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女性經期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讓月經貧窮、歧視事件常被大眾忽略。近期產官學界都開始關注月經議題,甚至台大也開設課程,希望透過行動與教育,打破社會迷思與想像。
每當談到「月經」,對現今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個難以啟齒、難登大雅之堂,或只是個純女性議題。
然而近期,這堂我們在健康教育或生物課都曾上過,卻不怎麼關注的「月經教育」,竟變成學校、地方政府熱議的焦點。
台灣大學開設一堂「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通識課,吸引了1500位學生搶修,連台大校長管中閔都特別對媒體分享這件事;台北市、台南市政府,今年更決定在部分國中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同時進行月經教育;衛生棉品牌Kotex靠得住、康那香也加入行動。
推動月經運動的台灣非營利組織「小紅帽Little Red Hood」,在疫情期間捐贈生理用品給經濟弱勢女性,更獲得英國年輕人版諾貝爾和平獎「黛安娜人道主義獎」的肯定。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