說,月經平權的天秤仍未達到平衡。

女性在生理用品上的花費,部分比例其實是稅金,若各國政府將生理用品定義為奢侈消費而非日常必須,對於女性的荷包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經濟弱勢者處境不啻雪上加霜,近幾年更因為新冠肺炎爆發,導致女性收入下降,問題才被凸顯出來。

肯亞是全球第一個取消生理用品營業稅的國家,截至2021年6月,全球已有16國跟進取消了生理用品稅;德國、日本等國也針對生理用品減稅。

台灣自2016年起便有立法委員倡議生理用品免稅,但稅制的改變仍需諸多配套,亦不能確保廠商將利益反映在價格上,因此,目前的生理用品補助、免費生理用品法案猶如及時雨。

然而,推動月經平權時,扭轉觀念、增進認知才是最關鍵的,網路上仍不乏質疑月經貧窮現象的言論,但這個多元面向的社會問題,需要大眾的覺察與理解才有改變的機會,並不是女性省下喝幾杯咖啡的錢就能解決的

期盼各國社會能先有如月亮杯一般的包容力量,解決月經貧窮問題方能日漸受重視,平權的雙翼終將在廁間恣意開展,自此,期待每位女性的每一次子宮收縮,都能更輕鬆一些。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