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甲狀腺機能亢進

陳怡萍
user

陳怡萍

2004-07-15

瀏覽數 148,600+

甲狀腺機能亢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7月號雜誌 第217期遠見雜誌

四十五歲的張先生是某家中小企業的財務經理,因為頻頻拉肚子而尋求醫師協助,檢查後才知道,原來長期腹瀉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在做怪。

剛懷孕兩個多月的林太太,無緣無故流產後,到婦產科檢查,抽血檢驗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甲狀腺機能亢進讓她失去肚子裡的小寶寶。

五十多歲的唐先生因為心臟衰竭來到醫院裡的心臟科門診,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忽略了十多年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引起的心臟問題。

這些百變的症狀,其實都和甲狀腺功能關係密切。

甲狀腺是體內影響最廣的內分泌腺,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受到甲狀腺的影響,包括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皮膚,甚至心理的情緒等。

因此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相當多變,包括心跳加快、心悸、體重減輕、怕熱、易流汗、易緊張、排便次數增加、手抖及凸眼等,但除了凸眼外,其他症狀都不具特異性,對一般人來說很容易忽略及混淆,因此許多患者常看錯科別,延誤治療。

雖然不具特殊病症,但甲狀腺疾病卻是僅次於糖尿病的內分泌疾病,臺安醫院內分泌血液科主治醫師黃啟薰比喻,「內分泌科的病人除了來治療糖尿病外,其他幾乎都是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了。」

黃啟薰醫師指出,甲狀腺機能亢進已成為近年來相當常見的文明病,根據歐美統計,每年新病例的發生率為千分之四,若以同樣的數字來計算,台灣每年估計會增加四萬個新病例。

甲狀腺機能亢進大致上已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在這類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找到一種「甲促素」,刺激甲狀腺分泌過多的甲狀腺荷爾蒙,自然引起甲狀腺腫大。

除了生理上的百變症狀外,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也會在人格及個性上產生明顯特徵。

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慶齡便強調,甲狀腺亢進的病人比較具有侵犯性,暴躁、易怒,對事情的反應直接而且激烈,在工作上也會積極求表現,「所以一般人會誤解工作狂比較容易得到這種病。」

壓力是關鍵誘發因素

目前為止,「遺傳」已被視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發生的最大原因,「幾乎每一個患者都可以問到一例以上的家族病史,」林慶齡醫師說。儘管如此,壓力卻可能是關鍵的誘發因素。

曾經有醫學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到希特勒迫害、被關到集中營的猶太人,因為面臨極大壓力,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明顯增加。

也有研究顯示,把羊關在一起,限制牠們的行動,這種壓力也會讓羊的甲狀腺素增加。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美國甲狀腺基金會最近的研究也顯示,面臨壓力時,血中的類固醇和腎上腺素都會上升,免疫系統製造的抗體增加,過度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造成亢進現象。

黃啟薰醫師舉例,曾有位年輕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在台灣治療時必須一直服藥,之後移民到紐西蘭,生活輕鬆、沒有壓力,就不需再吃藥。

林慶齡醫師也指出,很多病患習慣了生理上的症狀後便覺得無所謂,但許多後遺症卻是無形的,例如在治療多年後,卻常常因為工作、婚姻等壓力而復發,「如果你因為這個病變得容易跟人家吵架,婚姻、親子關係都不好,這些傷害都是很難評估的。」

女性發生率較男性高五倍

甲狀腺機能亢進對女性來說,發生率是男性的五倍以上,不僅會有上述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對懷孕及生育更會產生流產、胎死腹中等風險。

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長庚大學新陳代謝科學術組教授林仁德醫師便指出,女性患者需在懷孕前與醫師充分溝通,在甲狀腺功能回復正常後,依照醫師指示減輕藥量,再做有計畫的懷孕。

因為女性在懷孕時,若甲狀腺荷爾蒙偏高,則容易造成流產,此外,母親體內的抗體也會經由母體胎盤直接傳給小孩,讓肚子裡的寶寶脖子腫大,造成生產困難,或是在生產時擠壓到寶寶的呼吸道,造成傷害。

除了產前與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之外,林仁德醫師補充,母親服用抑制甲狀腺素的藥物,也會殘留給胎兒,造成胎兒的甲狀腺素不足,假如沒有早期發現並且加以治療,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智力以及生理發展。

此外,美國新的醫療證據也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的甲狀腺功能如果異常卻沒有加以治療,生出來的小孩在成長期間的IQ都會比較低,因此美國醫療學會建議,即使孕婦在臨床上沒有明顯症狀,但血液檢驗結果為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就應該接受治療。

目前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療法可以分為藥物治療、口服放射性碘以及手術切除等三種,但是無論哪一種療法,都無法百分百根治。

根治機率低 需長期追蹤

林慶齡醫師表示,若定期服用藥物,治癒的機率也只有一半,手術切除甲狀腺的治癒機率也只達七成,因此門診中不乏吃了十多年藥物,卻必須持續療程的患者。

林仁德醫師解釋,目前藥物治療的主要功能,在於抑制甲狀腺素的分泌,並非針對病因而下藥,即使利用手術將腫大的甲狀腺變小,將來也有演變成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問題,「所以有甲狀腺毛病的患者,心裡要有治療一輩子的打算及覺悟,因為這個病不會好呀!」

林仁德醫師也強調,甲狀腺疾病雖然不會馬上讓人致命,但是對於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或是小孩子將來的發育,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不能輕忽這些無形的後果。

黃啟薰醫師提醒大家注意,在日常飲食上應避免攝取過多的含碘食物,例如海帶、紫菜、海苔等,尤其不能吃太鹹,同時也要避免食用太多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茶及咖啡,要盡量保持身心愉快、少發脾氣,這樣才能真正讓甲狀腺分泌不多也不少的甲狀腺素,而維持一個有品質且健康的生活環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